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7年9月26日) |
敬礼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姿势或行动向对方表示致敬的身体动作或类似行为。
平民礼节
握手
在商业、政治、社交上的一个受国际广泛使用的的方式。部分人会以别人握手的方式时,分析出他的性格[1]。不过在2008年,英国伦敦大学早前进行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双手经常沾满各类细菌,与人见面打招呼时,握手比亲脸颊更容易传播病菌[2]。
鞠躬
在学校内鞠躬是一种常见的敬礼方式,在课堂前后都会进行,而且是边鞠躬边说“老师早安”。课堂前鞠躬是向老师打招呼,而课堂后是表示感谢老师的教导及道别。鞠躬在东亚传统比较普遍,当见面、道别、感谢、致意、道歉时进行。
作揖
作揖是中国、朝鲜、越南传统礼仪,以示尊重。节日或庆典时一般会一边作揖一边说恭贺说话。在中国古时武士对决前或与朋友见面也会作揖以示尊重。男性作揖时右手握拳,再由左手手掌将右拳包覆,拳眼(食指弯曲处)应朝向自己,两臂微微下垂;如是习武之人,左手则应该为掌,贴于右手拳面,其馀相同。女性则左右相反。通常作揖时还会加上拱手,也就是两手在胸前轻微的晃动。值得注意的是除丧礼外作揖时千万别用右手抱左手(女性为左手抱右手)的“凶拳”。
叩头
向长辈或上级叩头以示尊敬及忠诚。也是高度致歉的方式。
古代西方礼节
军事礼节
举手礼
举手礼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证,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古罗马军团士兵(或欧洲中世纪参加比武的骑士和武士)举手作遮挡阳光状,以表示对上级(或观看比武的贵妇)的尊敬;一是与握手的用意相同,向对方显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不过,比较正确且有根据的说法是:中古时期的欧洲,当骑士在路上交会时,会以右手掀起头盔,让对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而这个动作进而演变为后来的举手礼。[3]美国军需博物馆网站则认为:起源于古代的脱帽礼,随著18、19世纪帽子及帽饰的繁琐化,迟至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士兵即以碰触帽檐代替,[4]掌心向下似乎也与英国海军有关[5]。
国际上常见的举手礼方式是右手五指并拢、手掌伸平,举至右眉眉梢或右太阳穴附近位置,然后放下。世界各国如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军队中,行举手礼时手掌的方向通常为向下,英联邦则多是手心向前。大多数国家规定,军人在戴军帽时才可行举手礼,但是美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岸警卫队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民国国军等军队规定在穿军服、不戴军帽的场合也可以行举手礼。波兰陆军的敬礼方式为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其他三指握拳。
在法西斯时代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纳粹德国,法西斯党徒和党卫军的举手礼方式为右臂平举,略微上抬,手掌平伸,手心向下。这种敬礼方式被认为是源于古罗马的举手礼。
举枪礼
行举枪敬礼时取持枪立正姿势,以右手将枪举至身体中央前方,枪面向后,左手紧握枪之中央,前臂水平,紧靠身体,然后右手移握枪颈,两眼向前平视,并向受礼者注目。矣受礼者答礼后“礼毕”。依举枪相反程序,将枪放下,恢复持枪姿势。
注目礼
俄罗斯、中国、美国等国的军事条令中,规定注目礼为军事礼节的一种。注目礼主要用于检阅或仪仗中不便行举手礼或举枪礼的士兵。行注目礼时,敬礼者呈立正姿势,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通常转动头部的角度不超过左右各45度)。俄罗斯军队中,敬礼者还要将头部抬起约30度左右。
鸣放礼炮表示敬礼的习惯来自17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由于当时火炮装填速度很慢,因此一艘军舰在鸣放火炮之后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恢复战斗力,所以用鸣放礼炮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己方没有敌意。当时鸣放礼炮所用的燃药——硝酸钠在陆地上更容易保存,因此军舰每鸣放一响,陆上炮台要鸣放三响作为回礼,而一艘军舰最多鸣放7次礼炮,因此陆上最多回敬21响礼炮。后来使用硝酸钾代替硝酸钠后,军舰也以鸣炮21响为最高礼节。
这一敬礼方式后来演变为陆上礼节。目前礼炮多用在外交场合中,迎送国家元首时鸣放21响礼炮,政府首脑鸣放19响,副首脑鸣放17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君主获得子嗣时也要鸣礼炮表示庆祝,通常是王子鸣101响礼炮,公主鸣21响。俄罗斯帝国例外,皇子鸣放300响礼炮,公主(女大公)鸣放101响。
此外,许多国家在君主加冕、总统宣誓就职、元首诞辰和去世、或举行盛大国事庆祝活动时,也有鸣放礼炮的习惯,比如美国总统就职和去世时各鸣礼炮21响,英国君主诞辰时在伦敦的伦敦塔内鸣礼炮62响(21响向君主致意、21响向伦敦市致意、另外20响是因为该塔属于王宫和军事堡垒),其他地方鸣炮41响。
海军礼炮
在海军交往场合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受21响礼炮,海军元帅享受19响礼炮礼遇,海军上将或同级官员享受17响礼炮,海军中将15响,海军少将13响,海军准将11响。
20世纪以前,英国军舰在与他国军舰相遇、或进入他国港口时,通常要求对方先鸣放礼炮。现在通用的海上礼仪为视双方舰队(或军舰)指挥官级别高低而决定鸣炮次序,此外军舰在进入外国港口时要首先鸣炮致敬。
全舰饰
海军船舰向长官、国家或港口致敬的一种方式。
其他敬礼方式
扶手礼
三指礼
童军礼又称为三指礼,是童军间互相问好或致敬的方式。敬礼时必须立正。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伸直;大拇指与小指握拳。右手手臂应与地面平行,食指指尖贴于眉梢,手心向下微微外翻。伸直的三指象征著童军的三条诺言;大拇指压住小指则代表以大助小,以强扶弱的精神。
握拳礼
敬礼者右臂平举,小臂垂直,右手握拳,然后放下。这种敬礼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以及西班牙内战的共产党员和左翼分子中比较常见。在德国,敬礼者通常还要向对方说“Rotfront”(红色阵线)。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一些黑人组织也采用握拳礼作为敬礼方式。
少先队礼
参考文献
- ^ http://www.hkheadline.com/news/headline_news_detail.asp?id=68310
- ^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113/4/6odm.html
- ^ 陈炳圣. 《萬物簡史》. 源桦. 2007. ISBN 986828421X.
- ^ "Origin of the Hand Salute", US Army Quartermaster Center & School,
- ^ http://armedforcesmuseum.com/history-of-the-military-sa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