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 | |
---|---|
氣旋季長度 | |
首個系統形成 | 5月26日(熱帶低氣壓01W) |
末個系統消散 | 風季未結束 |
最強風暴 | |
名稱 | 颱風尼伯特 |
• 最高風速 | 215 km/h(130 mph) (10分鐘平均風速) |
• 最低氣壓 | 900 hPa(mbar) |
氣旋季統計 | |
熱帶低氣壓數 | 7 |
風暴數 | 3 |
颱風數 | 1 |
超級颱風數 | 1 |
死亡人數 | 102 |
財產損失 | $15.154億(2015年美元) |
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東京颱風中心 熱帶氣旋等級 | ||||
---|---|---|---|---|
等級 | 風速 | |||
猛烈颱風 | ≥105節 ≥194公里每小時 | |||
强烈颱風 | 85–104節 157–193公里每小時 | |||
颱風 | 64–84節 118–156公里每小時 | |||
強烈熱帶風暴 | 48–63節 88–117公里每小時 | |||
熱帶風暴 | 34–47節 63–87公里每小時 | |||
熱帶低氣壓 | 22–33節 41–62公里每小時 |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6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6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6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語:JTWC)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英語:PAGASA)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中文譯名,而臺灣當地之中文譯名可能與其有所不同,故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第一個系統於5月26日形成,令本年風季成為紀錄史上第5遲開始的風季,只比1973、1983、1984及1998此四年早。而第一個熱帶風暴則於7月3日形成,只比1998年的7月8日為早5日;亦是颱風茉莉於2015年12月17日消散後相隔198日後再有命名系統形成,打破西北太平洋最長沒有命名系統的「空窗期」[1]。
颱風季預測
來源 | 預測時期 | 預報區 | 熱帶氣旋 | 颱風 | |||
各地氣象部門 | |||||||
---|---|---|---|---|---|---|---|
香港天文台 | 全年 | 香港[地區 1] | 4-7 | – | |||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全年 | 澳門[地區 2] | 4-6 | – |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下半年 | 風季範圍[地區 3] | – | 19-23 | |||
夏季 | 臺灣[地區 4] | – | 2-4 | ||||
中央氣象台 | 全年 | 風季範圍[地區 3] | 21-23 | – | |||
研究機構/學院 | |||||||
倫敦大學學院 | 5月7日[2] | 風季範圍[地區 3] | 22 | 13 | |||
|
香港天文台在2016年3月15日匯報天文台最新發展,預料厄爾尼諾現象會在隨後數個月逐漸減弱,下半年更有一半機會發展成為拉尼娜現象。天文台預計年內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的數目則接近正常,約有4至7個,而風季則可能於6月或之後開始。但結果風季在5月26日已經隨著南海北部一個季風低壓發展成熱帶氣旋而展開,不但是2008年以來首個6月前開始的風季,而且成為有紀錄以來首個於厄爾尼諾現象下在6月前揭開序幕的風季。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葡萄牙語:SMG)氣象局氣象處處長鄧耀民和氣象高級技術員曾秀樺於1月27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3]時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將於春季迅速減弱,年底或發展拉尼娜現象,惟不確定性仍高,要視乎4月及5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海水溫度,預測年內將有4至6個熱帶氣旋將影響澳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英語:CWB)於6月28日召開颱風展望記者會,預估該年夏季將有2至4個颱風侵臺,,氣候平均值為3.6個,影響台灣的機率秋季較夏季大。今年北太平洋西部海域颱風生成總數預估約為19至23個,少於氣候平均值(25.7個)[4]。
中國国家海洋预报台预计201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1至23个热带气旋生成,登陆岸段主要在华南沿海,数量较常年平均25.6个和2015年27个均偏少。[5]
熱帶氣旋
颱風尼伯特 (Nepartak)
PAGASA: Butchoy
猛烈颱風(JMA) | |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6年7月2日-2016年7月11日 |
---|---|
強度 | 215 km/h(130 mph)(十分鐘) 900 hPa(mbar) |
雖然1950年以來最強烈和持久的厄爾尼諾現象告一段落,但是2016年初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平淡,直至7月1日才出現一個發展空間明顯較大的低壓區。該系統在翌日(7月2日)發展為熱帶低氣壓,3日獲日本氣象廳升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尼伯特,是1998年以來最晚出現的全年首個獲命名熱帶氣旋。尼伯特此後吸收西北太平洋寂靜多時而積存的龐大能量,展開長達3日的爆發增強,一躍成為該年第1個同時達到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及香港天文台之「超強颱風」、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超級颱風」強度的風暴,屬最少近60年以來最強全年首個獲命名風暴;並在副熱帶高壓脊引領下向西北漸轉西北偏西高速移動,以接近巔峰強度直撲臺灣,更在臺閩地區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和災情。
