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電影百花獎,簡稱百花獎,是由刊物《大眾電影》每年舉辦讀者投票評選出中國大陸電影最佳獎。於1962年建立,1963年後中斷,1980年恢復。每項可有多於一個的獲獎者。從2005年起,金雞獎和百花獎隔年舉辦,因此亦有合稱金雞百花獎[1]。百花獎與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的三大獎,其中金雞獎是專家獎,百花獎是觀眾獎,華表獎是政府獎,這三個獎都是經中共中央批准的三項常設全國性電影類文藝大獎,分別代表了最高藝術水準、最高觀眾認可、最高政府鼓勵的三大電影獎項[2]。
歷史沿革
- 1962年設立,為中國第一個電影獎,共設置十二個獎項。
- 1963年底,由於文藝界「整風運動」的開始,百花獎的舉辦遭受了一部分人的反對和非議。但電影界在一些領導的支持下,準備次年繼續舉辦第三屆百花獎,並開始投票觀眾不再限於《大眾電影》雜誌的讀者。
- 最終1964年已經評選完成的第三屆獲獎名單因故未能公開。
- 1979年粉碎四人幫以後,《大眾電影》得以復刊,定於1980年頒發百花獎。限於當時歷史環境,1964年第三屆頒獎結果未能予以正式承認。於是1980年頒發了百花獎成為了第三屆。[3] 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公布候選名單評選出得票最高的獎項,同時會在《人民日報》和《大眾電影》上公布表演獎項的得票第二名至第五名、影片獎的前十名得票名單,以示表彰。
- 1981年隨着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頒發,第四屆開始,百花獎取消了大部分技術獎項,只保留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五個獎項。
- 2004年第27屆百花獎取消最佳男女配角,只頒發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未分主配)。
- 2005年起,伴隨中宣部關於文藝評獎的文件,與金雞獎輪流舉辦,而百花獎則是在每偶數年(故當年未頒發),並且港台電影人和影片可以競逐所有單項獎。
- 2006年第28屆百花獎不僅允許港台影人報名,而且恢復了最佳男女配角,並增設最佳新人獎。往年的一屆三部最佳故事片名額改為一部最佳故事片,得票分列二三名的則可獲得兩部優秀故事片。[4]
- 2008年起,恢復最佳導演獎。
- 2010年中國內地多名知名編劇抗議百花獎多年未頒發劇本獎,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回應將會申請恢復編劇獎。
- 2012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作協副主席張抗抗和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再次提案,申請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飛天獎、金鷹獎幾大中國影視國家級大獎設立「最佳改編劇本獎」。中國影協副主席康健民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影家協會已經提交了增設「最佳改編劇本獎」、恢復「百花獎最佳編劇」等提案。[5]
- 2012年7月2日,中國電影文學會會長王興東發微博宣布,中央批准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開始恢復最佳編劇獎。[6]
- 第31屆頒獎典禮提名最佳男女主角共十人中,只有三人到場;最佳導演入圍者則全體缺席。2014年,百花獎的最佳男主角甚至有16位入圍者。媒體曾有「百花獎形同雞肋,一年不如一年」的感嘆[7][8]。
歷屆獲獎名單
1960年代(第1屆至第2屆)
獎項 |
獲獎名單
|
第1屆1962年
|
最佳故事片 |
《紅色娘子軍》
|
最佳編劇 |
夏衍:水華(《革命家庭》)
|
最佳導演 |
謝晉(《紅色娘子軍》)
|
最佳女演員 |
祝希娟(《紅色娘子軍》)
|
最佳男演員 |
崔嵬(《紅旗譜》)
|
最佳配角 |
陳強(《紅色娘子軍》
|
最佳長紀錄片 |
