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炮
坦克炮(Tank gun)是指安装在坦克上的火炮,是坦克的最主要的火力来源。坦克炮的弹道特性与高射炮类似,追求高初速以及弹道平直以求迅速打击目标。坦克炮主要使用穿甲弹、高爆弹攻击对方的坦克、装甲车辆和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除了高炮口初速与准确性之外,坦克炮还需要能够在狭小空间(炮塔)内安装与操作,而为了战斗中避免打开车员出入的舱盖,所以在现代坦克主炮中有一节特别粗的部分,便是安装了专用排烟器,以保障发射后的火药烟气不会倒流回车体内。大多数的坦克炮使用弹头与发射药一体成型的设计,以便利弹药装填与维持发射速率。
坦克炮主要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两类。在坦克上多装在可以360度回转的装甲炮塔内以获得最大的攻击效能,并配备装甲防护,与观瞄火控设备、自动装弹机和炮塔回转机构组成坦克的武器系统。
发展历史
初期
世界上的第一门坦克炮是英国装配在1916年生产的I型坦克的“雄性”型号上的两门57毫米炮[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坦克火炮的口径与威力都大幅提升,面对更厚重的装甲下,除了提高炮口初速以外,还有新的弹药种类用来对付其他装甲目标。在大战结束前,坦克炮几乎已经脱离提供步兵支援火力的任务,火炮的用途趋向专精于反装甲作战。
冷战
专用的坦克其实就是反坦克的化身,因为其笨重又要直接射击的不便,对于步兵来说较适宜改用反坦克导弹或火箭筒作为主力的反坦克武器,对于空军和炮兵来说反制坦克的手段却很多的,用不着这种较原始的反坦克武器。
但因为有很多其他反坦克武器所缺的多用途性和弹药便宜并未被废弃,但需要有相当机动力赶上移动中的敌人坦克,故极不便由普通汽车拉动当作“牵引炮”,发觉到最适合的载具便是一辆装甲车,除了成为少数驱逐战车外就索性安装在坦克上,以假想中敌人的同类车辆作为对手而设计安装。
冷战中期,西方国家第二代主战坦克上主要装备皇家兵工厂L7型105毫米线膛炮。苏联坦克部队则曾使用100毫米滑膛炮、100毫米线膛炮、115毫米滑膛炮等,比较纷乱且带试验性质。苏联从此时开始发展炮射导弹,装备红军的主战坦克。
冷战后期至现代的坦克炮多以滑膛式为主。西方国家第三代主战坦克上主要装备120毫米滑膛炮。其中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系列最为著名,装备于豹二主战坦克。美国陆军引进该系列成为M256型,装备在M1主战坦克之上,此炮与Rh120的炮弹和零件多有相通之处。日本、韩国、土耳其都引进了Rh120的生产线。法国、以色列、瑞士、中国等国家都有发展自身120毫米滑膛坦克炮或反坦克炮(89式反坦克自行火炮)系列。然而,英国在西方国家的主战坦克大规模装备120滑膛炮时,独自发展120毫米线膛坦克炮,L11型(装备于酋长式和挑战者1式)和L30型(装备于挑战者2式),以维持自身陆军装甲兵的炮弹多样性。另外,苏联为自身坦克研制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式坦克炮,配搭自动装弹机,装备于T-64(后期型号)、T-72、T-80、T-90等型号。中国陆军亦仿制了苏联的125毫米炮,装备在96式和99式坦克之上。
未来发展
冷战后期以至后冷战时期,各国开始发展更大口径的坦克炮。其中美国、德国、英国及中国等都传出有关140毫米坦克炮的相关研究和试验的消息。美国曾在M1底盘上加装低轮廓炮塔和自动装弹机,配合140毫米试验型主炮进行测试。苏联及至俄罗斯甚至有计划研发152毫米的坦克炮。但是,此两型坦克炮现时仍在理论或试验阶段,短期内不会进入现役。经过2008年金融海啸以及2010年代前期的欧洲债务危机等冲击,大部分国家冻结或删减军费开支。因而缓减更新主战坦克的速度,现役的坦克炮口径将不会有太大改变。
参考文献
- ^ David Porter; 翻译:卡米柚子. 鋼鐵雄師 : 西線盟軍坦克. 台北县板桥市: 枫书坊文化. 2010: 18. ISBN 978-986-632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