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低成本航空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3.52.126.145留言2015年9月18日 (五) 17:44 航線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架春秋航空的客机,摄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低成本航空公司Low-cost Carrier,英文亦稱Low-cost Airline、No-frills Airline 或 Budget Airline,經常簡稱為LCC),中文亦稱為廉價航空公司(簡稱廉航),指的是將營運成本控制至比傳統航空公司為低的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公司並沒有標準定義,泛指與傳統航空公司在航路上或乘客服務上有明顯差異之航空公司[1]

歷史

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是美國西南航空,在1967年成立,1971年正式營運。1978年美國開放天空後,不少業者模仿西南航空模式,成立多家低成本航空子公司,如達美快運航空聯合穿梭航空等,但這些公司很快就被合併或結業[2]

1990年代歐洲開始對民航運輸業放鬆管制,實施航權自由化,只要有合格飛航作業許可證(Air Operators Certificate)便可在歐洲營業,自由決定機票價格,因此許多航空公司加入競爭,瑞安航空易捷航空更主宰了歐洲的低成本航空市場。除此之外,澳洲和亞洲亦放寬對航空業的管制,許多航空公司紛紛成立,以較低的票金與傳統航空公司競爭,例如亞洲航空捷星航空[3]

踏入二十一世紀,受到九一一事件SARS2008年環球股災、油價高企等因素影響等,傳統航空公司業務受到嚴重衝擊,收入大減。與此同時,多個低成本航空公司視為機會,在21世紀紛紛成立和擴張,低成本航空的營業利益率高過傳統航空,2006年低成本航空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佔有率已達20%,在英國和愛爾蘭更高達40%[4]。在美國,由於經營成本持續高企,傳統航空公司的國內線服務不斷縮減,其服務水準已與低成本航空無異。

近年業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混合型航空公司(Hybrid Carrier),指不同於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機上提供少量服務,但遜於傳統航空公司,或傳統航空公司為與低成本航空公司競爭而轉型[5]

營運方式

愛爾蘭瑞安航空的波音737-800,瑞安航空是低成本航空的姣姣者,巧立名目來徵收多項附加費

低成本航空公司採取多種方法來降低營運成本,這些方法最終可使公司的營運成本比傳統航空公司少50%[6]

航線

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目的地通常在三小時之內,目的是提高飛機使用率,執行更多班次和載客量。由於航線越長,客運收益公里數會隨之降低,因為較少被低成本航空公司採用[7],例如捷藍航空的飛機日均飛行時數為11.9時[8]

機型

為了獲得最低營運成本,低成本航空公司致力選用最新型客機,而非老舊且耗油量高的二手機,因為現今大部份低成本航空都採用單走道的A320波音737。A320和B737的吸引之處,因為它們是單走道幹線客機中營運成本最低,且已經被廣泛使用,有較多維修服務和合資格機師,市場上亦有不少同型二手機或租賃機可選[9]。此外航空公司亦會統一機型,減少相關的營運成本和訓練開支。歐洲最大低成本航空瑞安航空和易捷航空分別由全波音737和A320家族組成。然而近年載客量90-100人的E-190系列出現,它們的營運成本比A320或B737低許多,因此亦成為了航空公司的新選擇。

機票和售票方式

與傳統航空公司不同之處,低成本航空的銷售方式主要是透過網路和電話而非旅行社,因為旅行社往往會向公司徵收行政費,網路售票能省去這筆費用。此外網路售票有助公司的現金流,而代理商往往可能會經過一段時間後才付款。低成本航空的機票較種類單一,通常不能更改日期、轉名或退票,且沒有設停留日期,旅客如要更改機票,往往要付出一筆金額不少的附加費[10]

機艙

由於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目標客戶是個人旅客而非商務客,因此通常只設有單一座艙,亦不會設有飛行獎勵計劃。為了增加飛機載客量,座椅距離都會比傳統航空公司的少,例如32寸座距的A320可載150人,但亞洲航空的A320座距縮減到29寸後便可載180人。此外低成本航空亦把劃位服務收費,收提高營運收入[6]

對於低成本航空公司而言,機艙的椅背亦是賺錢工具,例如瑞安航空會出售機艙椅背來讓客戶打廣告。

機上服務

機上服務是低成本航空的收入來源之一,通常不會提供免費膳食服務,採取用者自付原則,需要在機上點餐,價格通常比較高昂,而且禁止旅客在機上享用其它膳食。此舉不但能增加公司收入,亦能縮短在地面裝填膳食的時間,節省開支[11][6]。現時大部份美國國內線,即使是傳統航空公司,都不提供免費餐飲服務,旅客需在機上自行購買[12]

機場

在歐美地區,低成本航空公司傾向採用較遠離市中心的次級機場,以降低起降費等營運成本。由於這些機場的航班較少,因此較少機場擁擠問題,航班準時率大增,提升飛機使用率。此外完善的交通服務使休閒旅客接受次級機場。然而在亞洲,由於較少次級機場,又或者次級機場的交通不便,低成本航空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選用主要機場為營運基地。近年有些機場興建專為低成本航空而設的航廈,以吸引低成本航空。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一些商務客亦改搭低成本航空,易捷航空為了攻佔這市場,亦進軍了一些主要機場如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13][6]

勞工成本

簡化人事組織和不必要人員是減少開支的最佳方法,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組織相對較簡單,人機比例較傳統航空公司少。低成本航空公司比傳統航空公司少了一些部門,如不經旅行社分銷,少了一個部門;不設貨運又因此少了一個部門;某些業務(例如地勤)由承包商提供,又可減少一個部門。加上低成本航空公司都較為年輕,歷史包袱和資深員工較少,人事組織較簡單,薪金支出較少[14]。此外,公司可能要求機師自付機種執照的訓練費用,以節省大筆培訓開支,瑞安航空因此從每位機師身上節省超過28,000鎊培訓費用[15]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IATA. IATA ECONOMICS BRIEFING No5 (PDF). July 2006 [12 Sep 2015]. 
  2.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36-38
  3.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9
  4.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26-31
  5.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10
  6. ^ 6.0 6.1 6.2 6.3 馮嘉耀. 廉價航空公司的營運模式. [18 Sep 2015]. 
  7.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53
  8. ^ Teresa Cederholm. Must-know: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JetBlue’s top line growth. 30 July 2014 [18 Sep 2015]. 
  9.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55-57
  10.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58-59
  11.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62-63
  12. ^ Genevieve S. Brown. A Guide to Airline Meals and Snacks. [18 Sep 2015]. 
  13.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65-68
  14. ^ 低成本航空 經營與管理 p.70-72
  15. ^ SENAY BOZTAS. Even the pilots pay on some low-cost flights. The Independent. 29 December 2013 [18 Sep 2015].  参数|newspaper=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website=)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