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朝鮮日治時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8.163.160.200留言2015年6月8日 (一) 07:0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朝鲜[1]
일제 강점기(日帝強佔期)
日本佔據時代の朝鮮
1910年—1945年
朝鲜总督府徽章
朝鲜总督府徽章
格言:內鮮一體,一視同仁”
내선일체, 일시동인内鮮一体、一視同仁
国歌:君之代
1939年朝鮮在大日本帝國中的位置(深色)
1939年朝鮮在大日本帝國中的位置(深色)
地位日本殖民地
首都京城
경성京城
常用语言日語韩語
宗教
神道a
政府君主立憲制
朝鮮總督 
• 1910–1916
寺内正毅(首)
• 1919–1927、1929–1931
齋藤實
• 1927、1931–1936
宇垣一成
• 1936–1942
南次郎
• 1942–1944
小磯國昭
• 1944–1945
阿部信行(末)
历史时期大日本帝國
1910年8月22日
1919年3月1日
1939年
1945年8月15日
货币朝鮮銀行券日圓
前身
继承
大韓帝國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朝鮮人民共和國
蘇聯軍事政府
今属于 朝鲜
 韩国
a 統治期間官方宗教。

朝鮮日治時期,韓國稱為日帝强占期朝鮮語:일제 강점기日帝強佔期 Ilje gangjeomgi)、日本統治期일본 통치기)、倭政時代왜정시대)或日帝暗黑期일제암흑기),日本稱為日本統治時代的朝鮮(日语:日本統治時代の朝鮮にほんとうちじだいのちょうせん Nihon tōchijidai no Chōsen),為1910年8月29日1945年8月15日間(另一說為1910年8月22日1945年9月2日),大日本帝國統治朝鮮半島的時期。1910年大韓帝國总理李完用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内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大韓帝國正式滅亡,成為日本殖民地,朝鮮半島併入大日本帝國朝鮮總督府所在地為京城府(現在的首爾特別市)。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

歷史

日韓合併

日韓合邦條約

1909年10月26日,前日本首相、前韓國統監、時任樞密院議長的伊藤博文哈爾濱火車站遭到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暗殺身亡。伊藤博文重視國際協調,與山縣有朋桂太郎寺内正毅等意圖向大陸擴張的陸軍軍閥經常衝突。伊藤本人因為國際觀感因素,反對立刻併吞韓國,認為應該保留韓國的國號、部份行政權與立法權,成為日本的保護國緩衝國,並且在顧及被統治者意願的情況下,漸進完成併合的目標。1909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併吞韓國的方針,伊藤堅持並提議暫緩施行,希望未來內閣能改變主意。[2]伊藤死後,主張立刻併吞韓國的一派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的主流。[來源請求]

1910年5月,陸軍大臣寺内正毅被任命為韓國統監,負責完成合併朝鮮的任務。1910年8月22日,韓國總理李完用與寺内正毅簽訂《日韓併合條約》,寺内正毅成為事實上的第一任朝鮮總督。韓國皇帝陛下之一切統治權永久讓予大日本帝國天皇陛下(併合條約第一條)、大韓帝國正式滅亡。日本在朝鲜建立宪兵警察制度(1910年宪兵警察7,712名,其中朝鮮人4,440名[3]:122)用以镇压朝鲜人反抗,并对言论结社自由进行限制。

李王家

李垠与方子女王

朝鮮純宗退位后,被列入日本皇族,称李王。李王李垠与方子女王(后改名李方子)结婚。在东京府赤坂设邸宅。二战后丧失爵位。

三一運動

1919年高宗去世。3月1日在為高宗舉行國葬時,韓國民眾藉機在各地遊行,韓國獨立運動者在京城塔洞公園發表了獨立宣言,要求韓國獨立,是為三一運動。估計約有200萬人參與了遊行。遊行被日本政府暴力鎮壓,被逮捕的人數超過了全朝鮮監獄所能容納的最大人數:根據韓國方面的報告,46,948人被逮捕,7,509人被殺,15,961人受傷;根據日本方面的報告,8437人被捕,553人死亡,1409人受傷[4]

臨時政府

韓國獨立運動者1919年3月21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4月11日在上海、4月21日在京城成立了臨時政府,反抗日本統治。後來三個組織合而為一,11月4日召開第一次會議,象徵一個有功能的臨時政府的開始。

