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屠呦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92.74.22.66留言2015年10月5日 (一) 12:4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性别
出生 (1930-12-30) 1930年12月30日93歲)
 中國浙江省宁波市
居住地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医学家
活跃时期20世纪-21世纪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经历
代表作
  • 《中药炮炙经验集成》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荣誉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浙江省宁波市人,祖籍宁波鄞县(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2]并因此获得2011年美國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3][4]2015年屠呦呦与威廉·C·坎贝尔大村智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5][6]

屠呦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位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和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同时也是首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的获诺奖的科学家,并且她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国内进行的。她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简历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2月30日。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7]幼年居住于外祖父姚庆三位于开明街26号的居所内。1948年春,屠呦呦进入效实中学学习,1950年转入宁波中学并于1951年毕业[8]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52年自北大独立,1985年升格为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5月4日与北大重新合并,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9]

屠呦呦几次被提名参选院士,都没有被选上,一直是“三无教授”,她获得大奖之后,引发社会对于中国学术评价体制的讨论。[10][11]

家庭

屠的丈夫是一名退休的工厂工人,他是她在宁波效实中学的同学。两人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工作在英国剑桥大学,小女儿生活在北京。

貢獻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课题组的组长,负责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整理。屠呦呦以及她的工作團隊在尋找能有效對抗瘧疾的物質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醫學,最后在中国晋代成书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录,獲得靈感找到青蒿素[4][12][13]。屠呦呦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察訪民間藥方,拜訪各地在世的老中醫,選出約2千個有關對抗瘧疾的藥方,篩選後集中針對200種中草藥的380個可能藥方研究,再歷經無數次失敗,發現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的方法,開創瘧疾治療的新方式,助益世界數億人。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成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14]当时屠呦呦刚参加“523”项目时,女儿才几岁,丈夫正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她为项目的成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7]

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名瘧疾患者的生命,相關藥劑獲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基本藥品」目錄,推薦在全世界應用。[15]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接受採訪時表示,「青蒿素是誰先發現的」曾引發爭議,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的方式,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但因為一直被認為難以確認成果歸屬,加之中国国内不太肯定个人的贡献,屠呦呦的貢獻在中國國內四十年都沒得到公認。[16]但屠呦呦並未在意,其研究從未間斷。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14]

荣誉

  • 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 1987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世界文化理事会
  • 2011年: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17]
  • 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18]
  • 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奖金人民币100万元[19]
  • 2012年:中国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
  • 201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21]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

参考文献

  1. ^ 屠呦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2011-09-13]. 
  2. ^ 资料:屠呦呦的七项贡献. 网易. 人民网. 2015-10-05 [2015-10-05]. 
  3. ^ 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奖. 科学网. 2011-09-12 [2011-09-13]. 
  4. ^ 4.0 4.1 米勒 路易斯 (Louis H. Miller) 和苏新专 (Xin-zhuan Su). 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Cell (CAMBRIDGE, MA 02139, USA: Cell Press). 2011年9月16日, 146 (6): 855–858. ISSN 0092-8674. PMID 21907397. doi:10.1016/j.cell.2011.08.024 (中译文 (原文英文)). 
  5. ^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华网. 2015-10-05 [2015-10-05]. 
  6. ^ 6.0 6.1 Nobel Prize announcement (PDF). NobelPrize.org. 2015-10-05 [2015-10-05]. 
  7. ^ 7.0 7.1 刘永平. 《屠呦呦,中国距“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长沙: 老年人杂志社. 2011年: 20页. ISSN 1007-2616 (中文(中国大陆)). 
  8. ^ 屠呦呦曾就读效实和宁中 祖屋位于开明街. 中国宁波网. 2015-10-05 [2015-10-05]. 
  9. ^ 屠呦呦是谁?. 凤凰网. 中国新闻周刊. 2015-10-05 [2015-10-05]. 
  10. ^ 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国际医学大奖 本人仍非院士. 新华网. [2011年] (中文(中国大陆)). 
  11. ^ 屠呦呦多次落选院士 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搜狐. 人民网. 2015-10-05 [2015-10-05]. 
  12. ^ 青蒿素的记录. 医学教育网. [2011-09-17]. 
  13. ^ 治疟良药青蒿素:与中医无太大关系. 网易探索新闻. [2011-09-17]. 
  14. ^ 14.0 14.1 新京报. 81岁屠呦呦领取准诺奖. 新京报网. 2011-09-25. 
  15. ^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16版) (PDF). 世界卫生组织. 2009-03: 12 [2015-10-05]. 
  16. ^ 81岁屠呦呦领取准诺奖.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2015-10-05 [2015-10-05]. 
  17. ^ Chen Zhili Congratulates Lasker Award Winner Tu Youyou. Women of China. 2011-09-22 [2015-10-05]. 
  18. ^ Tu Youyou. 拉斯科基金会. 12 September 2011 [12 September 2011]. 
  19. ^ 中国中医科学院授予屠呦呦杰出贡献奖 图. 新华社. 2011-11-15 [2015-10-05] (中文). 
  20. ^ 吴菊萍屠呦呦获授三八红旗手标兵. 新浪. 2012-02-28 [2015-10-05] (中文). 
  21. ^ Alpert Prize Recognizes Malaria Breakthroughs. Warren Alpert Foundation. 2015-06-04 [2015-10-05] (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