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坦克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1.250.29.145留言2016年4月25日 (一) 12:4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使用的120毫米戰車炮特寫
美國M1A1戰車使用的120毫米戰車炮射擊特寫

坦克炮(Tank gun)是指安装在坦克上的火炮,是坦克的最主要的火力來源。坦克炮的弹道特性与高射炮類似,追求高初速以及彈道平直以求迅速打擊目標。戰車炮主要使用穿甲弹高爆弹攻击对方的坦克装甲车辆和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除了高炮口初速與準確性之外,戰車炮還需要能夠在狹小空間(炮塔)內安裝與操作,而為了戰鬥中避免打開車員出入的艙蓋,所以在現代坦克主炮中有一節特別粗的部分,便是安裝了專用排煙器,以保障發射後的火藥煙氣不會倒流回車體內。大多數的戰車炮使用彈頭與發射藥一體成型的設計,以便利彈藥裝填與維持發射速率。

坦克炮主要分为滑膛式线膛式两类。在坦克上多装在可以360度回转的装甲炮塔内以获得最大的攻擊效能,並配備裝甲防护,与观瞄火控设备、自动装弹机和炮塔回转机构组成坦克的武器系统。

發展歷史

初期

世界上的第一门坦克炮是英国装配在1916年生产的I型坦克的“雄性”型号上的兩門57毫米炮[1]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火炮的口徑與威力都大幅提升,面對更厚重的裝甲下,除了提高炮口初速以外,還有新的彈藥種類用來對付其他裝甲目標。在大戰結束前,坦克炮幾乎已經脫離提供步兵支援火力的任務,火炮的用途趨向專精於反裝甲作戰。

冷戰

專用的坦克其實就是反坦克的化身,因為其笨重又要直接射擊的不便,對於步兵來說較適宜改用反坦克導彈火箭筒作為主力的反坦克武器,對於空軍和炮兵來說反制坦克的手段卻很多的,用不著這種較原始的反坦克武器。

但因為有很多其他反坦克武器所缺的多用途性和彈藥便宜並未被廢棄,但需要有相當機動力趕上移動中的敵人坦克,故極不便由普通汽車拉動當作「牽引炮」,發覺到最適合的載具便是一輛裝甲車,除了成為少數驅逐戰車外就索性安裝在坦克上,以假想中敵人的同類車輛作為對手而設計安裝。

冷戰中期,西方国家第二代主战坦克上主要裝備皇家兵工廠L7型105毫米线膛炮。蘇聯坦克部隊則曾使用100毫米滑膛炮、100毫米線膛炮、115毫米滑膛炮等,比較紛亂且帶試驗性質。蘇聯從此時開始發展炮射導彈,裝備紅軍的主戰坦克。

冷戰後期至現代的坦克炮多以滑膛式为主。西方国家第三代主战坦克上主要裝備120毫米滑膛炮。其中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Rh120系列最為著名,裝備於豹二主戰坦克。美國陸軍引進該系列成為M256型,裝備在M1主力戰車之上,此炮與Rh120的炮彈和零件多有相通之處。日本、南韓、土耳其都引進了Rh120的生產線。法國、以色列、瑞士、中國等國家都有發展自身120毫米滑膛戰車炮或反戰車炮(89式反戰車自走炮)系列。然而,英國在西方國家的主力戰車大規模裝備120滑膛炮時,獨自發展120毫米線膛戰車炮,L11型(裝備於酋長式挑戰者1式)和L30型(裝備於挑戰者2式),以維持自身陸軍裝甲兵炮彈多樣性。另外,蘇聯為自身坦克研製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式戰車炮,配搭自動裝彈機,裝備於T-64(後期型號)、T-72T-80T-90等型號。中國陸軍亦仿制了蘇聯的125毫米炮,裝備在96式99式坦克之上。

未來發展

冷戰後期以至後冷戰時期,各國開始發展更大口徑的戰車炮。其中美國、德國、英國及中國等都傳出有關140毫米戰車炮的相關研究和試驗的消息。美國曾在M1底盤上加裝低輪廓炮塔和自動裝彈機,配合140毫米試驗型主炮進行測試。蘇聯及至俄羅斯甚至有計劃研發152毫米的戰車炮。但是,此兩型戰車炮現時仍在理論或試驗階段,短期內不會進入現役。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10年代前期的歐洲債務危機等衝擊,大部分國家凍結或刪減軍費開支。因而緩減更新主戰坦克的速度,現役的坦克炮口徑將不會有太大改變。

參考文獻

  1. ^ David Porter; 翻譯:卡米柚子. 鋼鐵雄師 : 西線盟軍坦克. 臺北縣板橋市: 楓書坊文化. 2010: 18. ISBN 978-986-6326-28-8.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