殖民政策的改變

在獨立運動以鎮壓收場後,日本政府改變了統治策略。受到三一運動大正民主的影響,軍事政府被文人政府替代,容許有限出版自由東亞日報朝鮮日報1920年創立。為了培養殖民地的人才,總督府在1924年成立了京城帝國大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朝鮮半島歷史
朝鲜半岛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栉文土器
青铜器時代无文土器
傳說
时代
桓国·倍达国·檀君朝鮮
古朝鮮 辰国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三國
時代
三韩 漢四郡
樂浪
帶方





三国

时代
伽倻



熊津·安东
统一新罗 渤海
屬地
後三國
時代
新罗 後百濟 後高
句麗
高麗王朝
屬地
征东行省 遼陽行省
双城·东宁·耽罗
朝鲜王朝
大韓帝國
朝鮮日治時期
盟軍託管時期
駐朝美軍政廳 蘇聯政廳·北朝鲜委會
大韩民国
(韩国)
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
电影史 · 韩医史
陶瓷史 · 戏剧史
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

朝鲜半岛主题

由於朝鮮2000多萬的人口確實是一大人力資源,1943年起,日本開始向朝鮮徵兵。另一方面,許多朝鮮勞工被派到日本桦太東南亞從事勞力工作,許多人至今仍然留在日本和桦太。日本还在朝鲜征调大量慰安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朝鮮志願兵加入了中國、美國及蘇聯的軍隊,參與了在中國及太平洋的對日戰爭。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則在1945年2月正式向日本和德國宣戰。

日本投降

1945年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大日本帝國8月15日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統治。8月21日蘇聯軍占領平壤8月25日美軍登陸仁川9月8日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在半島南部成立駐朝鮮美軍政廳(USAMGIK),北部由蘇聯軍事政府託管,盟軍託管時期開始。

行政區劃

名稱 羅馬字 首府 羅馬字 面積(km²)
京畿道 Keiki Do 京城 Keijō 12,821 2 20 0 249
忠清北道 Chūsei-hoku Do 清州 Seishū 7,418 0 10 0 110
忠清南道 Chūsei-nan Do 大田 Taiden 8,106 0 14 0 175
全羅北道 Zenra-hoku Do 全州 Zenshū 8,552 0 14 0 188
全羅南道 Zenra-nan Do 光州 Kōshū 13,887 1 21 0 268
慶尚北道 Keishō-hoku Do 大邱 Taikyū 18,989 1 22 1 272
慶尚南道 Keishō-nan Do 釜山 Fusan 12,305 2 19 1 257
黄海道 Kōkai Do 海州 Kaishū 16,738 0 17 0 226
平安南道 Heian-nan Do 平壤 Heijō 14,939 2 14 0 165
平安北道 Heian-hoku Do 新義州 Shingishū 28,444 1 19 0 193
江原道 Kōgen Do 春川 Shunsen 26,263 0 21 0 178
咸鏡南道 Kankyō-nan Do 咸興 Kankō 31,978 1 16 0 141
咸鏡北道 Kankyō-hoku Do 羅南 Ranan 20,347 1 11 0 81

道下設,郡下設

经济

日治時期,日本在朝鲜半岛开展了包括兴建基础设施等的经济建设。但与此同时,日本开始没收朝鲜半岛农民的土地,并将其所有权转让给移民到朝鲜半岛的日本农民。1912到1937年GDP年增长4.2%,超过西欧和日本本土,不过经济完全在日本控制下,朝鲜民族资本被压缩。[5]其对外贸易在1911年以向英国进口最多,占39.46%,其次依次为清朝美国德国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俄罗斯帝国,以向中国清朝出口最多,占54.79%[6]:227

吞并朝鲜初期,朝鲜经济凋敝,为刺激经济,免除10年个人所得税

社会发展

日本在朝鲜修建铁路医院学校等。小学从合并前的100所上升到1943年的4271所。人口从1910年的1313万人发展到1942年的2553万人。朝鮮人識字率1910年为10%,1936年上升到65%。朝鲜的白丁贱民身份被取消。

