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對蔣經國的評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06.1.150.32留言2016年7月23日 (六) 16:12 中國國民黨總體評價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937年4月,蔣經國(左)由蘇聯返回中國後晉見蔣介石(右)時合攝於漢口

蔣經國中國近代史台灣戰後史上地位舉足輕重,他逝世後,人們給予他不同評價。一方面他形象正面,領導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走向復興,專業人士不受制肘,使得過去一些留學海外的海歸派紛紛回台創業或投資,而促進台灣經濟逐漸起飛,熱錢湧進,新台幣開始大幅升值,股市創新高。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令,開放報禁、黨禁、准許台灣戰後各省移民可以返回中國大陸探親。[1]:1甚至開放台灣民眾到中國大陸展開小額投資,而獲得人民認同。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也在蔣經國任內成立。

在行憲後歷任中華民國總統民意調查顯示,台灣人民對蔣經國均抱持最深切懷念及肯定[2]。蔣經國的親民作風,也受到李登輝宋楚瑜馬英九等政治人物倣效及模仿。

另一方面,他領導的國民黨政府繼續施行威權統治,文武並施:文是教育上推行國語運動,促使民眾以國語為會語,並不以閩南語等母語;武是以警總及情治單位特務鎮壓身邊匪諜,藉此打壓可能萌芽的共產主義或黨外政治思想。當時有幾句話:「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充斥在大街小小巷,甚至每一筆消費發票上都有紀錄。

華人政界人物評價

周恩来:蒋经国是愿意做些事情的。

中共中央负责人在蒋经国逝世后发表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坚持中国统一、反对台独的立场[3]。對蔣經國去世,當時中共中央領導人發表談話,其中談到:「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了一定的努力。」[4]:527

與其有深厚交情的第一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評價總統蔣經國「沉默冷靜、想法務實」,他認為蔣經國從不擺出思想家的模樣,但想法務實,社會知識豐富,善於識人,確保留在身邊都是可靠之士,隨時願坦誠提出己見,哪怕是逆耳忠言。蔣經國在開口前,必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絕不信口開河。[5]

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曾指出:1986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届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蔣經國就已正式終結反攻大陸的大中國路線,確立台灣為主體的革新保台路線[6]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認為,经国先生是了不起的人物。

親民黨宋楚瑜緬懷蔣經國,應學習到「以人民的小事為政府的大事」[7]。他曾說過,蔣經國公館牆壁上掛有許多字,其中最多是「忍」字。[8]:309蔣經國個性雖然很剛強,但他卻非常能夠忍耐,他辦公廳上擺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一個「忍」字,「用於自勉」[9]:16[8]:309

高玉樹認為蔣經國必須對1950年代初期的殘酷鎮壓負責[10]:222

王作榮在自傳《壯志未酬》指出,「在1950年至1960年代,可說是政府的高壓威權時代,而主控這一段時期權力的便是經國先生,這可說是人盡皆知的事。……遷台早期,簡直是恐怖統治,以後雖稍放鬆,仍是絕對威權統治,毫無民主氣息。而且為求將來能繼承大位,不著痕跡地、但無情地、不擇手段地整肅對自己有妨礙者,甚至一再用冤獄羅織入罪,所以我對他的印象不佳。」[11]:362-363

民進黨對蔣經國「很尊敬」,充分說明「經國先生的偉大」[8]:291。前立法委員台北縣縣長尤清表示,事實上蔣經國先生對台灣頁獻厥功至偉,尤以任內最後幾年,蔣經國先生大是大非,卓見與胸襟開明民主,加速國內民主,在經濟及政治上貢獻不小,如今蔣家主動歸還縣產,更令他感佩。[12]泛綠人士都相信蔣經國長年掌握的台灣情治系統,默許外省人半山派各項在台灣長期之政商利益。他們認為在其主政時期,採取威權統治,利用警備總司令部及情治單位鎮壓異議份子,例如中壢事件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陳文成命案、林宅血案等政治事件。

臺灣綠島人權紀念碑:一道長約十來公尺的石牆上,刻滿當年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下的犧牲者名單
臺灣戒嚴時期各種短命的黨外雜誌

民調評價

根據TVBS於2007年9月對歷任中華民國總統評價民意調查,民眾認為蔣經國對台灣貢獻最大,在全體中排名第一[13]

