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7.192.135.212留言2015年5月6日 (三) 04:05 常任理事國成員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藍色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常任成員,五個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

常任理事國成員

常任理事國為 藍色 ,非常任理事國為 綠色.

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对非程序性决议案的否决权。

国家 成员资格 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
 中国  中華民國:1946年至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至今
刘结一[1]
 法國 法國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至1958年;
法國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至今
弗朗索瓦·德拉特Gérard Araud[1]
 俄羅斯  苏联:1946年至1991年;
 俄羅斯:1992年至今
维塔利·丘尔金Чуркин, Виталий Иванович[1]
 英国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46年至今 格兰特Mark Lyall Grant[1]
 美国  美国:1946年至今 萨曼莎·鲍尔Samantha Power[1]
聯合國安理會議事廳

改革中的聯合國

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国的四國聯盟

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造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四國聯盟遭遇到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國韩国朝鲜反對日本,英國美國意大利反對德國,巴基斯坦反對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對巴西。

美國雖然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反對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擁有否決權。德日印巴四國讓步,提出爭取六個無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議席,四個歸屬德日印巴,其餘兩個給與兩個非洲國家。由於非洲國家一直爭取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故難以獲非洲國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國方案最終不獲通過。

2007年2月,日本再次計劃與印度、巴西和德國一起組成「四國聯盟」,繼續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意大利等國發起的「咖啡俱樂部」一直反對擴充常任理事國的名額。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并无明确规定“否决权”,但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即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通常被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1946年2月16日,苏联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反对票。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使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