熱帶風暴盧碧 (Lupit)
熱帶風暴(JMA) | |
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6年7月22日-2016年7月26日 |
---|---|
強度 | 75 km/h(45 mph)(十分鐘) 1000 hPa(mbar)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於7月22日上午2時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4W。12小時過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
該系統在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於7月22日凌晨2時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4W過後開始發展,美國海洋預報中心在上午9時評定94W為亞熱帶低氣壓。可是日本氣象廳卻評定該系統是一個獨立發展的熱帶性系統且發展良好,因此評定為熱帶低氣壓並於隔日早上8時對其發佈烈風警報。7月23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提升為「中」。但94W在6個小時內發展迅速,使得聯合颱風中心跳過熱帶氣旋形成警報,直接表示該系統轉化成熱帶氣旋之餘,更把該系統跳升為熱帶風暴,給予編號04W。
日本氣象廳在7月24日凌晨2時把該系統正式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盧碧,給予國際編號1602;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與韓國氣象局亦跟隨升格,台灣中央氣象局同時把盧碧升格為輕度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下午5時已對盧碧發出最後警報,7月25日凌晨2時45分日本氣象廳認為盧碧已轉化為溫帶氣旋,並快速向西北前進。
強烈熱帶風暴銀河 (Mirinae)
強烈熱帶風暴(JMA) | |
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6年7月25日-活躍中 |
---|---|
強度 | 95 km/h(60 mph)(十分鐘) 990 hPa(mbar) |
2016年7月25日,一個低壓區在菲律賓呂宋島以西的海面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扰動編號95W。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MEDIUM」,之後在下午5時升為「HIGH」, 並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隨後,日本氣象廳、台灣中央氣象局、中国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在上午11時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9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同時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5W。下午9時45分,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表示考慮在翌日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2016年7月26日,香港天文台在上午8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上午11時,中国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下午2時,香港天文台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而日本氣象廳在下午3時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銀河。下午8時,中國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2016年7月27日,中國中央氣象台在上午1時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其他熱帶氣旋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和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估為熱帶風暴或熱帶低氣壓,但日本氣象廳只評為熱帶低氣壓的熱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 01W
熱帶低氣壓(JMA) | |
熱帶低氣壓(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6年5月26日-2016年5月27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4 hPa(mbar) |
2016年5月24日,一個低壓區在南海中部的季風槽內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0W。該低壓區經過兩日發展後,雖然低層環流中心有外露情況,更曾出現對流空洞,但是螺旋性已漸見明顯。日本氣象廳在5月26日早上8時率先把該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下午2時跟隨升格;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在上午11時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可是在系統消散前沒有正式升為熱帶低氣壓。由於該系統風力結構外強內弱,香港天文台把該低壓區歸類為「季風低壓」,但亦在當晚9時半升為熱帶低氣壓。
