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由空間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Awrysteme留言 | 貢獻2016年2月29日 (一) 10:56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經典物理裏,自由空間free space)是電磁理論的一種概念,指的是一種理論的完美真空,不含有任何物質的真空。有時候,自由空間又稱為自由空間真空,或經典真空。自由空間可以恰當地被視為一種參考介質[1][2]

許多國際單位制的單位,像安培公尺,其定義都是建立於以自由空間為參考介質的測量值。由於實驗室所使用的參考介質並不是自由空間,實驗室得到的測量值必須經過修正,才能成為以自由空間為參考介質的測量值[3]

自由空間的性質

自由空間是將大自然抽象化而得到的一種基線或參考狀態。實際而言,就像絕對零度,這種狀態是永遠無法達到的。自由空間有三個特定的參數:電常數磁常數 真空光速。應過馬克士威方程組,可以推導出這三個參數的關係式[1]

在國際單位制裏,都已設定了精確的定義值,沒有任何誤差[4]

[H/m]([亨利/公尺])或[N/A2]([牛頓/安培2])、
[m/sec]([公尺/秒])。

根據這些定義值,的定義值也是精確值[4]

[F/m]([法拉/公尺])。

表徵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的精細結構常數,其表達式內也有電常數出現:

其中,單位電荷約化普朗克常數

處於自由空間的參考狀態,根據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導引,每一種電磁波譜頻率電磁波,像無線電波可見光波,都是以光速傳播。這些電磁波的電場和磁場之間的關係涉及了真空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of vacuum)[4]

[Ω]([歐姆])。

在自由空間裏,線性疊加原理對於電勢向量勢電場磁場,都仍舊成立。例如,兩個電荷所共同產生的電勢,即乃其中個別電荷所產生的電勢的純量和[5]

真空的本質

物理學家時常會用術語「真空」來指稱幾種不同的狀態。其中一種狀態是完美真空。有時候,物理學家會討論在完美真空裏所得到的理想實驗結果。這不是真正實驗可以得到的結果,而是想像出來會得到的理想結果。採用這種用法時,物理學家簡明扼要地稱呼完美真空為經典真空[6]或自由空間。實際而言,完美真空是不可能實現的!術語「部分真空」指的是真正能夠實現的不完美真空。在可實現真空與自由空間兩者之間,這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分歧點,那就是,非零值壓強

但是,在現代物理學裏,真空只是一種簡單、空無一物的空間[7]這經典概念,已被量子真空quantum vacuum)的概念所取代。這動作將自由空間與實際真空(量子真空)分離的更遠:真空態vacuum state)並不是空蕩蕩的一無所有!量子真空可以簡略地定義為[8]

量子真空所描述的區域,是一種處於最低能級態,而且沒有任何真實粒子的區域。

量子真空"決不是一種簡單的空無一物的空間"[9]。再重複一遍,"將任何物理真空視為絕對空無一物的空間是個特大的錯誤"[10]。根據量子力學,真空並不是真正的空無所有,而是含有瞬時的電磁波虛粒子突然地出現或消失。從這些短暫的事件,可以觀察到卡西米爾效應[11]自發射spontaneous emission[12]蘭姆位移[13]等等重要的物理現象。對這些問題有濃厚興趣,欲想進一步探索量子真空的各種物理行為的讀者,可以閱讀S. Saunders的書《The philosophy of vacuum[14]Henning Genz新近發表的書《Nothingness: the science of empty space[15]

量子真空到底是甚麼?很遺憾地,這最基本的問題,到今天仍舊尚未成定論。物理學家Gerald E. Brown這樣說[16]

在十八世紀,牛頓力學無法解析三體問題。在大約誕生於1910年的廣義相對論和1930年的量子電動力學之後,二體問題和一體問題都變得無法解析。現代的量子場理論又發現零體問題(真空)無解。
— Gerald E. Brown, Collective Mo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ny-Body Techniques

例如,一個粒子的存在與否,與觀察者的重力態有密切關係[17]。這是盎魯效應的一個重要物理行為。關於量子真空在膨脹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物理學家提出很多推測,請參閱條目真空 (宇宙學)Cosmological constant problem)。還有,量子真空會顯示出自發對稱性破缺[18]

實驗室實現的自由空間

在這裡,「實現」指的是將「自由空間」這概念約化為實習reduction to practice),或實驗具體化,例如,成為實驗室裡製備的「部份真空」。甚麼是自由空間的操作定義?雖然,從理論而言,與絕對零度所面對的狀況類似,自由空間是無法達成的,很多國際單位制的單位都是參考自由空間的性質設定的。因此,實驗者必須估計對於實際測量值所需要的修正。例如,對於部分真空的非零壓強所做的修正。對於在實驗室取得關於自由空間的測量值(例如,部分真空),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特別告誡:[3]

為了要考慮到真實狀況,像繞射、重力或真空的不完美,所有實驗得到的測量值都必須給予精確的修正。

實際而言,最新的技術可以在實驗室裡製備出相當好的真空,稱為超高真空ultra high vacuum)。到現在為止,對於實驗室裡製備出的真空,可測量到的最低壓強大約為10−11 [Pa] [帕斯卡][19]

