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交易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Michaelching1994留言 | 贡献2016年7月19日 (二) 0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港交所0388
ISINHK0388045442在维基数据编辑
成立2000年3月6日
 中國香港
總部中国香港香港島中環港景街1號國際金融中心1期10至12樓
产业金融業
產品證券期貨交易及結算
网站http://www.hkex.com.hk/
File:HKEx.svg
香港交易所舊標誌
裝修前的交易大堂
裝修後交易大堂
香港交易所展覽館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港交所,英語: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港交所0388),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為一家在香港上市控股公司,在香港及英國伦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基本金属市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现任董事会主席为周松岗行政总裁李小加

歷史

香港交易所的前身是由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期货交易所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于2000年合并而成。

香港联交所於1986年4月2日由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四大交易所合併而成。

香港的证券交易最早见于19世纪中叶,至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成立,标志着香港出现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该会于1914年易名为香港经纪商会。1921年,香港第二间交易所——香港股份商会注册成立。两所于1947年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并合力重建二次大战后的香港股市。此后,香港经济快速发展,促成另外三家交易所的成立:1969年的远东交易所;1971年的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1972年的九龙证券交易所。

四所时代于1986年3月27日划上历史句号,1986年4月2日,由四所合并而成的香港联交所正式开业,最初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但自1993年起证券交易便已全面电子化。

香港期交所前身是香港商品交易所,于1976年成立。香港商品交易所当时主要买卖的产品计有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及黄金期货。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易名为香港期交所。1986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其旗舰产品 — 恒生指数期货;至今,恒指期货仍然是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最受欢迎的期货产品。期交所提供的其他衍生产品包括股票指数、股票及利率期货及期权产品。自2000年6月起,期交所交易已全面电子化。

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在1999年发表财政预算案演词时公布,本港证券及期货市场会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和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根据改革方案,香港联交所与香港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结算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

联交所及期交所在1999年9月27日各自举行股东大会,会上分别通过有关的协议计划,并于1999年10月11日获法院批准有关协议计划。两所及结算公司的合并于2000年3月6日正式生效,合并后的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方式在联交所上市。

2012年12月,香港交易所成功收购全球最大的基础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进军商品业务。透过LME,香港交易所在基本金属期货及期权交易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香港交易所于2012年9月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合资公司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三家交易所分占相同股权。

截至2007年年首季業績,港交所資產總值為435億港元資產淨值為62億港元,純利為9.2億港元同比增長93%,每日成交529億港元。

截至2007年9月11日,香港特區政府是香港交易所單一最大股東,持有5.88%的股份。其次是摩根大通:5.54%,花旗银行:4.13%,Horizontal Asset:2.30%。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共465家,佔上市企業總數的37%,市值約61,610億港元,佔總市值約60%。自1993年至2008年底,內地企業在香港籌集資金逾12萬億港元。

2011年8月11日,港交所發放上市公司資訊的「披露易」網站,上午受到黑客入侵,無法顯示訊息。包括匯控的7隻股份及1隻債券,下午被迫停牌。港交部已就事件報警。[1]

2011年10月,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俄罗斯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和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会议上宣布成立金砖国家交易所联盟。

2011年10月21日,港交所正式與中關村签署协议推动企业海外上市,作為策略備忘錄。[2]

2012年4月1日,成為首家獲批在內地上海設立「數據站」的交易所,日後可為內地市場直接提供最快最新的港股報價。

2012年6月15日,以13.88億英鎊成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3]

2012年9月26日與滬深交易所成立合資公司「中華證券交易服務有限公司」,計劃2012年底推出全新跨境指數系列,2013年首季推出相關指數產品 中華交易服務公布,將於3月18日,推出跨境指數系列兩隻新指數,包括中華A80指數,以及中華香港內地指數。

2012年11月19日,香港交易所成立香港首家場外結算所場外-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場外結算公司) 香港埸外結算公司主要股東為港交所,持股75%;餘下25%股權則包括農業銀行香港分行、滙豐、渣打及摩根大通等12間銀行和金融機構。

2013年3月18日,中華交易服務推出兩隻新指數「中華A80」及「中華香港內地指數」(HKMI)。

2013年8月12日,推出中華交易服務中國120指數(下稱「中華120」)期貨,以進一步擴展旗下中國內地相關產品組合。中華120期貨將是全球首隻在交易所上市而涵蓋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要中國股份的衍生產品,投資者可透過這單一期貨合約便捷及具成本效益地同時捕捉兩地市場的機會作交易或對沖。

2013年10月31日,港交所旗下場外結算公司已獲證監會批准成為認可結算所,計劃於11月投入服務,初步將處理交易商之間的合約交易,並計劃於明年中推出客戶結算服務。

2016年1月21日,香港交易所推出全新企業形象,更改公司標誌。[4]

交易大堂

2005年7月,港交所為使用接近20年,位於交易廣場的交易大堂進行翻新,減少交易櫃位,並增設多功能場地、展覽館及圖書館等設施。裝修完成後的新交易大堂在2006年1月16日重新使用,並由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主持啟用儀式。交易所展覽館則在2006年4月26日由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爵士主持揭幕儀式。

交易大堂在2006年完成翻新後,設有294張交易檯,交易場地面積為12,200平方呎,設有傳媒採訪區及新聞直播室,交易大堂中央的電子顯示屏幕則改用全彩色顯示屏,以圓筒形設計。另增設交易所展覽館,佔地13,800平方呎,對外開放,向公眾介紹交易所的歷史及發展,成人入場費為20港元。