晚間至翌日(5月27日)該熱帶低氣壓以時速20公里向北至西北偏北移動,逼近廣東西部沿岸,為該區帶來強風及狂風驟雨。隨著該熱帶低氣壓在下午4時半在陽江陽東區登陸,國家氣象中心於晚上8時對其停止編號,香港天文台則在當晚10時55分把該熱帶低氣壓降為低壓區。該熱帶低氣壓的殘餘雨帶伴隨西南季候風在28日至29日早上為廣東西部和珠江口帶來持續大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事後於6月11日把該系統補升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1W。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JMA) | |
持續日期 | 2016年6月23日-2016年6月26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6 hPa(mbar) |
2016年6月23日,一個低壓區在菲律賓西方海面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日本氣象廳與臺灣中央氣象局同步於下午2時將該系統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日本氣象廳則亦對其發出烈風警報。
6月24日上午2時,泰國地球物理暨氣象部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上午5時,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發出烈風警報後系統遲遲不增強反減弱,因此於6月25日下午9時半取消警報。 6月26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該系統降格為低壓區,但是香港天文台仍提及系統將會發展,後來終於取消此預報。此殘餘出海後稍為增強。
熱帶低氣壓
PAGASA: Ambo
熱帶低氣壓(JMA) | |
持續日期 | 2016年6月26日-2016年6月28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4 hPa(mbar) |
2016年6月23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西南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7W。
6月2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上午8時對其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日本氣象廳亦同時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對該系統發出一般警報。上午11時,臺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下午5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升格其為熱帶性低氣壓。下午8時,此系統進入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責任範圍,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將其評定為熱帶性低氣壓。此熱帶低氣壓剛形成便要與低壓區98W爭奪水氣發展,結果於初期未能有明顯發展。後來它成功吞併98W,擺脫其帶來的影響,對流開始集中發展,結構改善,更開始旋轉。
6月27日,此熱帶低氣壓橫過菲律賓,令其減弱。儘管它橫過菲律賓時發展出新中心並移入南海,將其氣壓由1006hpa降至1004hpa,但由於南海環境一般,加上其移動速度達35km/h,因此未能彌補橫過菲律賓時造成的傷害,包括內層環流中心暴露、結構鬆散和對流持續減弱,日本氣象廳最終於下午8時55分取消烈風警報。而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氣象台則未有把系統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當中香港天文台提及它會為華南沿岸帶來驟雨。
6月28日,此熱帶低氣壓在珠江口一帶徘徊,最終登陸香港橫欄島,該處氣壓驟降至最低1001.2hpa[6],錄得十分鐘平均風速最高49公里,香港境內吹起旋風,並先後由東北風轉吹西北及西南風。[7]此熱帶低氣壓其後再登陸將軍澳清水灣半島附近,橫過新界東部一帶,離開香港後掠過深圳市。[8]橫欄島、大尾篤及塔門一度吹起強風,而天星碼頭、長洲泳灘、青洲風力亦接近強風程度[9],然而由於風勢始終不太強,香港天文台並沒有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或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此熱帶低氣壓為香港和澳門於27日晚上至28日中午帶來狂風驟雨,香港普遍地區錄得超過20毫米雨量,澳門更錄得70毫米,澳門氣象局一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兩地下午天氣則有所好轉,但當日餘下時間仍間中有驟雨及幾陣雷暴。另外,雖然香港天文台認為其只是低壓區,但亦承認其橫過香港境內。系統於下午繼續北上,入夜後逐漸併入華中的梅雨鋒,日本氣象廳於下午9時認為系統已併入鋒面。
熱帶低氣壓 03W
熱帶低氣壓(JMA) | |
熱帶低氣壓(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6年7月15日-2016年7月20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6 hPa(mbar) |