親屬評價

蔣經國庶子蒋孝严認為,蒋经国开启两岸交流是功臣。

蔣經國外孫俞祖聲認為,蔣經國總是遵從一條哲理,那就是往者已矣,把握現在,來者可追,認為文明進步,更重要是尊重列祖列宗所創造之歷史;蔣經國習慣每天保存其活動與思維紀錄。[14]:23

中國國民黨總體評價

(以下僅列出台灣時期的評價) 蔣經國指揮軍民從大陳島撤退作戰,結果增強了中華民國政府「對經國先生個人的信賴」[8]:232

蔣經國政府所領導的主持的財政經濟金融部門,以計畫性自由經濟來規劃發展,使台灣經濟成長令人矚目。台灣躋身亞洲四小龍,「空前繁榮」[8]:267

蔣經國政府致力推動基礎建設,如:十大建設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南北高速公路台中港北迴鐵路、和原子能發電廠[8]:277

蔣經國政府開始「多起用台灣本省籍的優秀人材」[8]:273,政府機關台籍官員比例增加,如林洋港謝東閔邱創煥李登輝等,使中國國民黨人事結構「年輕化」、「本土化」和「專業化」[8]:273。努力朝向「技術統治」,開始任用大批專業技術官僚主政,如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等。

蔣經國政府宣布解除台灣省戒嚴令,間接促進台灣地區民主化[8]:290。解除報禁、黨禁;出現了多數政黨制,「發行報紙之自由」[8]:291。政黨政治憑藉資訊快速流通,以多元輿論渠道,間接使台灣媒體發展,促進民主。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正式宣佈台灣於次日(7月15日)零時起解嚴

蔣經國在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組織國軍及退伍弟兄開闢及建設橫貫公路,當時的中國國民黨黨報《中央日報》則宣稱其贏得「全體國民的稱讚」[8]:239。蔣經國由輔導會而大展身手,將社會事業實現理想。時間愈遠,「也許更能看得出他的功績里程」[15][16]:308

兩岸關係方面,1981年3月29日,為對抗中國大陸主張「一國兩制」,中國國民黨於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積極對中國大陸採取和談之統戰政治攻勢。拉開台灣日後自由及多元之序幕,採取溫和、穩健方式,「有耐心地走向民主化的道路」[8]:290

1980年代,他提出“三不政策”(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此評價在不同人物立場及時代背景下存在差異。

1987年11月,開放民眾赴大陸地區探親,開啟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17]。蔣經國政府宣布向中國大陸開放,「准許回大陸探親」[8]:291,中斷近40年隔閡。有人認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泛指臺澎金馬)直到1987年才開放「准許回大陸探親」[8]:291,造成許多遷台約四十年或以上之外省籍居民太晚甚至無法見到父母和親人。

蔣經國關心民眾生活及走訪台灣各鄉鎮,成為台灣政治人物下鄉走訪與親民活動始祖,常被後來政治人物摹仿,拉近與民眾距離。「走遍台灣,民眾吃的他都吃」[8]:314。「跟老百姓吃一樣的東西,穿夾克,不結領帶」[8]:315,笑容平易近人,有利塑造親和形象。1972年起,推行青年裝,曾長期作為台灣公務員下鄉親民裝扮。同時開始注重偏鄉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到各地視察,「發現各單位在用餐宴會上過於奢華、過度浪費」。為了改革傳統上鋪張餐飲習慣,以政令宣導時告知大眾:台灣人每年可以吃掉一條高速公路(意指餐飲開銷費用可以建設一條高速公路)。同時要求公務人員養成簡約習慣,如結婚宴不逾十桌、平日宴客五菜一湯(梅花餐)等[18](指每餐五菜一湯,五菜指梅花的五片花瓣,湯則位在花蕊位置,使餐飲闊奢的消費得以減少,「以提倡儉約、簡單、樸素」)[19]

蔣經國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首任主任,加強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堅定青年「反共抗俄」信念,使青年擁護中國國民黨。[20]工作內容以服務、輔導青年為主。[21]培養愛國觀念和團隊精神,接觸大自然以舒解苦悶。給青年政治人才能循序加入黨政系統。

蔣經國推動航太科技:設立航發中心,為日後研發AT-3自強號高級教練/輕攻擊機經國號戰機鋪路。

1985年,蔣經國曾聲稱家人「不能也不會」競選下一任總統,也「不能也不會」以實施軍政府的方式來統治國家[22]:523-524輿論認為聲明「顯示了他肅清陰霾,穩定政局的決心。」[23]

