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部阳一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enamedUser jaskldjslak9034留言 | 贡献2015年6月15日 (一) 07:20 生平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南部阳一郎
南部 陽一郎(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Yoichiro Nambu
南部阳一郎
出生 (1921-01-18) 1921年1月18日103歲)
大日本帝國東京府東京市
居住地 美国芝加哥
 日本大阪府豐中市
国籍 美国(1970-)
母校東京帝國大學
知名于夸克
奖项狄拉克奖章
樱井奖
沃爾夫物理學獎
富蘭克林獎章
诺贝尔物理学奖(2008)
普朗克獎章
文化勳章
网站chicago.academia.edu/YoichiroNambu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學
机构芝加哥大学
博士導師朝永振一郎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南部 陽一郎
假名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平文式罗马字Nambu Yōichirō

南部阳一郎(日语:南部 陽一郎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Nambu Yōichirō ?,1921年1月18日),生於日本東京的日裔美國公民,專業為粒子物理学家,现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及费米研究所名誉退休教授[1]

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就在粒子物理领域开展了许多先驱性的研究工作,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提出了南部-约纳-拉西尼奥模型Nambu-Jona-Lasinio model),是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

南部是繼小柴昌俊之後,日本裔第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雙料得主,也是首位美國籍的日裔諾貝爾獎得主

生平

南部阳一郎1921年1月18日出生于大日本帝國東京府東京市,2歲時因關東大地震而跟隨父親回到福井县福井市。从福井县立藤岛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1947年起更名为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学习,于1942年和1952年分别获得学士博士学位,期間參與了朝永振一郎研究室的研究。1949年,南部阳一郎被大阪市立大学聘为副教授,次年升为教授,当时年仅29岁。

朝永振一郎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受到朝永的推荐,而前往大阪市大任教的同事中,西島和彥中野董夫等人都曾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1952年,南部阳一郎应邀赴美,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1956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任教授。1970年取得美國國籍後,放棄日本國籍。

2010年11月12日,南部特別出席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的獲獎慶祝會,兩人同為定居美國中西部的日裔諾貝爾獎得主,也都是東京大學校友[3]

学术业绩

南部阳一郎的著名学术贡献包括:提出量子色动力学色荷、完成粒子物理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早期工作、以及在弦理论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他是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南部阳一郎获得了许多学术荣誉和奖励。1986年,因对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研究,他获得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章[4]1994年,美国物理学会将当年樱井奖授予南部阳一郎,以表彰其对场论和粒子物理的贡献。[5]他将超导理论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引入到粒子物理中,开创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多个重要思想,因此与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塔利·金兹堡一起被授予1994/1995年沃尔夫奖[6]2005年,因对基本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贡献,他获得富兰克林奖章[7]2008年10月7日,因发现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此外,南部阳一郎还曾获得罗伯特·奥本海默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2年)[8]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85年)[9]日本文化勋章(1978年)。

弦理论中的南部-后藤作用以南部阳一郎和后藤铁男的名字命名。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满足自发对称性破缺模型的玻色子也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

參見

参考文献

  1. ^ Yoichiro Nambu. 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2008年10月7日] (英语). 
  2. ^ 2.0 2.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8. 诺贝尔基金会. [2008年10月7日] (英语). 
  3. ^ ノーベル賞の根岸英一さんを祝福 南部陽一郎さんら、米で祝賀会 - 47NEWS(よんななニュース)
  4. ^ Dirac Medallists 1986.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2008年10月7日] (英语). 
  5. ^ 1994 J. J. Sakurai Prize for Theoretical Particle Physics Recipient. 美国物理学会. [2008年10月7日] (英语). 
  6. ^ THE 1994/5 WOLF FOUNDATION PRIZE IN PHYSICS. 沃尔夫基金会. [2008年10月7日] (英语). 
  7. ^ Laureate Details - Yoichiro Nambu, Sc.D.. 富兰克林研究所. [2008年10月7日] (英语). 
  8. ^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82. The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Medals Foundation. [2008年10月7日] (英语). 
  9. ^ Max-Planck-Medaille (PDF). Deutsche 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 [2008年10月7日] (德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