2016年7月10日,一個低壓區在北馬里亞納群島東南方海面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W。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7月15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
7月16日上午3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認為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上午5時,日本氣象廳將該系統降格為低壓區。下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MEDIUM」。
7月17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再次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上午1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HIGH」,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下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3W。下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
7月20日下午5時,日本氣象廳表示該熱帶性低氣壓已經逐漸消散。
風暴時間表
以下時間線列出本年度的颱風生成及消散時間,而各風暴的詳情可參見上面的章節。
以下上圖為使用日本氣象廳之分級,下圖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分級。
2016年風暴名單
國際命名
在西北太平洋區域內生成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了為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稱。名稱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稱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表示,藍色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點過會變紫色),藍色加粗體名稱表示該風暴活躍中(點過會變紫色加粗體),橙色表示下一個將會使用的名稱。2016年的風暴名稱可能會與2003至2004年及2009至2010年的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提供國家/地區 | 名稱 | ||||
---|---|---|---|---|---|
柬埔寨 | 達維 | 康妮 | 娜基莉 | 科羅旺 | 莎莉嘉 |
中國 | 海葵 | 玉兔 | 風神 | 杜鵑 | 海馬 |
北韓 | 鴻雁 | 桃芝 | 海鷗 | 未定[10] | 米雷 |
香港 | 啟德 | 萬宜 | 鳳凰 | 彩雲 | 馬鞍 |
日本 | 天秤 | 天兔 | 北冕 | 未定[11] | 蠍虎 |
老撾 | 布拉萬 | 帕布 | 巴蓬 | 薔琵 | 洛坦 |
澳門 | 三巴 | 蝴蝶 | 黃蜂 | 煙花 | 梅花 |
馬來西亞 | 杰拉華 | 聖帕 | 鸚鵡 | 未定[12] | 苗柏 |
密克羅尼西亞 | 艾雲尼 | 木恩 | 森拉克 | 尼伯特 1601 | 南瑪都 |
菲律賓 | 馬力斯 | 丹娜絲 | 黑格比 | 盧碧 1602 | 塔拉斯 |
南韓 | 格美 | 百合 | 薔薇 | 银河 1603 | 奧鹿 |
泰國 | 派比安 | 韋帕 | 米克拉 | 妮妲 | 玫瑰 |
美國 | 瑪莉亞 | 范斯高 | 海高斯 | 奧麥斯 | 洛克 |
越南 | 山神 | 利奇馬 | 巴威 | 康森 | 桑卡 |
柬埔寨 | 安比 | 羅莎 | 美莎克 | 燦都 | 納沙 |
中國 | 悟空 | 白鹿 | 海神 | 電母 | 海棠 |
北韓 | 雲雀 | 楊柳 | 紅霞 | 蒲公英 | 尼格 |
香港 | 珊珊 | 玲玲 | 白海豚 | 獅子山 | 榕樹 |
日本 | 摩羯 | 劍魚 | 鯨魚 | 圓規 | 天鴿 |
老撾 | 麗琵 | 法茜 | 燦鴻 | 南川 | 帕卡 |
澳門 | 貝碧嘉 | 琵琶 | 蓮花 | 瑪瑙 | 珊瑚 |
馬來西亞 | 溫比亞 | 塔巴 | 浪卡 | 莫蘭蒂 | 瑪娃 |
密克羅尼西亞 | 蘇力 | 米娜 | 未定[13] | 雷伊 | 古超 |
菲律賓 | 西馬侖 | 海貝思 | 莫拉菲 | 馬勒卡 | 泰利 |
南韓 | 飛燕 | 浣熊 | 天鵝 | 鮎魚 | 杜蘇芮 |
泰國 | 山竹 | 博羅依[14] | 艾莎尼 | 暹芭 | 卡努 |
美國 | 百里嘉 | 麥德姆 | 艾濤 | 艾利 | 蘭恩 |
越南 | 潭美 | 夏浪 | 環高 | 桑達 | 蘇拉 |
菲律賓熱帶氣旋命名法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英語: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稱。名單每四年循環再用,因此本年名單與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名單相同。 [15]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字表示,黑體字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粗體名稱則表示該風暴活躍中,橙色表示下一個將會使用的名稱。
|
|
|
|
|
颱風季影響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於2016年西北太平洋曾經活躍的颱風。包括該颱風的強度、持續時間、名稱、登陸地點、死亡人數以及損失總計。所有損失皆以美元作為單位。括號內的風暴名稱為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所使用之當地命名;未命名之熱帶性低氣壓,則採用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之風暴編號。
ACE的計算公式:,單位為。[16]
风暴名称 | 持续日期 | 风暴最高强度 | 最大持续风速 | 最低气压 (百帕) |
ACE | 登陆 | 损失 (百万美元) |
