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一次鸦片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22.166.160.36留言2007年4月2日 (一) 04:2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第一次鴉片戰爭
鸦片战争的一部分

第一次鴉片戰爭形勢圖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
结果 英國胜利
领土变更 割讓香港島英國
参战方
清國 英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道光帝 义律
璞鼎查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因此而签署的《南京条约》是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香港岛也在这次战争中被割让给英国。第一次鴉片戰爭一般被認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方面经常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背景

英國在印度的鴉片儲存庫

清朝自康熙以来一直收緊外貿政策,僅允准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來源請求]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貿易,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規條》,嚴限制外人來華貿易外。更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准出口。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正是这种保守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的遠因。


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奢侈品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出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

中國人在服食鴉片中

為了擺脫貿易逆差,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走私鴉片來華。由于吸食鸦片会上癮,故中國歷代亦嚴格控制其入口。清廷於雍正年間已明令禁煙。但鴉片販子不顧禁令,賄賂清廷官吏,勾結國人,在廣州對出的零丁洋利用特製快艇進行鴉片武裝走私。由於走私鴉片利潤甚豐,鴉片走私來華日益嚴重,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9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來源請求]。令英國出超,並反使中國入超[1]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2]。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更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來源請求]

由于鸦片的危害日趋严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颁布禁烟命,并派钦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

英國出兵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 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 此事因而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 [3]

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系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嚮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英国出兵的深层原因据罗兹·墨菲的分析[1],则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或忽视和遭受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英国将中国的拒绝看作是落后的表现,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种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认为这对双方都会带来利益。正是双方的自大,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

戰爭經過

1840年,英军到达广州海面,但被早有在當地駐兵準備的林則徐擊退,之后转而攻击厦门,亦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败,不過沿海各省除林則徐和邓廷桢外,均未事先備戰,因此英軍接着北犯浙江,順利攻陷定海。道光帝免去了林则徐的职务,派琦善同英国谈判,簽訂《穿鼻草約》,但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引起道光帝不滿,道光帝於是派奕山为靖逆将军赴广东指挥作战,英军随即进攻广州,以死9人代价击败2万中国军队,奕山挂白旗向英军投降,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8月27日,英军再次侵入浙江,1842年攻至南京3月10日中国军队反攻失败后被迫再次和英国谈判。

戰爭結果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

香港岛因此被割让给英国,上海、广州等五大口岸被迫开放给英国人贸易和居住。

影响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後的南京條約以及其後的一連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鴉片戰爭開啟了之後百年受到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

清中葉自嘉慶、道光年間以後,中國社會已有種種嚴重問題,包括土地兼併、人口過剩、貪官污吏等[來源請求],但在川楚教亂之後數十年的太平,使得當時的社會問題隱而不現[來源請求],鴉片戰爭雖然直接影響的地區不多,但對於清朝的權威有所打擊,許多社會上的問題逐漸浮現,造成較多的民變發生,間接促成了太平天國的興起[來源請求]

從歷史的宏觀看來,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物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但包括朝廷在内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4]。此外,由於五口通商使得口岸買辦的商人,反而較一般知識分子更先開始接觸學習西方事物[來源請求]

战争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仍是旨在“羁縻”。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4]。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

评价

  •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现代史上最长期连续的系统跨国犯罪”“the longest continued and systematic international crime of modern times.”

参看

参考文献

  1. ^ 1.0 1.1 [美] 罗兹·墨菲著/黄磷译 《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369-371/452-453 ISBN 7-80700-092-9
  2. ^ 魏源著,《海國圖志》
  3. ^ 那場中國歷史書上看不懂的鴉片戰爭
  4. ^ 4.0 4.1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2005年2月,215 ISBN 7-108-00449-6

外部链接

Template:清代對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