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温室效应
气象专题 | (获评小作品级、极高重要度) | ||||||||||
---|---|---|---|---|---|---|---|---|---|---|---|
|
环境专题 | (获评小作品级、极高重要度) | ||||||||||
---|---|---|---|---|---|---|---|---|---|---|---|
|
—Loveliaoyan (留言) 2009年9月2日 (三) 01:21 (UTC)
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资料:
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透入大气低层,并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大气层的作用。这种作用使大气温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故名。20世纪初期以前,人们曾误认为玻璃温室(不经人工加热的养花房)保温机制与大气这种保温机制相同,因而称它为“温室效益”。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伍德(Robert Williams Wood, 1868—1955)分别用岩盐(对长短波辐射都透明,不会截留长波辐射)和玻璃(有透过短波辐射而截留长波辐射的能力)做成温室(花房)试验,结果两个温室内的温度一样高。这表明温室的保温作用,主要不在于是否阻截或吸收长波辐射,而在于玻璃或岩盐壁阻止室内(暖)外(冷)空气以对流或湍流方式的热交换。据研究,这种阻止空气在室内外热交换作用,比大气保温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制暖作用大3~4倍,因此,大气保温效应与温室效应意义并不相同,应加以区别。
大气保温气体 在20世纪除期前,人们不知大气保温气体的作用,仅笼统地认为大气本身具有与温室(花房)玻璃相似的保温效应。后来,人们发现大气保温气体,就把这类气体视为具有温室保温效应的气体,就简化称之为“温室气体”。实验证明,大气保温效应与温室保温效应并不相同,所以称“温室气体”已失去科学依据。另外,“温室气体”一词,易被误认为“在温室中之气体”,也不确切。只是因为它的使用时间已久,有一定影响,故只能将“温室气体”一词作为“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
Loveliaoyan (留言) 2009年9月2日 (三) 01:21 (UTC)
2009年版《辞海》仍旧沿用上一版“大气保温效应”和“大气保温气体”的说法。而且英文的维基百科也说:“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named by analogy to greenhouses but this is a misnomer.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a real greenhouse are similar in that they both limit the rate of thermal energy flowing out of the system, bu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heat is retained are different. A greenhouse works primarily by preventing absorbed heat from leaving the structure through convection, i.e. sensible heat transport. The greenhouse effect heats the earth because greenhouse gases absorb outgoing radiative energy and re-emit some of it back towards earth.”所以条目正文中对其原理的解释是不对的,反倒是一个历史版本是正确的,建议恢复。125.32.80.153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07:48 (UTC)
问:温室效应最开始是谁提出的?什么时候?
--180.161.236.54(留言) 2015年4月3日 (五) 17:25 (UTC)
- 约瑟夫·傅里叶(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于1820年提出。 ~Alexanderlimetalk~ 2015年4月5日 (日) 14: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