死亡人数 | ||
---|---|---|---|---|---|---|---|---|---|---|
地点 | 时间 | 风速 | ||||||||
熱帶低氣壓01W | 5月26日-5月27日 | 热带低氣压 | N/A | 998 | 0 | 中國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附近 | 5月27日16時30分 | N/A | 0 | 13 |
熱帶低氣壓 | 6月23日-6月26日 | 热带低氣压 | 55 km/h | 1006 | 0 | 没有登陆 | 0 | 0 | ||
熱帶低氣壓 (Ambo) |
6月26日-6月28日 | 热带低氣压 | 55 km/h | 1004 | 0 | 菲律賓奧羅拉省附近 | 6月27日02時 | 55 km/h | 0 | 3 |
中國香港 | 6月28日 | N/A km/h | ||||||||
尼伯特 (Butchoy) |
7月2日-7月11日 | 颱風 | 215 km/h | 900 | 25.1125 | 台灣台東縣太麻里鄉附近 | 7月8日5時50分 | 165 km/h | 1515.4 | 86 |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附近 | 7月9日13時45分 | 90 km/h | ||||||||
熱帶低氣壓03W | 7月15日-7月20日 | 热带低氣压 | N/A | 1006 | 0 | 没有登陆 | 0 | 0 | ||
盧碧 | 7月22日-7月24日 | 热带风暴 | 75 km/h | 1000 | 0 | 没有登陆 | 0 | 0 | ||
銀河 | 7月25日-活躍中 | 強烈熱帶風暴 | 95 km/h | 990 | 0.49 | 没有登陆 | 0 | 0 | ||
季节总结 | ||||||||||
7個 熱帶氣旋 |
5月26日-活躍中 | 215 km/h | 900 | 25.6 | 5次登陆 | 1515.4 | 102 |
参考資料
- ^ 中国气象爱好者微博
- ^ Extended Range Forecast for NW Pacific Typhoon Activity in 2016 (pdf). 倫敦大學學院. 2016-05-07 [2016-05-07] (英语).
- ^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澳門講場 - 2016-01-27.
- ^ 吳象元. 夏颱少秋颱多! 氣象局:今年預估有2至4個颱風侵台 - 2016-06-28.
- ^ 新华社. 国家海洋预报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于4月结束 夏季或进入拉尼娜状态 - 2016-05-11.
- ^ 香港地下天文台. 低壓區最新消息. 2016-06-28.
- ^ 香港地下天文台. 氣象人語:低壓區與旋風. 01-07-2016.
- ^ 香港地下天文台. 氣象人語:低壓區與旋風. 01-07-2016.
- ^ 香港地下天文台. 氣象人語:低壓區與旋風. 01-07-2016.
- ^ 彩虹已被除名,暫未定名稱。其替代名稱將於2017年第49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公布。
- ^ 巨爵已被除名,暫未定名稱。其替代名稱將於2017年第49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公布。
- ^ 茉莉已被除名,暫未定名稱。其替代名稱將於2017年第49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公布。
- ^ 蘇迪羅已被除名,暫未定名稱。其替代名稱將於2017年第49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公布。
- ^ 雷馬遜已被除名,新名稱由博羅依(Bualoi)取代。
- ^ 2001年至2016年颱風命名. Typhoon2000.ph.
- ^ 本ACE計算資料由NRL提供:[1],採1分鐘平均風速,每6小時一筆資料。
相關條目
- 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
- 2016年太平洋颶風季
- 2016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 2015-2016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 2015-2016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 2015-2016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 2016-2017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 2016-2017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 2016-2017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外部連結
- (日語)日本氣象廳首頁
- (英文)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 (简体中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首頁
- (简体中文)中國中央氣象台-颱風實時路徑顯示
- (繁體中文)香港天文台首頁
- (繁體中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 (英文)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首頁
- (繁體中文)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首頁
- (越南文)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首頁
- (泰文)泰國地球物理暨氣象部門首頁
- 熱帶氣旋衛星影像
- 數位颱風—熱帶氣旋資料及圖片
- 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