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城區史家胡同51、53、55號宅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Sgsg留言 | 貢獻2015年4月26日 (日) 11:52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東城區史家胡同51、53、55號宅院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東城區史家胡同51、53、55號
分類古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8-1
認定時間2011年6月13日

東城區史家胡同51、53、55號宅院,是分別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51、53、55號的三所獨立的宅院。1984年1月10日,東城區人民政府將史家胡同51號、史家胡同53號、史家胡同55號分別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6月13日,「東城區史家胡同51、53、55號宅院」作為一個項目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史家胡同51號

史家胡同51號宅院位於史家胡同的中部,是章士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北京的住宅。章士釗(1882年-1973年)在1949年11月攜家由上海遷居北京,起初住在朱啟鈐私宅的後院。[1][2]當時,章士釗和第二任夫人、兒子章可、女兒章含之住在一起。[2]1959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探望時,發現由於章士釗和朱啟鈐兩家人口都較多,居住擁擠,周恩來感到自責,回去後立即報告毛澤東,並指示國務院管理局為章士釗找一處四合院住宅。當時章士釗的第二任夫人選中了史家胡同51號院。1960年,章士釗一家入住該院。[1][2]

章含之之女洪晃出生在史家胡同51號。1973年5月,戀愛中的喬冠華章含之在史家胡同51號的傳達室里一杯清茶,促膝長談。1973年,喬冠華與章含之結婚,喬冠華放棄了裝修一新的史家胡同55號住宅,遷到史家胡同51號和章含之共同生活,當時章士釗已經逝世。[2][1]喬冠華逝世後,章含之和女兒洪晃仍然一直住在史家胡同51號。[3]好園賓館曾借用該院的南半部分。[1]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取得了史家胡同51號的房產證。2008年1月,章含之逝世。外交部隨即派員到史家胡同51號催促居住在此的洪晃遷走。洪晃同意搬遷,但要求見到外交部的房產證,並且要求外交部賠償維修費,因為外交部從未對該院進行過維修。雙方因為對維修費問題分歧較大,故2009年外交部起訴洪晃,要求洪晃遷出。洪晃同意遷出,但要求外交部支付該院30年的維修費。[3]2011年7月21日,洪晃通過微博透露已將史家胡同51號交還外交部,法院指定評估公司評估得到該院總維修費用80萬人民幣,由外交部如數償還。史家胡同51號宅院自此由外交部接管。[4]

2013年,史家胡同51號進行文物修繕工程,但因為在保護範圍內超範圍施工,而且未按照規定在施工前辦理有關手續,2013年7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執法隊向史家胡同51號院的施工單位下達了停工令。[4][5]同時,北京市文物局將兩份停工通知書分別發給外交部、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責令這兩個單位接到通知後,「立即停止施工,聽候進一步處理」。7月9日,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監察執法隊依法對此次未辦理施工許可即進行超範圍施工的行為作出處理決定,決定對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行政處罰20萬元,責令辦理補充相關審批手續。[6]同年8月的報道稱,施工單位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已向財政部門繳納罰金,並且正按要求辦理相關審批手續。[7][8]

該宅院原來是三進四合院,其中第二進院為主院。章士釗認為這座院子太大,所以章士釗一家只住前兩進院,將第三進院分出,在北面的內務部街另開闢門。現存的建築坐北朝南,廣亮大門一間,硬山頂,合瓦皮條脊屋面。第一進院的大門西側有倒座房五間,硬山頂,合瓦皮條脊屋面,北房是三間的過廳,後出廊,硬山頂,筒瓦過壟脊屋面。第二進院有正房三間,前廊後廈,兩側各帶耳房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都是硬山頂筒瓦過壟脊屋面,抄手遊廊連接著各房。院內四角種植著海棠蘋果等樹木。正房內的木裝修很精美,北面抱廈的隔扇是由兩座八方屏門構成,其頂部是一樓閣式書櫥,上面帶有朝天欄杆,書櫥從正房西次間內的一架樓梯上去。正房的室內還設有一槽碧紗櫥。[1]

史家胡同53號

史家胡同53號宅院位於史家胡同51號西側。[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史家胡同53號由全國婦聯接管,帥孟奇鄧穎超康克清等領導都曾在此辦公。1984年,在史家胡同53號創建了「好園賓館」,賓館門樓上的「好園」一名便是鄧穎超題寫,寓意「女子園」。[2]

華國鋒曾在史家胡同53號居住,晚年居住在西黃城根南街9號。[11]

2012年三季度,北京市文物局對史家胡同53號的管理使用單位北京好園賓館、施工單位廣東華僑建築裝飾有限公司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分別罰款25萬元、30萬元。[8]

該宅院是坐北朝南的三進四合院。現存建築是:居中的大門,已經改為兩扇鐵門,大門東側有倒座房三間,大門西側有倒座房兩間。第一進院有正房三間,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兩側各帶耳房兩間,東側牆有一扇門可通往史家胡同51號的第一進院。第二進院是一過渡性質的庭院,院內種有花木。第三進院有正房三間,兩側各帶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南房三間左右各帶耳房一間,各房都帶有前廊,硬山頂,筒瓦過壟脊屋面,室內採用花磚鋪地。現在史家胡同53號宅院已改為好園賓館。[9]

史家胡同55號

史家胡同55號宅院位於史家胡同53號西側,是坐北朝南的三進四合院,現已被分割成兩個部分,南半部即第一、二進院是史家胡同55號,北半部即第三進院是內務部街44號。[12]

現存建築是:廣亮大門一間,硬山頂,合瓦清水脊,門前有一對抱鼓石,門扇帶有銅包葉。[12]門內有座一字影壁,影壁上面有磚雕清朝和親王題詩,右聯為:「金尾屏風孔雀閒」,左聯為:「紅珠斗帳櫻桃熟」,中間是一首詩:「桂殿與山連,蘭湯涌自然,陰崖含秀色,溫谷吐潺湲。績為能邪暑,功因養正宣,顧立將億兆,同此世昌延。和親王書。」[12][2]影壁東側是一段廊子,廊子東側是一座小跨院,跨院內有南房兩間。大門西側有倒座房九間,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北面有一殿一卷式垂花門通往第二進院。第二進院有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東西廂房北面各帶耳房兩間,都是硬山頂合瓦清水脊屋面。抄手遊廊連接著各房,廊子上帶倒掛楣子。第三進院(內務部街44號)有正房三間,前面帶半圓形月台,東西廂房各三間,東西廂房北端各帶一耳房,抄手遊廊連接著各房,都是硬山頂合瓦清水脊屋面,並且帶有排山溝滴。現在史家胡同55號宅院為外交部宿舍。[12][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