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乌拉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7.192.135.212留言2015年5月6日 (三) 05:2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烏拉圭東方共和國
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西班牙語
格言:Libertad o Muerte西班牙語
“不自由毋寧死”
国歌:乌拉圭国歌
"Himno Nacional de Uruguay"
首都
暨最大城市
蒙得维的亚
官方语言西班牙語
官方文字西班牙語
族群
88% 白人
8% 麦士蒂索人
4% 黑人
美洲原住民(实际上不存在)[1]
政治體制總統制
领导人
• 總統
塔瓦雷·巴斯克斯
• 總統
塔瓦雷·巴斯克斯
成立
面积
• 总计
176,216平方公里(第91名
• 水域率
1.5%
人口
• 2012年估计
3,477,888[1]第133名
• 密度
19.74/平方公里(第196名
GDPPPP2014年估计
• 总计
$592.01亿美元[2]
• 人均
$17,391[2]
GDP(国际汇率)2014年估计
• 总计
$582.83亿美元[2]第79名
• 人均
$17,121[2]
货币烏拉圭比索UYU
时区UTC-3
-2
电话区号+598
ISO 3166码URY
主要節日國慶日:8月25日
中央銀行烏拉圭中央銀行
人类发展指数 0.790[3](第50名)-
基尼系数42.4[4](2009)
国家象征國花山楂商陸
海岸線660千米
互联网顶级域.uy
网站
www.gub.uy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烏拉圭東方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简称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界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居民约90%是白人,其余有8%的印欧混血儿。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首都为蒙得维的亚。1825年8月25日从巴西帝國的统治下独立。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农牧业发达。現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

乌拉圭属温带气候,以优美自然风光和安定社会环境,獲誉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宝石而又盛产紫晶石,獲譽為「鑽石之國」。

國名

烏拉圭河

正式名稱是烏拉圭東方共和國,通稱烏拉圭,因為此地域位在烏拉圭河的東方而來。

历史

1852年,卡塞羅斯戰役

乌拉圭名称“Uruguay”来自当地土著用语“Guaraní”,意思是“色彩鲜丽飞鸟的河流”。早期乌拉圭河东岸居住着查鲁亚印第安人。

1516年初由西班牙探险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发现。自1680年后一直由西班牙葡萄牙争夺。最后在1726年由西班牙人赢得,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建立蒙得维的亚军事港口。1776年西班牙把这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当时称为“拉普拉塔河东岸区”(Banda Oriental)。

19世纪初期,整个由西班牙统治的拉丁美洲各地,纷纷出现独立战争。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发动战事,于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并于1821年7月把整个乌拉圭领地并入巴西,改名为西斯普拉丁省(Provincia Cisplatina)。1825年8月25日,以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为首的33名东岸人从阿根廷回国,收复了蒙得维的亚城,宣告乌拉圭独立,并将8月25日定为国庆日。1828年蒙得维的亚条约确定乌拉圭主权。

及后乌拉圭不断卷入邻国军事冲突,死伤无数。同时乌拉圭从欧洲收留了大批移民,并以农业出口为乌拉圭重要经济命脉。二次大战前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不断爆发战事,大量农产品从乌拉圭输出,令依赖农业为生的乌拉圭成为富裕国家。二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令乌拉圭经济陷入长期性衰退。经济萧条令乌拉圭政局陷入混乱,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因此逐渐成为经济落后的国家。

2004年,塔瓦雷·巴斯克斯當選總統,2005年3月1日正式就任乌拉圭总统,是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左翼總统。隨著左翼广泛阵线上台執政,採取溫和的社會經濟改革,乌拉圭经济迅速崛起,在2004年到2008年,GDP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贫困人口从33%下降到21.7%,2011年更下降至18.6%,称为拉美国家的一大亮点。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经济增长速度受限,但政府通过更高的公共支出和投资,成功避免了经济衰退,使得2010年的乌拉圭经济仍然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

2013年,烏拉圭獲選經濟學人的年度代表國[5],獲選原因為烏拉圭總統何塞·穆希卡的平民風範享譽世界。然则乌拉圭亦于2013年4月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2013年7月又通過法案成為世界上首個將大麻買賣合法化的國家[6]