(《兩種命運的決戰》)
|
最佳科教片 |
《沒有「外祖父」的癩蛤蟆》
|
最佳美術片 |
《小蝌蚪找媽媽》
|
最佳戲曲片 |
《楊門女將》
|
最佳攝影 |
吳印咸(《紅旗譜》)
|
最佳音樂 |
張敬安、歐陽謙叔(《洪湖赤衛隊》)
|
最佳美工 |
丁辰(《馬蘭花》)
|
最佳短紀錄片 |
《亞洲風暴》
|
最佳紀錄片攝影 |
《征服世界最高峰》
|
第2屆1963年
|
最佳故事片 |
《李雙雙》
|
最佳編劇 |
李准(《李雙雙》)
|
最佳導演 |
王萍(《槐樹莊》)
|
最佳女演員 |
張瑞芳(《李雙雙》)
|
最佳男演員 |
張良(《哥倆好》)
|
最佳配角 |
仲星火(《李雙雙》)
|
最佳音樂 |
雷振邦(《劉三姐》)
|
最佳長紀錄片 |
:《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
最佳科教片 |
《知識老人》
|
最佳美術片 |
《大鬧天宮》
|
最佳戲曲片 |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
最佳攝影 |
郭鎮鋌、尹志(《劉三姐》)
|
最佳美術 |
童景文、張起旺(《劉三姐》)
|
最佳短紀錄片 |
《人民公敵蔣介石》
|
榮譽獎-紀錄片 |
《保衛古巴》、《在激流中》
|
榮譽獎-科教片 |
《中國武術》、《巧種多收》
|
榮譽獎-故事片 |
《槐樹莊》
|
1980年代(第3屆至第12屆)
獎項 |
獲獎名單
|
第3屆1980年
|
最佳故事片 |
《吉鴻昌》、《淚痕》、《小花》
|
最佳編劇 |
陳立德(《吉鴻昌》)
|
最佳導演 |
謝添(《甜蜜的事業》)
|
最佳男演員 |
李仁堂(《淚痕》)
|
最佳女演員 |
陳沖(《小花》)
|
最佳配角 |
劉曉慶(《瞧這一家子》)
|
最佳攝影 |
雲文耀、陳國梁(《小花》)
|
最佳音樂 |
王酩(《小花》)
|
最佳美工 |
黃洽貴(《藍光閃過之後……》)
|
最佳紀錄片 |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美的旋律》
|
最佳科教片 |
《黃鼬》、《紅綠燈下》
|
最佳美術片 |
《哪吒鬧海》、《阿凡提》
|
最佳戲曲片 |
《鐵弓緣》
|
第4屆1981年
|
最佳故事片 |
《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
|
最佳男演員 |
達式常(《燕歸來》)
|
最佳女演員 |
張瑜(《廬山戀》)
|
第5屆1982年
|
最佳故事片 |
《喜盈門》、《鄉情》、《白蛇傳》
|
最佳男演員 |
王心剛(《知音》)
|
最佳女演員 |
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
第6屆1983年
|
最佳故事片 |
《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
|
最佳男演員 |
嚴順開(《阿Q正傳》)
|
最佳女演員 |
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
最佳男配角 |
牛犇(《牧馬人》)
|
最佳女配角 |
姜黎黎(《赤橙黃綠青藍紫》)
|
第7屆1984年
|
最佳故事片 |
《咱們的牛百歲》、《十六號病房》、《不該發生的故事》
|
最佳男演員 |
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
最佳女演員 |
龔雪(《大橋下面》)
|
最佳男配角 |
劉信義(《快樂的單身漢》)
|
最佳女配角 |
王馥荔(《咱們的牛百歲》)
|
第8屆1985年
|
最佳故事片 |
《高山下的花環》、《人生》、《紅衣少女》
|
最佳男演員 |
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
最佳女演員 |
吳玉芳(《人生》)
|
最佳男配角 |
何偉(《高山下的花環》)
|
最佳女配角 |
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環》)
|
第9屆1986年
|
最佳故事片 |
《少年犯》、《日出》、《咱們的退伍兵》
|
最佳男演員 |
楊在葆(《代理市長》)
|
最佳女演員 |
方舒(《日出》)
|
