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
牛樟 |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 1913 |
牛樟(学名: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为樟科(Lauraceae)肉桂屬(''Cinnamomum'')下的一个种。台灣特有種。全島中低海拔200~1,500公尺闊葉林中生長。
牛樟為臺灣原生特有樹種,只原生於台灣,除了引種栽植以外,未見生長於世界其他地方。因其樹形粗狀堅實,所以被稱為「牛」樟,樹高可達 30 公尺,是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在天然林中唯一的宿主。牛樟芝為藥用真菌,因保健功能馳名世界,有台灣森林紅寶石之稱,使牛樟樹備受盜採的壓力,目前已被列為受保護的瀕危樹種。牛樟的花屬黏質蟲媒花,母樹間受粉困難,又多開花於高大的樹冠頂端,易遭風害,偶有果實因芳香,常於未成熟前即遭鳥、獸食之,因此採種極為困難;且其種子發芽率偏低,只有5-30%,因此過去無法以實生苗快速造林。在自然狀態下,也很少有天然更新之種子苗叢生,偶有天然下種,也因為林下光線不足,或因種子落在厚厚枯枝落葉層,不易著床土發芽等原因,招致更新失敗,我們很不容易在林下找到牛樟小苗便原因於此。林試所數十年前即開始研究其無性繁殖,但因為技術的不足,使發根困難的情況一直無法突破。1986年由於何偉真博士在林試所蓮花池分所協助黃瑞祥博士掌握了牛樟扦插繁殖技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即植物生理學上所謂的「幼年化」理論,牛樟樹已能利用扦插繁殖技術量產種苗,供造林使用,唯應注意慎選數量多的優良品系繁殖造林,以免使遺傳質窄化,且扦插育苗時,須慎選育苗盆,不可使苗木盤根,以免影響後續植株長大後因根淺不耐強風而倒伏。林務局於1990年以後,開始利用扦插苗陸續進行牛樟樹復舊造林。
植株型態
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 30 公尺,徑 30~180 公分或更粗,樹皮黃褐色,粗糙,有淺縱溝裂,溝略交叉;小枝條帶黃綠色,製成標本時則多呈黑色。 單葉、互生、革質,長 9~15 公分,寬 4~6 公分,先端銳尖或短尾狀,基部略橢圓,葉全緣、皺曲,表面光滑有光澤,葉背亦光滑色較淡綠,離基不明顯三出脈,葉脈腋常具有叢毛;中肋上部具數對側脈,與主脈分歧處具腺窩;葉柄細長,長 0.8~1.2 公分,光滑無毛。葉芽球形,先端鈍,外面有短柔毛,邊緣有毛茸;葉卵形、長橢圓形、闊橢圓形。 花多數,有香味,花苞徑 0.2~0.3 公分,呈頂生及腋生的聚繖花序排列,有時亦有呈圓錐花序狀,花冠約 0.5~0.6 公分;幼時初長覆有苞片,苞片上具毛茸;花被筒鐘形,花被 6 片,近似相等,長橢圓形,長 0.2~0.25 公分,外面平滑,裏面側有毛茸,完全雄蕊9枚分成三輪,第一、二輪花絲內向,長 0.15 公分,花絲基部無腺體,有絨毛;第三輪花絲外向,基部有2腺體,有絨毛,腺體近似無柄;退化雄蕊箭形,柄有絨毛。 果實僧帽狀,似壓扁狀球形,長 1~1.2 公分,徑約 1.2 公分;基部有鐘形果托[2]。
冇樟(C. micranthum)與牛樟(C. kanehirae)之外形極相似。但冇樟的果實橢圓形,長寬比>1,牛樟者外形扁倒圓錐,長寬比<1,似僧帽狀。此外,冇樟木材芳香味淡、色澤較淺,牛樟者香氣濃,木材顏色亦較濃。
牛樟樹葉精油
牛樟葉精油主成分為Linalool(芳樟醇、沉香醇、芫荽醇)含量占1.0–77.19%,1,8-cineole(桉樹醇、桉樹腦、桉葉油醇) 含量0.1-45.7%,,α-cadinol(α-畢橙茄醇) 含量0.5–22.6%, β-selinene (β-芹子烯)含量0.8 - 32.9%,及 1-hexadecyne(十六碳炔) 含量0.5-14.9%。牛樟葉不含樟腦(camphor),因此對蠶豆症患者無害。
如同土肉桂樹一般,根據葉子所含精油之差異,將牛樟樹分為五大型:
- (1) Linalool型:linalool 含量 55.1–77.19%。
- (2)Linalool/1,8-cineole型:linalool含量 25.2-39.8%; 1,8-cineole含量 19.9-31.6 %。
- (3) Linalool/α-cadinol型:linalool含量 23.6-42.4%;α-cadinol含量 13.0–22.6% 。
- (4) 1,8-cineole型:1.8-cineole含量 38.8-45.7%。
- (5) 混合型:1-hexadecyne含量 0.5 -14.9%;1,8-cineole含量 0.1-14.1%;β-selinene含量0.8-32.9 %。
牛樟樹葉生理活性成分
乾燥牛樟葉之乙酸乙酯冷浸萃取物在濃度0.125 mg/ml時對BE-3人類食道腺癌細胞(human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及CE 81T/VGH人類食道鱗狀細胞癌細胞(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分別具有降低細胞存活率至53.36 及27.60 % 的抑制能力(賴,2013 )。 Leu等人發現牛樟葉乙醇室溫萃取物對BE-3人類食道腺癌細胞及CE 81T/VGH人類食道鱗狀細胞癌細胞有毒殺作用,萃取物中找到的32種成分中,其中木脂素(Lignans),類黃酮(flavonoids)和香豆素 (coumarins)為最主要的化合物。
参考文献
- 牛樟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 1913.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1-24] (中文(台湾)).
-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二冊 楊遠波 劉和義 呂勝由。1999, 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扩展阅读
这是一篇與植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 ^ http://taibif.tw/zh/namecode/203595
- ^ 何偉真、林德勳等人,台灣野生藥用植物圖鑑(二),林務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