地理

烏拉圭衛星空照圖

烏拉圭乃南美洲第二小的國家,地形以平原為主,山脈最高不過514米。滨海地區,主要是飼養牛羊等家畜的牧場。烏拉圭同時有多條大河,其中以烏拉圭河為最大,同時河岸還有多個湖泊,而烏拉圭河西面則形成國界之一。

烏拉圭氣候属南半球副热带湿润气候,五至八月乃冬季,十一月至一月乃夏季。雖然受到安地斯山脈乾燥的西風影響,但由於臨近海洋,又巴西暖流流经,降水颇多。

政治

烏拉圭國會

1830年7月18日頒佈第一部憲法,後多次修改。1951年的憲法廢除了總統制,建立國務會議制(最高行動權力機構)。1966年修憲,恢復總統制。1973年軍人政變後停止實施憲法。1985年民選政府上臺後即予恢復。憲法規定烏拉圭實行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副總統擔任參議員,兼任國會主席和參議長。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和各省省長均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總統不能連任,但可隔屆再次參選。總統之下再設十三個內閣部長,由總統委任,統轄各個行政機關。

2015年3月1日,頗孚人望的總統任期屆滿下台,繼任者為塔瓦雷·巴斯克斯 (Tabaré Vázquez)

行政區劃

烏拉圭行政區劃地圖。
首都蒙特維的亞一景

全国共分19个省。

经济

該國的出口在28個顏色編碼的類別的圖形化描述

烏拉圭經濟主要是以出口農業為主,早在二十世紀初歐洲爆發戰事時,烏拉圭便大量出口農產品到歐洲等各地,令烏拉圭一度成為南美洲富裕的國家。現時烏拉圭經濟雖然不能與二十紀初相比,烏拉圭仍然是靠出口農業帶動。2000年南美洲爆發經濟危機,巴西和阿根廷率先為重災區,烏拉圭因為有一半出口是輸向巴西和阿根廷,結果也受到牽連,不但出口大跌,失業率還達到雙位數字。烏拉圭乃南美洲區中另一個經濟蕭條的國家,但2004年起,烏拉圭經濟開始隨著巴西、阿根廷復甦,在近來的經濟危機下,烏經濟仍然增長,和旁邊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形成鮮明對比。201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469美元,在南美洲獨佔鱉頭。另外,和一般拉美國家不同的是,烏拉圭基尼係數在拉丁美洲較小(0.446)。

人口和民族

2008年烏拉圭宗教[7]
宗教 百分比
羅馬天主教
45.7%
非天主教基督教
9.0%
無宗派信徒
30.1%
無神論
12.0%
不知道
2.0%
其他
1.2%

328.63萬(2011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其中白種人佔90.8%,印歐混血種人佔5%。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大部份的居民信奉天主教。烏拉圭主要是由歐洲移民過來的歐洲人組成。原住民查魯亞人早在數百年前歐洲人進入烏拉圭時已大量被屠殺。這些歐洲移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西班牙意大利,故烏拉圭人主要說西班牙語為主。

文化

體育

世紀球場

足球是烏拉圭人最熱愛的運動。而烏拉圭的足球運動曾在世界史上綻放光芒,烏拉圭為世界盃足球賽的首個主辦國,並且在首屆(1930年世界盃足球賽)和(1950年世界盃足球賽)奪得冠軍。另外,烏拉圭亦是1924年1928年兩屆奧運會的足球比賽金牌得主。

烏拉圭的籃球橄榄球活動亦聞名國際。

参考

  1. ^ 1.0 1.1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Uruguay. The World Factbook. [2010-01-05]. 
  2. ^ 2.0 2.1 2.2 2.3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orld Economic Outlook.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4-04-08 [2014-05-30]. 
  3.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4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60页. 2014-07-24 [2014-12-08] (英语). 
  4. ^ Gini Index. World Bank. [2011-03-02]. 
  5. ^ The Economist’s country of the year-Earth’s got talent
  6. ^ 經濟學人選出2013年度代表國:烏拉圭,蘋果日報,2013年12月22日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ine-rel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