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外观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Central Weather Bureau, MOTC(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基本信息 | |
所屬部門 | 交通部 |
員額 | 約700人 |
年度預算額 | 新台幣19.45億(2013年) |
授權法源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 |
主要官員 | |
局長 | 辛在勤 |
副局長 | 葉天降、 |
主任秘書 | 林熺閔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4組、4室、1中心 |
附屬機關 | 氣象預報中心、氣象衛星中心、地震測報中心、氣象資訊中心、氣象儀器檢校中心、海象測報中心、臺灣南區氣象中心、二等氣象站、三等氣象站、四等氣象站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41年7月1日 1971年7月1日(恢復建制) |
聯絡信息 | |
位於臺北市公園路的中央氣象局本部 | |
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公園路64號 25°02′15″N 121°30′54″E / 25.03750°N 121.51500°E |
網站 | www |
備註 | 2015年改制為環境資源部氣象局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目前也是中華民國唯一官方的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特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及地震報告的發布單位。
沿革
- 1941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重慶成立「中央氣象局」,直屬於行政院[1],管轄全國的氣象、地震觀測業務,並接受內政部委託編制國民曆。
- 1945年,抗戰勝利,中央氣象局遷往南京,改隸教育部[1]。
- 1947年3月,中央氣象局改隸交通部[1]。
- 1949年,中央氣象局遷廣州[1]。
- 1950年,中央氣象局遷臺北[1](一說是1949年遷臺)。
- 1958年7月,中央氣象局奉令裁併,松山氣象臺由民航局代管[1],業務交由臺灣省氣象所辦理。
- 1971年7月1日,以臺灣省氣象局為基礎恢復建制成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成為交通部的附屬機關。
- 1996年3月,氣象局新大樓完工。
臺灣省氣象局
- 1896年7月12日,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以府令21號公佈設立「臺北、臺中、臺南、恆春、澎湖島測候所」(氣象站)。8月10日,成立「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隔年12月19日遷往現址,首位負責人為近藤久次郎,他在日本政府統治台灣次年就抵台擔任技手兼台灣總督府測候所所長,後任台北測候所長。
- 1934年,改稱為「臺北觀測所」。
- 1937年3月3日,第一次改建。
- 1938年,成立「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掌管全臺灣、澎湖地區的氣象、地震觀測單位。
- 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政府派石延漢接收臺灣省氣象設施,成立「臺灣省氣象局」,隸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後改為臺灣省政府。
- 1948年1月,改制為「臺灣省氣象所」,改隸臺灣省政府交通處[1]。
- 1965年9月1日,改制為「臺灣省氣象局」。
- 1971年7月1日,中央氣象局以臺灣省氣象局為基礎恢復建制。
歷任局長
任別 | 姓名 |
---|---|
1 | 黃廈千 (大陸時期) |
2 | 呂炯 (大陸時期) |
3 | 鄭子政 |
4 | 劉大年 |
5 | 吳宗堯 |
6 | 謝信良 |
7 | 蔡清彥 |
8 | 辛江霖 |
9 | 辛在勤(現任) |
組織
內部單位
-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氣象科技研究中心
- 秘書室
- 秘書室總務
- 會計室
- 人事室
- 政風室
附屬氣象測報機構
一等測報機構
二等觀測站
測站名稱 | 站號 | 站等 | 種類 | 所在行政區 | 海拔高度 (公尺) |
設站日期 | 座標 | 備註 |
---|---|---|---|---|---|---|---|---|
臺北氣象站(臺北站區) | 46692 | 二等 | 氣象站 | 臺北市中正區 | 5 | 1896年8月10日 | 25°02′15″N 121°30′54″E / 25.03750°N 121.51500°E | 該站未來將由臺北氣象站臺北站區,縮編為臺北氣象站。 |
臺北氣象站(板橋站區) | 46688 | 二等 | 氣象站 | 新北市板橋區 | 10 | 1972年2月26日 | 24°59′51″N 121°26′32″E / 24.99750°N 121.44222°E | 每日施放無線電探空儀。該站未來將由臺北氣象站板橋站區,縮編板橋氣象站。 |
花蓮氣象站 | 46699 | 二等 | 氣象站 | 花蓮縣花蓮市 | 16 | 1910年10月26日 | 23°58′31″N 121°36′48″E / 23.97528°N 121.61333°E | 每日施放無線電探空儀 |
五分山氣象雷達站 | 46685 | 二等 | 雷達站 | 新北市瑞芳區 | 740 | 1990年7月1日 | 25°05′34″N 121°47′49″E / 25.09278°N 121.79694°E | |
花蓮氣象雷達站 | 46699 | 二等 | 雷達站 | 花蓮縣花蓮市 | 53 | 1970年1月29日 | 23°59′17″N 121°37′42″E / 23.98806°N 121.62833°E | 與花蓮氣象站不同地址 |
墾丁氣象雷達站 | 46779 | 二等 | 雷達站 | 屏東縣恆春鎮 | 32 | 2000年1月16日 | 21°54′03″N 120°51′18″E / 21.90083°N 120.85500°E | |
天文站 | -- | 二等 | 天文站 | 臺北市中正區 | -- | 1939年 | 25°02′15″N 121°30′54″E / 25.03750°N 121.51500°E |
三等氣象站
註:臺南氣象站於2001年3月16日起合併入臺灣南區氣象中心[2]。
四等氣象站
業務
- 氣候監測
- 短中期天氣預報
- 長期天氣預報
- 災害性天氣特報
- 颱風預報及警報
- 氣象服務
- 監測臺灣地區地震活動
- 發布有感地震報告與海嘯警報
- 研究各種地震前兆現象
- 提供地震資訊服務與地震防護宣導
- 執行氣象局所屬機構之基本氣象儀器校正
- 接受外界委託進行基本氣象儀器校正及現場遊校
- 受內政部委託,每年編算國民曆以頒行全國統一曆法
- 天象資料的編算,並出版天文日曆,提供社會大眾參考運用
- 太陽黑子的觀測和研究
- 日、月食、彗星及流星雨等特殊天象之不定期觀測與攝影及發布新聞稿
- 發展建置即時天氣監測與預報作業輔助系統
- 發展颱風動態模式
- 發展氣候監測與預測技術
- 增進數值天氣預測技術
此外,2010年6月25日中央氣象局正式啟用NOAA開發的地球展示系統做為科學教育之用。
需注意的是,中央氣象局的氣象預報中將宜蘭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而苗栗縣則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與行政院國發會的劃分方式不同。[3][4]
環境資源部氣象局組織規劃
根據《環境資源部氣象局組織法草案》擬設:
- 局長(簡任11-13職等)
- 副局長(2人、簡任10-12職等)
- 主任秘書(薦任9至簡任11職等)
- 副局長(2人、簡任10-12職等)
- 綜合規劃組
- 氣象預報組
- 氣象資訊組
- 地震測報組
- 海象測報組
- 雷達測報組
- 氣象科技研究中心
- 臺灣中區氣象中心
-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
- 各地氣象站(共32個)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