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蘭
薩爾蘭邦 Saarland | |
---|---|
德國的聯邦州 | |
| |
坐標:49°23′N 6°53′E / 49.38°N 6.88°E | |
首府 | 薩爾布魯根 |
政府 | |
• 州長 | 安內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 (CDU) |
• 執政黨 | CDU / SPD |
• 參議院票數 | 3票(共69票) |
面積 | |
• 總計 | 2,570 平方公里(990 平方英里) |
人口(2022-12-31)[1] | |
• 總計 | 992,666人 |
• 密度 | 386人/平方公里(1,000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ISO 3166碼 | DE-SL |
GDP/名義 | €300.6億(2010年)[來源請求] |
NUTS區號 | DEC |
網站 | saarland.de |
薩爾蘭邦(德語:Saarland),原名薩爾(Saar)是德國西南部的一個聯邦,首府薩爾布魯根,與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茲邦、法國洛林區,以及盧森堡接壤。薩爾蘭邦與上述各地區以及比利時的瓦隆地區等五處,共同構成大薩洛盧區,以彰顯德法雙語文化交流之在地特色。薩爾蘭邦的面積只有約2600平方公里,是德國除不來梅邦、漢堡和柏林外最小的一個邦;人口約100萬。1999年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在該邦執政至今,現任總理為彼得·穆勒(Peter Müller)。
歷史
歷史上薩爾蘭曾經數易其主,僅最近200年就有8次之多,一戰後,根據《凡爾賽和約》「薩爾地區」從德國劃分出來歸國際聯盟管轄,實際則由法國控制,薩爾蘭礦區由法國獨佔15年,以作為法國在戰爭期間被毀壞礦井的補償。條約還提出,在15年期滿之後,由公民投票決定薩爾蘭的未來。1935年,超過90%的當地居民選擇回歸德國。二戰中,薩爾遭受了沉重的轟炸,戰後薩爾地區再度被盟軍交由法國託管,成為薩爾保護領而未加入西德。1946年,法國在該地區推行自治,並從1940年末到1950年代初,法國一直試圖讓薩爾蘭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終究未能成功。1955年10月23日經薩爾地區公民投票,多數居民希望該地區早日回歸德國。1956年西德與法國在盧森堡簽訂薩爾條約(因此又稱盧森堡條約),約定原薩爾地區於1957年1月1日起回歸德國版圖,隨後並成立「薩爾蘭邦」。[2] [2]
教育
- 薩爾蘭高等科技學院(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des Saarlandes)
簡稱HTW Saar,成立於1946年,幾經發展於1991年改為今名。「德意志-法蘭西高等學院」計劃(Deutsch-Französisches Hochschulinstitut)始於1999年,以雙碩士(德國、法國)和三碩士(德國、法國、盧森堡)為特色,課程在德國大學、法國大學和其他國家進行。它的前身是1978年德法兩國簽署協議的「德意志-法蘭西高等科技學院」計劃(德語:Deutsch-Französische Hochschulinstitut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縮寫:DFHI;法語:L'institut Supérieur Franco-Allemand de Techniques, d'Économie et de Sciences,縮寫:ISFATES),院址選在德國的薩爾布魯根和法國的梅斯,學生可以選擇這兩個城市和盧森堡完成3年或5年的大學學業。
- 薩爾高等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Saar)
成立於1947年,為一培育高等音樂人才之公立高等院校。
- 薩爾蘭大學(Universität des Saarlandes)
為邦內一所綜合型公立大學,係由法國政府透過法國南錫大學的協助於1948年創立,位於薩爾布魯根主校區的法學和電腦科學等專業在全德具有良好的聲譽,享譽國際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即選址於薩爾蘭大學成立馬克斯·普朗克電腦科學研究所。而Homburg校區的醫學專業研究水平則在德國領先,薩爾蘭邦的腫瘤研究數據庫中心則位於薩爾布魯根主校區。
薩爾蘭大學擁有8個學院:
- 第1學院 - 法律和經濟
- 第2學院 - 醫學,理論醫學和生物科學
- 第3學院 - 人文I
- 第4學院 - 人文II
- 第5學院 - 人文III
- 第6學院 - 自然科學和技術I
- 第7學院 - 自然科學和技術II
- 第8學院 - 自然科學和技術III
經濟
薩爾蘭的最重要經濟支柱是汽車製造業和汽車配件供應業,包括薩爾蘭路易斯的福特汽車,Homburg的博世公司、舍弗樂集團和米芝蓮輪胎,以及薩爾布魯根的采孚集團等工廠,提供了大部分的工業就業崗位。
薩爾蘭在歷史上深受煤炭和鋼鐵的影響,經營超過一百年的弗爾克林根鋼鐵廠因為代表了鋼鐵工業的黃金時期,在1994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今位於弗爾克林根的薩爾蘭鋼鐵股份公司(Saarstahl AG)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陶瓷製造商威勒羅爾&寶赫公司(Villeroy&Boch)的知名度也遠遠超越了薩爾蘭的邊界。此外資訊科技和生物產業也正在迅速崛起,如薩爾布魯根的IDS Scheer和Ingbert的SAP。
2005年薩爾蘭經濟增長率達到歷史最高點,2005年上半年比前一年同期上漲2.8%,而當時全德國的平均增長為0.6%。
政治
位於德國西南部的薩爾蘭是除了漢堡和不萊梅之外德國面積最小的邦。保守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在該邦僅獲得34.5%的選票,遠低於2004年邦議會選舉的47.5%;社會民主黨(社民黨)也只獲得24.5%的選票,低於2004年邦議會選舉的30.8%。兩黨均創下了在薩爾蘭最差的邦議會選舉紀錄。左翼黨-民社黨(左翼黨)則在薩爾蘭的選舉中取得巨大勝利,獲得了21.3%的選民支持,而該黨2004年僅獲得了2.3%的選票。此外,聯盟90/綠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自民黨)分別獲得了5.9%和9.2%的選票。
參考資料
- ^ Fläche und Bevölkerung - Stand: 31.12.2022 (Basis Zensus 2011) (PDF). Statistisches Amt des Saarlandes. June 2023 (German).
- ^ 2.0 2.1 德國中部四邦. [2013-08-0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德國中部四邦""」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