最佳男配角 |
陳裕德(《咱們的退伍兵》)
|
最佳女配角 |
王馥荔(《日出》)
|
第10屆1987年
|
最佳故事片 |
《芙蓉鎮》、《血戰台兒莊》、《孫中山》
|
最佳男演員 |
姜文(《芙蓉鎮]》)
|
最佳女演員 |
劉曉慶(《芙蓉鎮》)
|
最佳男配角 |
祝士彬(《芙蓉鎮》)
|
最佳女配角 |
張曉敏(《非常大總統》)
|
特別獎-導演 |
謝晉
|
特別獎-協作 |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
第11屆1988年
|
最佳故事片 |
《紅高粱》、《老井》、《原野》
|
最佳男演員 |
張藝謀(《老井》)
|
最佳女演員 |
劉曉慶(《原野》)
|
最佳男配角 |
陳佩斯(《京都球俠》)
|
最佳女配角 |
呂麗萍(《老井》)
|
第12屆1989年
|
最佳故事片 |
《春桃》、《寡婦村》、《共和國不會忘記》
|
最佳男演員 |
姜文(《春桃》)
|
最佳女演員 |
劉曉慶(《春桃》)
|
最佳男配角 |
申軍誼(《歡樂英雄》、《陰陽界》)
|
最佳女配角 |
鞏俐(《代號美洲豹》)
|
1990年代(第13屆至第22屆)
獎項 |
獲獎名單
|
第13屆1990年
|
最佳故事片 |
《巍巍崑崙》、《本命年》、《開國大典》
|
最佳男演員 |
古月(《開國大典》)
|
最佳女演員 |
宋佳(《庭院深深》)
|
最佳男配角 |
孫飛虎(《開國大典》)
|
最佳女配角 |
林默予(《紅樓夢》)
|
第14屆1991年
|
最佳故事片 |
《焦裕祿》、《龍年警官》、《老店》
|
最佳男演員 |
李雪健(《焦裕祿》)
|
最佳女演員 |
宋佳(《落山風》)
|
最佳男配角 |
陳裕德(《鬥雞》)
|
最佳女配角 |
伍宇娟(《龍年警官》)
|
第15屆1992年
|
最佳故事片 |
《大決戰》、《周恩來》、《過年》
|
最佳男演員 |
王鐵成(《周恩來》)
|
最佳女演員 |
趙麗蓉(《過年》)
|
最佳男配角 |
葛優(《過年》)
|
最佳女配角 |
呂麗萍(《青春無悔》)
|
第16屆1993年
|
最佳故事片 |
《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
最佳男演員 |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
最佳女演員 |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
最佳男配角 |
馮鞏(《站直囉,別趴下》)
|
最佳女配角 |
陳小藝(《離婚》)
|
第17屆1994年
|
最佳故事片 |
《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
最佳男演員 |
李保田(《鳳凰琴》)
|
最佳女演員 |
潘虹(《股瘋》)
|
最佳男配角 |
孫飛虎(《重慶談判》)
|
最佳女配角 |
丁嘉莉(《無人喝彩》)
|
最佳合拍片 |
《獅王爭霸》
|
第18屆1995年
|
最佳故事片 |
《被告山槓爺》、《留村察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
最佳男演員 |
李仁堂(《被告山槓爺》)
|
最佳女演員 |
沈丹萍(《留村察看》)
|
最佳男配角 |
謝園(《天生膽小》)
|
最佳女配角 |
李媛媛(《天生膽小》)
|
最佳合拍片 |
《天與地》
|
第19屆1996年
|
最佳故事片 |
《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
最佳男演員 |
張國立(《混在北京》)
|
最佳女演員 |
郭柯宇(《紅櫻桃》)
|
最佳男配角 |
方子哥(《混在北京》)
|
最佳女配角 |
何賽飛(《敵後武工隊》)
|
最佳合拍片 |
《大辮子的誘惑》
|
第20屆1997年
|
最佳故事片 |
《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
特別 |
《孔繁森》
|
最佳男主角 |
高明(《孔繁森》)
|
最佳女主角 |
寧靜(《紅河谷》)
|
最佳男配角 |
牛犇(《夫唱妻和》)
|
最佳女配角 |
宋春麗(《離開雷鋒的日子》)
|
第21屆1998年
|
最佳故事片 |
《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
