徐友渔
徐友渔(1947年—),四川成都人。哲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学、政治哲学和文革研究。中国知名公共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生平
徐友渔1947年生于四川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杜任之以及分析哲学家、维也纳小组成员洪谦。
获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至今。期间1986—198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师从当代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达梅特(Michael Dummett)。后亦曾赴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任客座教授。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张世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倡议书,期待中国公民意识能够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护公民的权利[1]。徐友渔也是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工作
徐友渔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学术领域对分析哲学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处于国内前沿地位。1994年出版的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于199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1996主持完成并与陈嘉映、周国平等合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与哲学》在当代汉语语言哲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1999年于香港出版的《形形色色的造反》被称为是研究红卫兵问题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2]。
作为亲历大陆社会风云并于恢复高考后首批进入学术的知识分子,他同同辈学人一样,对时代有着深刻的体会,对传统有着深入的反思。在学术有所积累和造诣后,徐友渔致力于将分析哲学之逻辑与经验(实证)的方法和精神融入中国当代现实,并在学术上开始关心社会、政治与民生问题。1995年后其兴趣发生了明显转移,学术重心转向对当代英美政治哲学的研究,迄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开始就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大革命、文化传统主义、宪政、共和等时代焦点问题发声,投注了极大的勇气和热忱,并贯之以启蒙、理性和自由主义立场。徐友渔掌握四门外语,良好的数学背景以及有素的逻辑训练,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并引人注目。2004年,徐友渔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5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3]。
徐友渔的观点倾向社会自由主义,也是学界最早对后现代思潮的负面作用有所揭示的学者之一。
著述
著作
- 《“哥白尼式”的革命》,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
- 《罗素》,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
- 《精神生成语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告别20世纪》,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 《蓦然回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自由的言说》,长春出版社,1999年
- 《直面历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 《人文立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 《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合著
- 《语言与哲学》,三联书店,1996年
主要论文作品
- 精神和文化记录片断,《花城》,1999.1月号
- 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开放时代》,1999.5月号
- 社会转型期的精神文化定位,《现代与传统》,1996.3,总第10期
- 昆德拉、哈威尔与我们,《上海文学》,199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