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話
髒話(又稱粗話、詈語;粵:粗口(亦用於國語);湘:痞話;閩南語與台語:垃圾話、姦撟(訐譙)、否嘴(歹喙)、粗喙)是指污言穢語、粗鄙不雅的話,尤其是語句中含有令到週邊聆聽者感到有侮辱、羞辱或冒犯的用字遣詞。此外,因性別、年齡、民族及宗教差異而產生歧視的相關詆毀詞語雖也使用惡毒,但通常並不歸類為髒話,而是被視為所謂「歧視性字眼」。另有「國罵」一詞,由魯迅於《論『他媽的』》中提出,指「國家級粗話」。[1]
定義
對於髒話的定義,始終存在着比較大的岐見。隨着社會的演變,人的認知各有不同、一些過往被視為髒話的字詞,在部分人眼中會變得不具冒犯性。相反,原本中性的詞彙也可能會演變為髒話(典型例子例如「小姐」)。各種語言的髒話,儘管內容相近,但由於語言的結構以及使用規則的不同,具體使用也大相徑庭。如某些國家中對於一些保守人士來說,在不當場合直呼神靈名稱也可被視為是髒話的一種。
常見髒話列表
- 國罵
- 一般髒話
- 去死
- 該死/Damn
- 哭殀(靠邀)
- 考妣/哭爸(靠杯)
- 哭恁爸(靠林北)
- 孝孤
- Shit
- Dick
- Bitch/賤人
- Fuck(Screw)/姦(幹)/撲/屌/肏/尻(靠)/日/賊
- Cunt/臭屄
- Cocksucker
分類
世界各地髒話的主題基本相同,以下將髒話略為分類,但部分髒話互相交織連繫,可歸屬到多個分類。
- 侮辱類
- 身體類
爭議
髒話在公共場合,尤其是媒體廣播事業中的使用通常會受到嚴格限制,如1973年由喬治葛倫主持的美國廣播喜劇《七個絕不能在電視節目裏說的字》就導致了聯邦通訊委員會通過一項限制髒話的規定,而美國聯邦法院也在「438 U.S. 726(1978)」中贊同該審查法規。
雖然一些人認為,粗口帶有侮辱性。但也有觀點認為,對於粗口字眼的理解必須要透過其語境去理解。也有觀點認為髒話在語言中的使用有時會起到調味劑的作用,偶爾在非正規場合有一兩個髒詞不僅無傷大雅,還可以使言語變得連貫而生活化,尤其在許多地區、或是勞動階層,髒話成為了朋友之間表現親密度的問候語,能反映出彼此之間的友好程度。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報的《道德高地的虛妄》,粗口字須在一定的語境下才能產生「侮辱性、不尊重、性騷擾」等意思[2]。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 粵語髒話罵人大全
- 廣州話粗口研究網
- Maledict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rbal Aggression(ISSN US 0363-3659)
- Mellie, Roger, "Roger's Profanisaurus", Fulchester Industries/IFG Ltd.
- Review of Emotions, Taboos and Profane Language by Zsuzsanna Ard
- The BurnMeister A (humorous) tool to add grammatically appropriate profanity to arbitrary English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