國軍將領評價

高魁元認為,蔣經國猶如百萬雄兵,化解官兵緊張情緒,激發求勝鬥志。[24]:114

華人學者評價

余英時認為,1949年國府遷台以後,蔣經國擔任領導工作,成為蔣介石重要助手。[25]:180但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蔣經國便步挑起承先啟後重任。[26]:180-181台灣相繼出現經濟和政治奇蹟,和他領導絕對分不開。[27]:181

李敖在著作《蒋介石评传》中,质疑蒋经国提出的贡献。

新聞耆老漆高儒認為,蔣經國求好心切,力爭上游,無論寫文演講,總想力求盡善盡美。[28]:290-291從28歲回國後,除短期在家自修外,服務公職,在外披月嘗雨,上班早,下班遲。[29]:291他要做蔣家孝子賢孫,蔣介石無暇照顧家人,他在江西工作時,蔣家大小事都是蔣經國照管,為其父分憂。[30]:291

香港專欄作家陶傑,曾多次讚賞蔣經國。他認為蔣臨終前,拆除政治地雷,開放報禁黨禁,解除戒嚴,促成台灣民主化的貢獻。不但已為其父蔣介石贖罪。而且在歷史上,地位可與印度國父甘地相比。[31][32]

政治大学教授李雲漢認為,客觀來說,蔣介石最信任蔣經國,「而且具有可以放心把左右國家命運之秘密活動交給他的實力」[33]:74

美國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稱讚他為中國人千年歷史中少見人物。[34]:140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認為,蔣經國之性格:第一是領導國家,有明確方向;第二是立定目標,勇往直前,即知即行,冀求有功;第三是庶政公開,廉潔自持,自奉儉約;第四是勤政苦行,平易親民:上山下海,走訪民間,職位愈高,事情愈忙;第五是忍辱負重,應付危局。[35]:7-9

暨南國際大學助理教授王良卿認為,蔣經國本身不斷行動,而非徒務言說,翼下秘密組織所欲爭取、動員對象恰恰是那些青年,可能會因為「小組織、小圈子」而對中國國民黨「退避三舍、望而生畏」。[36]:208在戰後中國國民黨氣勢日漸凌夷之際,蔣介石、蔣經國以及不少中國國民黨政治菁英有以下邏輯:一切小組織之想和作為,因為「擁戴領袖」而合理存在,因為「拯救黨國」而必須存在。[36]:208黨不能實際節制各方,理念無法打動人心,在未知將來命運之際才能改造黨務,統治菁英基於現實,以可靠親信向內動員私人關係,是蔣經國等等人脫困之道,實際是以宗派主義救己救黨。[36]:208

茅家琦認為,在威權政治體制下,權威人物的思想言行,決定整個政策的走向。在台灣,如果没有蔣經國的決心,「是不可能實現政治改革的。」[37]:432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認為,在蔣經國實際統治的近三十多年間,正是台灣政治最恐怖的時期。[38]

其他評價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報告指出,「高壓活動」明顯增加,引起台灣「民心轉為反對政府」[39]

前美国资深外交官陶涵英语F. Jay Taylor認為,民主是蒋经国一项很特殊的遗产。陶涵英语F. Jay Taylor認為:「一個民主的中國未必會完美,但可能會是一個『正常的民主大國』,有榮耀、美德、缺陷和錯誤。這樣的結果將比任何其他變項,對太平洋地區、甚至世界的安定與和平,更具貢獻。如果民主政治中國真正勝利、結果,歷史必將記下一筆——台灣替華人社會的開放、自由,奠定極好的典範,而促使這項發展的人——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先生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滅[40]。」

日本小谷豪冶郎認為,蔣介石和蔣經國這樣緊密合作,相依為命之例子,在歷史上不多。蔣經國能學習父親剛毅精神,「以砥礪自己而成長」[8]:210。他生活充滿「只有備嘗辛酸的人才擁有的氣氛」[41]:158