最佳男演員 |
葛優(《甲方乙方》)
|
最佳女演員 |
劉蓓(《甲方乙方》)
|
最佳男配角 |
李保田(《有話好好說》)
|
最佳女配角 |
張路(《這女人這輩子》)
|
第22屆1999年
|
最佳故事片 |
《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
最佳男演員 |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
最佳女演員 |
劉欣(《紅娘》)
|
最佳男配角 |
牛犇(《媳婦你當家》)
|
最佳女配角 |
李曉紅(《銀幕戀情》)
|
2000年代(第23屆至第29屆)
獎項 |
獲獎名單
|
第23屆2000年
|
最佳故事片 |
《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
最佳男演員 |
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
最佳女演員 |
章子怡(《我的父親母親》)
|
最佳男配角 |
尤勇(《緊急迫降》)
|
最佳女配角 |
陶虹(《說好不分手》)
|
第24屆2001年
|
最佳故事片 |
《生死抉擇》、《漂亮媽媽》、《芬芳誓言》
|
最佳男演員 |
王慶祥(《生死抉擇》)
|
最佳女演員 |
鞏俐(《漂亮媽媽》)
|
最佳男配角 |
朱旭(《刮痧》)
|
最佳女配角 |
閻青妤(《留住心中的月亮》
|
第25屆2002年
|
最佳故事片 |
《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大腕》、《法官媽媽》
|
最佳男演員 |
葛優(《大腕》)
|
最佳女演員 |
周迅(《煙雨紅顏》)
|
最佳男配角 |
英達(《大腕》)
|
最佳女配角 |
袁立(《絕對情感》)
|
第26屆2003年
|
最佳故事片 |
《衝出亞馬遜》、《英雄》、《鄧小平》
|
最佳男演員 |
盧奇(《鄧小平》)
|
最佳女演員 |
徐靜蕾(《開往春天的地鐵》)
|
最佳男配角 |
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
最佳女配角 |
袁泉(《美麗的大腳》)
|
第27屆2004年
|
最佳故事片 |
《手機》、《驚心動魂》、《暖春》
|
最佳男演員 |
葛優(《手機》)、李幼斌(《驚心動魂》)
|
最佳女演員 |
范冰冰(《手機》)、張妍(《暖春》)
|
第28屆2006年
|
最佳故事片 |
《張思德》
|
優秀故事片 |
《生死牛玉儒》《功夫》
|
最佳導演 |
尹力(《張思德》)
|
最佳男主角 |
吳軍(《張思德》)
|
最佳女主角 |
劉若英(《天下無賊》)
|
最佳男配角 |
謝霆鋒(《新警察故事》)
|
最佳女配角 |
元秋(《功夫》)
|
最佳新人獎 |
孫儷(《霍元甲》)
|
第29屆2008年
|
最佳故事片 |
《集結號》
|
優秀故事片 |
《雲水謠》、《隱形的翅膀》
|
最佳導演 |
馮小剛(《集結號》)
|
最佳男主角 |
張涵予(《集結號》)
|
最佳女主角 |
李冰冰(《雲水謠》)
|
最佳男配角 |
鄧超(《集結號》)
|
最佳女配角 |
歸亞蕾(《雲水謠》)
|
最佳新人獎 |
雷慶瑤(《隱形的翅膀》)
|
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袁乃晨、陳強
|
2010年代(第30屆至今)
獲獎紀錄
港台及海外影人提名、獲獎情況
- 導演獎
最佳導演
|
年份 (頒獎典禮) |
姓名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2006年 (第28屆)
|
周星馳
|
最佳導演
|
《功夫》
|
提名
|
2006年 (第28屆)
|
唐季禮
|
最佳導演
|
《神話》
|
提名
|
2008年 (第29屆)
|
周星馳
|
最佳導演
|
《長江七號》
|
提名
|
2010年 (第30屆)
|
陳德森
|
最佳導演
|
《十月圍城》
|
提名
|
2010年 (第30屆)
|
陳國富
|
最佳導演
|
《風聲》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徐克
|
最佳導演
|
《龍門飛甲》
|
