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
外观
牛樟 | ||||||||||||||
---|---|---|---|---|---|---|---|---|---|---|---|---|---|---|
科学分类 | ||||||||||||||
| ||||||||||||||
二名法 | ||||||||||||||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 1913 |
牛樟(学名: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为樟科(Lauraceae)肉桂属(''Cinnamomum'')下的一个种。 小枝光滑;芽鳞外面被淡褐色毛。叶互生,阔卵形、卵形或椭圆形,下表面光滑,叶脉羽状或不明显3出脉。果扁倒圆锥形或圆球形。 台湾特有种。全岛中低海拔200~1,500米阔叶林中生长。
- 近年来,牛樟树的用途不仅用于制造雕刻艺术品,牛樟木材的精油也发现具有抗菌疗效,而牛樟树为牛樟芝的天然宿主,因牛樟芝的疗效被大幅研究及报导,为了采集牛樟芝,往往将牛樟树挖洞取菇,或者砍伐牛樟树进行段木植菌,使得牛樟树遭大量盗伐,数量锐减。
牛樟树叶
牛樟叶精油主成分为linalool(芳樟醇、沉香醇、芫荽醇)含量占1.0–77.19%,1,8-cineole(桉树醇、桉树脑、桉叶油醇) 含量0.1-45.7%,,α-cadinol(α-毕橙茄醇) 含量0.5–22.6%, β-selinene (β-芹子烯)含量0.8 - 32.9%,及 1-hexadecyne(十六碳炔) 含量0.5-14.9%。牛樟叶不含樟脑(camphor),因此对蚕豆症患者无害。
如同土肉桂树一般,根据叶子所含精油之差异,将牛樟树分为五大型[2]:
- (1) Linalool型:linalool 含量 55.1–77.19%。
- (2) Linalool/1,8-cineole型:linalool含量 25.2-39.8%; 1,8-cineole含量 19.9-31.6 %。
- (3) Linalool/α-cadinol型:linalool含量 23.6-42.4%;α-cadinol含量 13.0–22.6% 。
- (4) 1,8-cineole型:1.8-cineole含量 38.8-45.7%。
- (5) 混合型:1-hexadecyne含量 0.5 -14.9%;1,8-cineole含量 0.1-14.1%;β-selinene含量 0.8-32.9 %。
牛樟叶生理活性
干燥牛樟叶之乙酸乙酯冷浸萃取物在浓度0.125 mg/ml时对BE-3人类食道腺癌细胞(human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及CE 81T/VGH人类食道鳞状细胞癌细胞(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分别具有降低细胞存活率至53.36 及27.60 % 的抑制能力(赖,2013 )[3]。 Leu等人发现牛樟叶乙醇室温萃取物对BE-3人类食道腺癌细胞及CE 81T/VGH人类食道鳞状细胞癌细胞有毒杀作用,萃取物中找到的32种成分中,其中木脂素(Lignans),类黄酮(flavonoids)和香豆素 (coumarins)为最主要的化合物[4]。
参考文献
- 牛樟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 1913.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1-24] (中文(台湾)).
- 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 第二册 杨远波 刘和义 吕胜由。1999, 中华民国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出版。
扩展阅读
这是一篇与植物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 ^ http://taibif.tw/zh/namecode/203595
- ^ Cheng SS, Lin CY, Yang CK, Chen YJ, Chung MJ & Chang ST. (2015).Chemical polymorphism and composition of leaf essential oils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ournal of Wood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35:3, 207-219,
- ^ 赖佳吟,牛樟叶之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长庚大学中医学系天然药物,2013硕士论文。
- ^ Leu YL, YM Chung, JY Lai.(2014). The chemical principles of the leaves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Planta Med 2014; 80 - P1L125, DOI: 10.1055/s-0034-139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