傳記作家江南蔣經國傳》表示,蔣經國於1950年代左右曾一手包辦掌控國民政府的最高特務機構——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國家安全會議前身),管轄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政府之特務機構,時以「匪諜」名義遭濫囚甚至未經司法程序處死者不計其數,稱為「五十年代的大屠殺大恐怖」,開明派如前台灣省主席吳國禎亦抨擊蔣經國及彭孟緝殘踏人權。而吳氏與蔣經國的不和也導致吳國禎1954年於美國抨擊國民黨政權的專權,稱吳國禎事件。[42]江南亦認為蔣經國於《自由中國》事件下令拘捕雷震。[43]而1970年左右蔣經國於內閣時,曾革除楊金虎案、白慶國案、徐柏園香蕉案等貪腐弊端,加強九大建設提昇產業升級,然時亦發生柏楊入獄的大力水手事件、李敖遭警總以「涉嫌叛亂」交軍法審判,及殷海光因言遭禁止出版、出境等的言論自由箝制案,江南認為:「……沒有確切證據支持外界的指責,這些罪過,全有經國的份,但經國控制台灣的情治單位,他手裡操著生殺大權是客觀的事實。」[44]

有些人認為蔣經國是民主的推手,並促進台灣民主和經濟的發展,給予正面的評價。但蔣經國逐步開放民主絕大部分是因為迫於國內外的壓力,當時美國決定出售軍火時應考量該國的人權,而國內要求開放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並不是出於尊重憲法或民主。有些人認為蔣經國施行威權統治是出於無奈,是基於當時的環境而做出的不得已的行為,但是否可因為環境的許可而侵害人民的權利,更別提那是由當時的國民黨所塑造出來的環境。而有些人認為蔣經國帶來經濟的發展,但是威權統治是否會帶來經濟發展,我們無法肯定,如當時的拉丁美洲亦是威權統治,而經濟並未發展,縱使有所影響,經濟的發展也不應該超越規範於憲法之中的基本權利,若沒有影響,那蔣經國所施行的威權統治更沒有藉口。[45]

丁肇中博士講蔣經國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專制,民國後刻苦自勵的第一人。」[46]

中國歷史學者劉仲敬評論蔣經國有:「蔣經國在蘇聯的訓練下,獲得了優異的特務性格……他比父親愚蠢小氣,但暗地的監視和牽制卻遠遠超出了父親的性格和智力允許的程度,取得了不遜於安德羅波夫和周恩來的統戰成績」「國民黨親蘇派在抗戰後期遭到最尷尬的挫敗,他們的理想被徹底打擊,他的派系在冷戰前夜處於左右不是人的狀態,蔣經國當時的表現顯現出他根本不值得栽培……面對(上海打虎)失敗蔣經國本人意氣消沉,沒有表現出決斷的勇氣,幸而國民黨及時崩潰,替他做出了選擇。」「蔣經國赴台初期,主要負責情治工作的整肅和重建,他的蘇聯背景使得他很適合讓國民黨內部的匪諜自相殘殺、徹底的對自己人斬草除根,使得台灣在情報組織上能盡早與美國接軌,並在經濟上能搭上美國便車;而他對本土仕紳的迫害不夠徹底,使得台灣新生代仕紳提前以民主名義復辟」「蔣經國死前是以可控、有限度的本土化來對(親共)統派進行路徑封鎖,恰好能讓對方吃啞巴虧,而自己仍然處在可進可退的有利地位。可惜他啟動的遊戲在自己身後完全失控,這是不是他的問題,而是台灣憲制必須適應世界憲制演化的問題(無法回復多極世界,美國霸權與和沒有霸權慾望的小邦互利共生是很穩定的)。……蔣經國死於冷戰結束的前夜,享受了天意能夠賜予政治人物的最大恩惠:死得其時。否則他只要多活十年,無論如何決斷都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從所有各方贏得超過其應得的讚美,倒是很有可能得罪所有各方。」[47]

