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男性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36.231.17.54留言2015年6月2日 (二) 14:39 教育及文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男性主義,又作男權主義運動,是指一個主要以男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男性主義並不將女性視為敵人,但認為在父權制母权下被歧視壓迫、刻意忽略的男性受害者應受到迅猛保護、支持、鼓勵與協助。認為男性不僅在父權制下遭受許多必須犧牲自然性的壓抑與歧視,更反對一切形式的沙文主義,無論是男性沙文主義或女性沙文主義。男性主義認為男性應獲得聚焦,快速協助、保護、照顧、支援弱勢男性。男性主義是與女性主義平行發展的。[1]由于派别不同,因此在对待女性主义上也不尽相同,例如乔治·贾尔德的作品就多为对女权运动的批判。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男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男性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男性主義者關注的議題

玻璃天花板背後有一個現象是玻璃地板,女性雖然受到玻璃天花板的限制、但也受到玻璃地板的保護,因此女性淪落悲慘境地的可能性是遠低於男性。很多男性會因為缺乏玻璃地板而受害。

對男性的暴力

男性主義者也高度關注男性遭到強姦亂倫時,卻在父權制下遭到其他男性無情的嘲笑歧視,被認為是賺到…精神與肉體皆受到殘忍對待與傷害,卻無人理會的悲慘淒涼情況。

以目前大多數國家的社會風氣,針對男性的暴力經常被忽視,或不被嚴肅看待;而針對女性的暴力則受到大眾關注。[2] 還有論者認為,認為女性很單純的固有意識和對女性的同情讓犯下同樣罪行的男犯和女犯獲得不同刑責。[3]

教育及文化

由男性主義者率先指出,与女孩相比男孩所具有的教育成就和动机在减少,男孩的教育处于危机之中。他们主张批判女权主义在教育中的影响,因为女权主义在教育系统中歧视和压抑男孩。批判教育的“阴性”,认为压倒性数量的女教师,关注女孩需求,课程设置与传授方法有利于女孩,对男孩与男人进行了压抑和限制。而現在西方主流媒體也已經開始呼籲:用運動與遊戲來取代鎮定劑與責罵,在早期教育要補救男孩的社交及語言能力,在小學增加男性教師,讓技職教育更符合現時產業需求,並讓男孩認同、男性也可以有尊嚴的擔任護士、美髮師及小學教師的工作;在校園的實驗結果顯示,加強針對男童需求的課程,確實提升男童的自信、降低輟學率犯罪率及霸淩問題[4][5]

男性主义者认为在學校裡當男女童做同樣的錯事時,男童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6]

男性主義激進派會指責女性推動男人女性化,而當他們真的做到時,女性還是會不尊重他們、不選擇他們。也有女權主義者發表類似觀點:女性應該在一些方面降低擇偶標準,現代男性已經進化許多,現代男性失去了許多過去男性的優點,但真正原因是男性的進化及女權的提升、他們也拋棄了許多過去男性的缺點,女性應該接受這些男性。[7]

有觀察顯示,在求助與推銷等涉及物質流動的社會行為裡,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獲利,這是因為社會慣於認定女性擁有較少的資源,對女性會有較高的協助意願;另一方面,社會依然規範男性的資源只當靠自己一人的實力獲取。因此,一些社群網站的機能設置(例如只提供「讚好」的情感回應選項)可能導致女性較容易成為意見領袖,而男性推展意見會陷入困難,最後這類社群網站會漸漸使失望的男性使用者退出,同時促成社群環境走向「陰盛陽衰」。

经济权益

1994年美國的就業報告顯示,94%的工傷死亡發生在男性身上。男性主義者Warren Farrell認為,男性經常要從事骯髒、危險的體力工作,而女性涉及這種的工作的比例非常低。[6]