通貨

朝鮮日治時期使用貨幣為朝鮮銀行券(1910-1945年),朝鮮銀行券與日圓等值。

主要建築

名稱( 圖片 建造時間 現況
朝鮮總督府
朝鮮總督府廳舍
조선총독부청사
1926年 1995—1996年間被拆除,只保留尖塔部分放在天安市郊外的「獨立紀念館」展覽。
朝鮮銀行
朝鮮銀行
조선은행
1912年 韓國銀行博物館
京城站
京城驛
경성역
1925年 2003年停用,建築保留至今。
朝鮮旅社
朝鮮ホテル
조선호텔
1914年 1970年拆除
朝鮮總督府博物館
朝鮮總督府博物館
조선총독부박물관
1915年 1995-1996年間拆除
京城郵局
京城郵便局
경성우편국
1915年 韓戰期間嚴重損毀,1957年拆除。
丁字屋百貨公司
丁字屋百貨店
조지야백화점
1937年
京城府廳
京城府廳
경성부청
1926年 獨立後曾做為首爾市政府,新首爾市政廳於2012年8月27日對外開放,9月1日所有在舊市政廳的政府部門遷入並投入運作後,舊市政廳則被列為國家文化財產,並改為首爾市立圖書館。
京城府民館
京城府民館
경성부민관
1935年 首爾市議會
三越百貨公司
三越百貨店
미쓰코시백화점
1930年 新世界百貨總店

統計

1935年國勢調查民籍國籍別人口[7]
面積
(km²)
人口 (人) 人口密度
(人/km²)
朝鮮籍 內地籍 外地籍 外國籍
樺太 臺灣 中華民國 滿洲國 其他
京畿道 12,816.91 2,277,999 160,569 5 16 12,363 210 529 2,451,691 191
忠清北道 7,418.69 950,207 8,653 0 1 600 17 12 959,490 129
忠清南道 8,097.32 1,498,440 26,529 0 1 1,824 8 23 1,526,825 189
全羅北道 8,529.18 1,570,186 34,861 1 0 2,119 19 50 1,607,236 188
全羅南道 13,881.12 2,462,467 44,697 0 1 1,087 26 68 2,508,346 181
慶尚北道 18,986.29 2,517,239 44,602 0 3 1,337 9 61 2,563,251 135
慶尚南道 12,307.93 2,153,675 93,400 0 0 1,036 60 57 2,248,228 183
黄海道 16,734.47 1,650,539 20,155 0 4 3,397 86 33 1,674,214 100
平安南道 14,929.92 1,421,887 41,868 7 2 5,152 472 243 1,469,631 98
平安北道 28,440.88 1,659,447 24,619 9 11 17,118 9,017 131 1,710,352 60
江原道 26,266.17 1,590,448 14,013 0 0 742 44 27 1,605,274 61
咸鏡南道 31,988.28 1,663,373 51,227 13 2 6,002 844 215 1,721,676 54
咸鏡北道 20,343.56 792,195 53,812 137 7 5,786 773 114 852,824 42
朝鮮 220,740.72 22,208,102 619,005 172 48 58,563 11,585 1,563 22,899,038 104
1935年國勢調查國籍別外國人人口[7]
人口 (人)
中華民國 滿洲國 美國 英國 蘇聯 其他
京畿道 12,363 210 201 82 59 187 13,102
忠清北道 600 17 4 5 1 2 629
忠清南道 1,824 8 12 0 2 9 1,855
全羅北道 2,119 19 47 1 0 2 2,188
全羅南道 1,087 26 54 10 4 0 1,181
慶尚北道 1,337 9 27 2 4 28 1,407
慶尚南道 1,036 60 2 27 4 24 1,153
黄海道 3,397 86 13 18 2 0 3,516
平安南道 5,152 472 188 18 23 14 5,867
平安北道 17,118 9,017 87 20 14 10 26,266
江原道 742 44 15 7 1 4 813
咸鏡南道 6,002 844 17 102 3 93 7,061
咸鏡北道 5,786 773 9 6 27 72 6,673
朝鮮 58,563 11,585 676 298 144 445 71,711

参考文献

  1. ^ 韓国ノ国号ヲ改メ朝鮮ト称スルノ件(明治43年勅令第318号)
  2. ^ 海野福寿. 伊藤博文と韓国併合. 青木書店. 2004. ISBN 978-4-250-20414-2 (日语). 
  3. ^ 水田直昌. ‘統監府時代の財政’ , 编. 《朝鮮近代史料研究》. 友邦協会編、クレス出版〈友邦シリーズ〉. 2002年12月. ISBN 4-87733-121-2. 
  4. ^ Lee, Ki-Baik; Translated by Edward W. Wagner with Edwar J. Shultz. A New History of Korea (韓國史新論). Ilchora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 1080. ISBN 0-674-61575-1. 
  5. ^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
  6. ^ Andrew Grajdanzev. The Government of Korea , 编. Modern Korea 1.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44年. 
  7. ^ 7.0 7.1 朝鮮總督府編. 昭和10年朝鮮國勢調査報告. 京城府: 朝鮮總督府. 1939.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