交易系統

香港交易所的所有交易以電腦進行,第一代的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於1993年11月啟用,至1996年1月,第二代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啟用,系統讓證券行的終端機連接,令交易不再局限於交易大堂內。第三代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AMS/3)於2000年啟用,證券經紀可以透過開放式的連接器,將買賣盤直接輸入中央處理系統進行交易,使交易更快捷,亦提高了交易所可處理的交易量。[5]

交易時間

交易於週一至週五(公眾假期除外)進行,交易時間如下:[6]

  • 競價時段(開市前時段)
    • 上午9時正至上午9時30分(可以用競價盤、競價限價盤等方式進行交易)
  • 早市交易時段
    • 上午9時30分至中午12時正
  • 延續早市交易時段
    • 中午12時正 至 下午1時(早市收市後,在此時段內也可進行交易,但會在午市開市後才會成交)
  • 午市交易時段
    • 下午1時正至下午4時正

在聖誕前夕、新年前夕及農曆新年前夕,將沒有延續早市及午市交易。要是當天沒有早市交易,當天也不會有延續早市交易。

結構

从2007年9月7日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直是香港交易所单一最大股东,持有5.88%的股份。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61条,除证监会在咨询香港财政司司长后给与书面核准外,任何人士均不能持有香港交易所5%或以上的股份。

香港交易所的业务运作分由多个专责部门执行,由管理层和董事会直接领导及监察。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关,负责制定香港交易所的目标、使命、策略、政策和业务规划,并监察管理层的执行工作。

董事会成员包括不多于6名由政府委任的董事、不多于6名由股东选出的董事以及行政总裁。现任董事会主席为周松岗,集团行政总裁为李小加亦为董事会当然成员。

香港交易所旗下的联交所负责香港上市公司的前线监管工作,其运作及工作受由市场独立人士组成的上市委员会及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祭委员会监察。上市委员会成员有28人,其中最少8名为代表投资者权益的人士,其他包括能够适当代表上市发行人与市场从业人士(包括律师、会计师、企业融资顾问及交易所参与者或交易所参与者的高级人员)的19名人士。

至于香港交易所作为一香港上市公司,其合规情况由香港证监会监管。

港交所董事會成員包括不多於6名由財政司司長委任的董事,不多於6名由股東選出的董事,以及行政總裁。2013年4月2日,特區政府委任梁高美懿出任董事,以及再度委任夏理遜、許照中及利子厚為董事。

董事會成員名單

- (截至2014年11月10日)

  • 歷任董事會獨立非執行主席
  • 李業廣(2000年4月12日至2006年4月26日)
  • 夏佳理(2006年4月28日至2012年4月22日)
  • 周松崗(2012年4月24日至今)
  • 歷任行政總裁
  • 鄺其志(2000年3月6日至2003年4月15日)
  • 周文耀(2003年5月1日至2010年1月15日)
  • 李小加(2010年1月16日至今)

產品及服務

香港交易所集团透过旗下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及香港期货交易所经营香港唯一认可的证券市场及期货市场。在香港,集团旗下证券交易所的工作包括监管上市发行人,执行上市、交易及结算规则,以及主要在批发层面向交易所及结算所的参与者提供服务。证券交易所在批发层面的服务对象包括发行人以及中介机构,例如投资银行或保荐人、证券及衍生产品经纪、托管银行及资讯供应商等,而中介机构则直接服务投资者。

集團同時經營香港僅有的四家認可結算所: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期貨結算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聯交所期權結算所)及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場外結算公司)。香港結算、期貨結算公司及聯交所期權結算所向參與者提供綜合的結算、交收、存管及代理人業務,而場外結算公司則向會員提供場外利率衍生產品及不交收遠期外匯合約結算服務。集團透過旗下的數據發佈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提供市場數據。

香港交易所集團通過全資擁有的LME運營全球最大的基本金屬市場, LME匯集現貨實業與金融界的參與者,是一個全天24小時運作的市場。超過80%的全球有色金屬業務在LME完成交易。

香港交易所集團旗下的合資子公司中華交易服務編制以滬深港三方市場交易產品為基礎的跨境指數,並研究開發上市公司分類標準、信息標準及產品,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涉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機會。

發展戰略

在《战略规划2013-2015》中,香港交易所提出要发展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产品及服务、且纵向全面整合的全球领先交易所,并做好准备以把握中国资本项下审慎、加速开放的种种机遇。在发展战略方面,香港交易所将致力于建立一系列横向整合的业务,覆盖现货股票、股票衍生产品、定息产品及货币以及商品等资产类别,同时就每个资产类别建立从产品至交易、及至结算的垂直整合业务模式。此外, 平台及基础设施战略方面,香港交易所将整合及进一步推动现有各交易及结算平台的现代化,与本地、内地及国际市场业界建立更紧密联系。

港府增持股份

2007年9月7日,香港特區政府以平均價155.4港元增持港交所股份,令其持股量增至5.88%,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港府增持港交所,顯示對港交所的支持,有助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受消息刺激,港交所當日急升10港元,收市報158港元,在9月10日更暴升32.1港元,收市報190.1港元,自港府入市起,港交所最高上升至300元的水平,升幅接近70%,市盈率超過100倍,當時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證券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高市盈率的證券交易所[7][8]

然而,當時的港交所獨立董事大衛·韋伯強烈反對政府增持港交所,認為這種干預市場的行為有違自由市場原則和積極不干預原則。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Template: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