提名
|
- 表演獎
最佳表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
|
年份 (頒獎典禮) |
姓名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2006年 (第28屆)
|
成龍
|
最佳男主角
|
《新警察故事》
|
提名
|
2006年 (第28屆)
|
周星馳
|
最佳男主角
|
《功夫》
|
提名
|
2006年 (第28屆)
|
劉若英
|
最佳女主角
|
《天下無賊》
|
獲獎
|
2006年 (第28屆)
|
元秋
|
最佳女配角
|
《功夫》
|
獲獎
|
2006年 (第28屆)
|
謝霆鋒
|
最佳男配角
|
《新警察故事》
|
獲獎
|
2006年 (第28屆)
|
劉德華
|
最佳男配角
|
《十面埋伏》
|
提名
|
2006年 (第28屆)
|
元華
|
最佳男配角
|
《功夫》
|
提名
|
2008年 (第29屆)
|
劉松仁
|
最佳男主角
|
《東京審判》
|
提名
|
2008年 (第29屆)
|
徐若瑄
|
最佳女主角
|
《雲水謠》
|
提名
|
2008年 (第29屆)
|
梁詠琪
|
最佳女主角
|
《寶葫蘆的秘密》
|
提名
|
2008年 (第29屆)
|
周杰倫
|
最佳男配角
|
《滿城盡帶黃金甲》
|
提名
|
2008年 (第29屆)
|
秦漢
|
最佳男配角
|
《雲水謠》
|
提名
|
2008年 (第29屆)
|
歸亞蕾
|
最佳女配角
|
《雲水謠》
|
獲獎
|
2008年 (第29屆)
|
梁洛施
|
最佳新人
|
《雲水謠》
|
提名
|
2010年 (第30屆)
|
甄子丹
|
最佳男主角
|
《葉問》
|
提名
|
2010年 (第30屆)
|
蘇有朋
|
最佳男配角
|
《風聲》
|
獲獎
|
2010年 (第30屆)
|
房祖名
|
最佳男配角
|
《花木蘭》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趙文瑄
|
最佳男主角
|
《辛亥革命》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任達華
|
最佳男主角
|
《歲月神偷》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吳君如
|
最佳女主角
|
《歲月神偷》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李治廷
|
最佳男配角
|
《歲月神偷》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王耀慶
|
最佳男配角
|
《失戀33天》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桂綸鎂
|
最佳女配角
|
《龍門飛甲》
|
提名
|
2012年 (第31屆)
|
莫文蔚
|
最佳女配角
|
《杜拉拉升職記》
|
提名
|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
---|
196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196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1960年代 |
- 陳 強 (1962)
- 仲星火(1963)
- 1980年前為最佳配角,不分男女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1960年代 | 1980年前為最佳配角,不分男女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中國大陸影視頒獎典禮及影展 |
---|
電影 | 三大官方獎項 | |
---|
國家協會獎 | |
---|
官方電影節 | |
---|
其他電影展 | |
---|
其他獎項 | |
---|
負面獎項 | |
---|
已停辦 | |
---|
|
---|
電視 | |
---|
網絡影視 | |
---|
影視音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