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向认同
性身份 ,英语(Sexual identity),是指一种浪漫的性吸引行为,往往发生在人类世界居多。[1]性身份有时候也可能是指性取向身份,这是当人们识别性取向DIS-识别或不确定选择性取向的时候才会发生的。[2] 性身份、性行为与性取向是密切相关,[1]但它们也是有区别的。[2]性身份指个体身份的概念本身,性行为指的是指的是实际执行性行为的个人,而性取向则是指某人喜欢上浪漫性感、具备性吸引力的异性或同性,对两性之中,两者一个以上的性别的行为。 纵观历史角度,性身份的形成过程往往发生在极少数的个别族群,而现代更多走向普遍,这是一种进程,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我们试图将其他主要性身份理论和流程展现出来。[3]
研究定义与数据情况
心理学 |
---|
性身份被描述为反映他们个人性生活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各个身份组件的集成(例如道德,宗教,种族,职业)到一个更高更大的整体同一性,对于发展构建多维身份是至关重要的。[4]
性身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可能造成人们对生理、心理性别的不同认知,因此专家认为性行为或实际的性取向应保持一致。[5][6][7]例如,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人,可能不会公开或者在公众场合说自己是同性恋或者异性恋主义者,因此由于地域差异,同性恋的人所获得的性别歧视较多 在1990年的一项社会性组织研究数据表明,只有16%的女性和36%的男性报告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同性吸引力和拥有同性恋或双性恋身份。[8] 性身份相对于相关性取向、性行为比较更为密切。同样的调查发现,96%的女性和87%的男性从事性活动且具备同性恋或双性恋身份,与之相对反的是32%的女性和43%的男性承认曾被同性所吸引的事实。在审查的结果出来之后,该组织评论表示道:“同性恋或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是需要国家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当他心理严重复杂的时候,这将会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往往会自我怀疑,甚至会经常用相当大的奋斗来证明自己,随之接踵而来的会对社会产生不适,以至于悲剧发生。”[8]
发展简史
普遍现象
大部分人认为性取向与性身份研究有助于发展关注那些被同性所吸引的人们,因为这样做有利于那些同性恋者(LGBT)能够他们从自卑的内心世界中走出来,并逐步接受现实生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了解自己,”的阶段,这通常被描述为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在童年或青春期阶段会发生,但有时某些人需要到40岁或40岁以上才能完全实现。第二阶段是决定走出来,例如家庭、朋友或同事,而第三阶段是公开自己生活的同性恋(LGBT)的人。[9]
在当今美国,大约在高中或大学,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往往可能会不信任陌生人,或者向陌生人寻求帮助,尤其是在他们的性身份不被社会公众所接受的情况下。有时候,他们甚至不通知自己的家人。据知名学者罗萨里奥·布劳恩在2006年发表的一份表示:“性别认同通常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往往难以处理。就好比一个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同时发展,男同性恋由于普遍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所以更容易接受自己,而女同性恋恰恰相反。除此之外,同性恋者们不像其他少数民族的成员,那么容易解决问题,大多数同性恋者个人和公众并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心理世界,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公开敌视同性恋”。[6]
一些人与不受欢迎的原因可能是选择使用少数性身份,并创建一个不同的性取向,与自己的实际身份背道而驰,比如男的把自己当做女的,女的把自己当做男的。性取向的身份,并不等于性身份的取向,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支持团体和生活事件进行改变。[2] 一个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获得自我认同感和同性恋的感情。个体可能会接受一个同性恋者的身份,从而开发另一个异性恋者的身份,如果某人拒绝同性恋者身份,需要这个人在选择确定脱同,或者避免指定性别身份。[10]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关于协调信仰和同性恋的文章上,性心理研究员格拉斯戈尔德·朱迪思在一次主持工作中说过:“‘我们不是要鼓励人们成为脱同’,但是同样的,几乎没有研究表明拒绝同性恋身份会造成长期影响,也没有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同性恋身份会有伤害,只不过有些人似乎并不满足于这条道路”。[11]
性认同发展的模型
参见条目
参考文献
- ^ 1.0 1.1 Reiter L. Sexual orientation, sexual identity, and the question of choice.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1989, 17: 138–50.[1]
- ^ 2.0 2.1 2.2 Appropriate Therapeutic Responses to Sexual Orientation (PD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3, 86. 2009 [February 3, 2015].
Sexual orientation identity—not sexual orientation—appears to change via psychotherapy, support groups, and life events.
- ^ Dillon, F. R., Worthington, R. L., & Moradi, B. (2011). Sexual identity as a universal process In S. J. Schwartz, K. Luyckx, & V. L. Vignoles (Eds), Handbook of identity theory and research (Vols 1 and 2), (pp.649-670). New York, N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 Luyckx, K., Schwartz, S. J., Goossens, L., Beyers, W., & Missotten, L. (2011). Processes of personal identity formation and evaluation. In S. J. Schwartz, K. Luyckx, & V. L. Vignoles(Eds), Handbook of identity theory and research (Vols 1 and 2) (pp.77-98). New York, N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 Sinclair, Karen, About Whoever: The Social Imprint on Identity and Orientation, NY, 2013 ISBN 9780981450513
- ^ 6.0 6.1 Rosario, M.; Schrimshaw, E.; Hunter, J.; Braun, L. Sexual identity development among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youths: Consistency and change over tim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2006, 43 (1): 46–58. doi:10.1080/00224490609552298.
- ^ Ross, Michael W.; Essien, E. James; Williams, Mark L.; Fernandez-Esquer, Maria Eugenia. Concordance Between Sexual Behavior and Sexual Identity in Street Outreach Samples of Four Racial/Ethnic Group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merica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ssociation). 2003, 30 (2): 110–113. PMID 12567166. doi:10.1097/00007435-200302000-00003.
- ^ 8.0 8.1 Laumann, Edward O.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exuality: Sexual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298–301.
- ^ The Coming Out Continuum. Human Rights Campaign. [2007-05-04].
- ^ Appropriate Therapeutic Responses to Sexual Orientation, pp. 60-61.
- ^ A New Therapy on Faith and Sexual Identity: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vi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to Allow Counselors to Help Clients Reject Their Same-Sex Attractions
拓展阅读
- The End of Sexual Identity: Why Sex Is Too Important to Define Who We Are (2011) Jenell Williams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