對於軍警消防等危險又高體能需求高負擔的工作,一些男性主義者主張不應給予女性額外保障、尤其是在體能測驗時不能給女性任何優惠;因為這些工作本來就是需要足夠體能才能負擔、不夠嚴格的標準只會招來不適任人選,有些情況下女性這個身份就會讓危險性上升。擔任這些工作的男性會指出,女性在這類單位工作時,可以享受額外優惠,她們比較容易在高負擔單位裡面擔任較低負擔的職位與分工,例如較多的內勤、較少的夜班、在危險環境獲得相對安全的分工,造成男性負擔提高;他們可能會認同仍需要女性同儕,但女性比例要低。[8]也有人認為重點在薪資必須反應負擔:夜班及危險工作本來就要有另外給津貼,若只願意擔任正常上下班的內勤工作時、就要接受低薪,因此有許多男性主義者也認同護理人員應獲得高薪(護理人員是以女性為主的高負擔高風險工作);不過許多女性主義者早已把「藉由女性身份來獲取不合理的權力」視為女權大敵。

男性主义者指出在士兵、建筑工人、自杀者、过劳死受害者和无家可归者中男性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男性主義者指出,當女性就業率上升時,必須注意勞動力供過於求,工資下降、失業率及過勞程度上升的問題;還要注意的是女性就業率的上升加上婚姻斜坡的存在(婚姻在男方社經地位高於女方才容易成立及維持),會讓更多男性失去生育機會,女性在年輕時抱怨找不到好男人、中年後後悔忙於工作沒有生育。

男性主義激進者會認為:緩和婚姻斜坡並不容易,鼓勵女性(至少是兒童及嬰幼兒的母親)回歸家庭是快速且低成本高效益而且合乎人性的解決方法,工作年齡的男性遠比女性更需要職場肯定,因為無業及部分工時女性還可以由家庭主婦及全職母親獲得肯定;這方案相對切合兩性需求:避免勞動力供過於求會增加工資降低工時,男性就業率高於女性可降低單身率增加生育率(及合理生育率帶來的內需、社會穩定及更為未來著想的選民),子女也可以接受較佳教養(不但母親可以照顧子女,男性會因為工作負擔的減少、而增加分擔家務及照顧子女的能力)。

但也有人(尤其是女性主義者)指出,女性工作可以讓她們更容易對丈夫說不及維持心理健康,女權的推廣也會減少婚姻斜坡的影響,許多將養育子女責任丟給母親的國家生育率反而低,由國家提供充足的廉價優質托育機制(及其增加的勞動力需求),低薪高失業高過勞問題則是由勞動法規及更嚴格執法解決,才是同時保障兩性權益的手段。

目前男權跟女權都認可:應嚴格限制責任制使用範圍、降低男性工作負擔、降低男性養家重擔、亦有利於男性分擔家務;多數女性在懷孕後,需要暫離職場或減量工作,因此二度就業、彈性工時及部分工時必須友善化,這樣女人才會放心的生育;女超人觀念對女性權益傷害很大(很少人能兼顧高負擔工作、家務及養育子女的重擔);而既然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上升,緩和婚姻斜坡才能兼顧兩性權益(女性及社會不該整天喊女權卻堅持婚姻斜坡)。總之如果不改善勞動條件及生育條件,男權或女權都是空話。[9]

監護權

開普敦大學哲學主任David Benatar說:“關於離婚監護權的論戰恐怕是男權運動里最著名的領域。比較孩子主要照看者獲得監護權的幾率,男性照看者要低於女性。有些時候,即使母親不爭取監護權,父親也不會得到孩子的監護權。”[10]

征兵制或募兵制問題

主張加入軍隊權利平等的男性主義者認為男女無論性別皆應當服兵役或社會役,擁有加入軍隊的平等權利(而這也被一些女權主義者認可);激進的聲音是把兵役生育與生育津貼綑綁,僅要求男性服兵役的正當性是建立在女性會辛苦生育的前提下,但現代女性生育意願大減,合理的軍力及生育率是保障社會安全、幸福及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也有男性主義認為,不論男女,都不應被強迫服兵役,因為完全自願性的募兵制才是兼顧人權與平等的制度。這如容許同性戀者加入軍隊是相同原則。

參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