位在台灣民宅旁的蔣經國銅像。

參見

注釋

  1. ^ 漆高儒:《蔣經國的一生》,〈編輯者言〉,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3月31日,ISBN 9578506674
  2. ^ [[TVBS]]民意調查中心,蔣經國逝世十五周年民調.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3. ^ 〈中共中央负责人发表悼念蒋经国逝世的谈话〉,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人民日报
  4. ^ 王成斌等主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4),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5. ^ 《新加坡選擇了李光耀》,新加坡:國家檔案館,2013年9月16日
  6. ^ 第423期.newtaiwan雜誌-李登輝 暢談蔣經國功過
  7. ^ 宋楚瑜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 《蔣經國先生傳》. 台北: 《中央日報》出版部. 1990年. 
  9. ^ 〈「他當會感到傷心與難過」——訪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宋楚瑜〉,《新新聞周刊》,1989年1月2至8日
  10. ^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11. ^ 王作榮. 《壯志未酬》. 台北: 天下文化. 1999. 
  12.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03-31: 152-153. ISBN 9578506074.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三日的聯合報第四版有一則「蔣家主動歸地,尤清敬佩」的新聞。……新聞內容說:國安局最近主動歸還陽明山公園內一塊屬台北縣產的土地,這塊地共有三千多平方公尺,地上建有一棟蔣經國先生曾使用過的別墅,國安局表明這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前特別交代,不屬蔣家的東西,都應物歸原主。台北縣長尤清表示,他對蔣經國先生一向很尊敬,蔣故總統大是大非、一介不取的精神,令人敬佩。 
  13. ^ 歷任總統調查
  14. ^ 蔣經國著:《守父靈一月記》,1975年5月1日,台北:正中書局,1976年1月
  15. ^ 江南著:《蔣經國傳》,香港:美國論壇社,1984年,第275頁
  16. ^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17. ^ 蔣經國
  18. ^ 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第8頁,ISBN 9789620764264
  19.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梅子主題館:梅花餐
  20. ^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213頁
  21. ^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216頁
  22. ^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張瑞成等主編:《蔣經國先生全集》第十二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2年
  23. ^ 聯合報》,台北,1985年12月26日
  24.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03-31. 高魁元說:「經國先生的字典中,從來沒有一個『難』字」、「那個地方最危險,就到那裡去」、「經國先生來,猶如百萬雄兵」 
  25.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在遷台後的最初幾十年中,經國先生的工作偏重在黨務方面。當時老總統總攬全局,而以陳辭修先生為輔弼;「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和財經事務的獨立決策,都是在這個時期實行的,為此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26.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民國六十一年接任行政院長的時候,他已是一位十分成熟而有遠見的政治領袖了。 
  27.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晚年的民主改革則完全是他個人自出手眼的創舉,也是民國史上值得特筆大書的頭等大事。我們特別可以從這件事上看到他自我超越,不斷進步的高尚品質。 
  28.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他有文學才華,他有雄辯滔滔的口才,這些都要經過鍛鍊,下過一番工夫。 
  29.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三十歲的老學生,他在公餘要有一些時間讀英文,在江西,他的英文老師是張福良,全國經濟委員會江西農村服務區主任,是蔣夫人推介的。來到台灣,他的老師是美國人克萊恩夫婦,及趙麗蓮博士,他也和講英文的朋友在一起如魏景蒙等,後來他的英語講話相當流利,真是有恒為成功之本。 
  30.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至堪婉惜痛心的,是他生母毛太夫人死於日機的轟炸下。 
  31. ^ 陶傑:〈五區總辭的政治哲學〉,《壹週刊 (香港)》坐看雲起時,香港:壹週刊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4日
  32. ^ 陶傑:〈告別台灣民主的兒童時代〉,《蘋果日報 (香港)》星期天休息,2008年03月16日
  33. ^ 李雲漢著:「蔣經國先生傳」初稿,載「中華民國名人傳」第七冊
  34.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像經國先生那樣,全心的為國為民,直到病刻之時仍為公務辛勞,而又能純正的親民,為其解決實際困難的人物,實在太難得了。 
  35. ^ 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ISBN 9789620764264
  36. ^ 36.0 36.1 36.2 王良卿:〈人子與人臣:戰後家書中的蔣經國和國民黨政治〉,刊呂上芳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
  37. ^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8. ^ 吳乃德:〈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國史館主編:《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4年,第494頁
  39. ^ 陶涵英语F. Jay Taylor《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林添貴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229-230頁
  40. ^ 陶涵英语F. Jay Taylor著,《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林添貴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480頁
  41. ^ 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中華民國的願景》,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88年12月
  42. ^ 江南, 蔣經國傳 1, 前衛出版社: 244–248,278–280, 2015, ISBN 9578013051 
  43. ^ 江南, 蔣經國傳 1, 前衛出版社: 398–401, 2015, ISBN 9578013051 
  44. ^ 江南, 蔣經國傳 1, 前衛出版社: 443–454, 2015, ISBN 9578013051 
  45. ^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46. ^ 漆高儒, 〈自序〉, 《蔣經國評傳——我是台灣人》 初版, 台北: 正中書局: 7, 1998, ISBN 9570911395 
  47. ^ 劉仲敬:雙面蔣經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