外太空實現的自由空間

虛無縹緲的外太空含有非常稀少的物質。儘管只是部分真空,外太空的壓強大約為10[pPa](1×10−11帕斯卡])[20]。稍加比較,地球海平面的壓強大約為101[kPa](1×105[帕斯卡])。當然,星際太空的物質分布並不均勻。銀河系的氫原子密度大約為1 [原子/公分3[21]。宇宙終究會連續膨脹,還是會縮塌?決定這最後命運的臨界密度估計為3 [原子/千公升][22]。在外太空的部分真空裏,有稀少的物質(大多是氫原子)、宇宙塵宇宙線雜訊cosmic noise)。除此以外,還有溫度為2.725 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意味著光子密度為400 [光子/公分3[23]

因為行星際物質星際物質的密度超小,在許多應用領域裏,可以將行星際區域和星際區域視為自由空間。這動作所帶入的誤差微乎其微。

參考文獻

  1. ^ 1.0 1.1 Werner S. Weiglhofer and Akhlesh Lakhtakia. § 4.1 The classical vacuum as reference medium. Introduction to complex mediums for optics and electromagnetics. SPIE Press. 2003: pp. 28, 34 ff. ISBN 9780819449474. 
  2. ^ Tom G. MacKa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Linear Bianisotropic Mediums. Emil Wolf (編). Progress in Optics, Volume 51. Elsevier. 2008: 143. ISBN 9780444520388. 
  3. ^ 3.0 3.1 CIPM adopted Recommendation 1(CI-1983)Appendix 1, p. 77
  4. ^ 4.0 4.1 4.2 請參閱美國國家標準和科技學院設定的標準值:[1][2][3][4]
  5. ^ Chattopadhyay, D. and Rakshit, P.C. Elements of Physics: vol. 1. New Age International. 2004: 577. ISBN 8122415385. 
  6. ^ Sunny Y. Auyang. How is quantum field theory possib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151–152. ISBN 0195093445. 
  7. ^ 自由空間的經典概念有很多大同小異的版分。舉三個例子:R. K. Pathria.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Reprint of Pergamon Press 1974 2nd.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2003: pp. 119. ISBN 0486428192. 自由空間是沒有任何導體、電介質或磁性物質的空間。 ; Christopher G. Morris (編). Academic Press dictiona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lf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1992: pp. 880. ISBN 0122004000. 自由空間是一種理論概念,專門描述除去所有物質的空間 ; and Werner Vogel, Dirk-Gunnar Welsch. Quantum optics 3rd. Wiley-VCH. 2006: pp. 337. ISBN 3527405070. 經典的電磁真空只是一種物理態。處於這種物理態,所有的電場和磁場都消失無蹤。  author-name-list parameters只需其一 (幫助)
  8. ^ Gordon Kane. Supersymmetry: squarks, photinos, and the unveiling of the ultimate laws. Cambridge, MA: Perseus Publishers. 2000: Appendix A; pp. 149 ff. ISBN 0738204897. 
  9. ^ Astrid Lambrecht(Hartmut Figger, Dieter Meschede, Claus Zimmermann Eds.). Observing mechanical dissipation in the quantum vacuum: an experimental challenge; in Laser physics at the limits. Berlin/New York: Springer. 2002: pp. 197. ISBN 3540424180. 
  10. ^ Christopher Ray. Time, space and philosophy.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1: Chapter 10, pp. 205ff. ISBN 0415032210. 
  11. ^ Physical Review Focus Dec. 1998
  12. ^ Benjamin Fain. Irreversibilities in quantum mechanics: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physics v. 113. New York:London: Springer/Kluwer Academic. 2000: §4.4 pp. 113ff. ISBN 079236581X. 
  13. ^ Marian O Scully & Zubairy MS. Quantum Op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13–16. ISBN 0521435951. 
  14. ^ S Saunders & HR Brown Eds.). The philosophy of vacuu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198244495. 
  15. ^ Henning Genz. Nothingness: the science of empty space. Reading MA: Oxford: Perseus. 2002. ISBN 0738206105. 
  16. ^ R. D. Mattuck. A Guide to Feynman Diagrams in the Many-Body Problem reprint of McGraw-Hill 1976.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92: pp. 1. ISBN 0486670473. 
  17. ^ Tian Yu Cao.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179. 
  18. ^ Peter Woit. Not even wrong: the failure of string theory and the search for unity in physical law.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6: pp. 71ff. ISBN 0465092756. 
  19. ^ LM Rozanov & Hablanian, MH. Vacuum technique. London;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2002. Figure 3.1, pp. 80. ISBN 041527351X. 
  20. ^ Zheng, MiMi. Pressure in Outer Space. The Physics Factbook. 2002. 
  21. ^ Gareth Wynn-Williams. The fullness of space.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38. ISBN 0521426383. 
  22. ^ Steven Weinberg. The First Three Minutes: A Modern View of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2. Basic Books. 1993: pp. 34. ISBN 0465024378. 
  23. ^ Martin J. Rees, Origin of pregalactic microwave background, Nature, 1978, 275: pp. 35–37, doi:10.1038/275035a0 

參閱

外部連結

  • 美國國家標準和科技學院網頁:基本物理常數
  • 關於自由空間的一篇精采的討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