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老国音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雷恩斯留言 | 贡献2016年9月5日 (一) 15:55 中立性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立性

“華北地區的漢語,恰恰這一地區的漢語變異得離中古汉语最遠” 這一條明顯缺乏論證,不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事實。

另外,我一直想知道老國音的具體方案,可惜一直沒找到過。

--polyhedron(古韻) 20:50 2005年7月20日 (UTC)

“華北地區的漢語,恰恰這一地區的漢語變異得離中古汉语最遠”——這是事實,因為根據語言學理論,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越遠的地區由於閉塞越能保留古代語音。華北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流動頻繁,語言變化極其巨大,南方各省遠離這一中心,比如閩南,在古代山川相隔,人口不易流動,一旦遷入該地,很長時間都不與外界交通,語言自然變化較小,更能保留古音。

這句話顯然較偏頗“進入21世紀后,保衛南方諸語(官方稱為“方言”)的呼聲此起彼伏,這與逐漸認清漢語發展軌跡的民眾對普通話音系的先天缺陷的不滿也有一定的關系。”——雖然現在保衛方言已經成為全民共識,不少地方臺都開設方言節目,但主要原因是因為保護傳統文化的思想復蘇而非“與普通話音系先天缺陷有關”。

并不是“官方稱之為方言”,而是傳統上漢語界習慣將閩語、粵語等稱方言、方音,自從揚雄方言》發表以來,長期如此稱呼。方言與標準語只是相對而言的,北京話本身也是一種方言,北京話并不等於普通話,北京話有很多土話,因此才有人要把北京土話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

誠然,可能真有一些老人說的不標準的普通話就是老國音,但人數太少,沒有政治經濟基礎,而這些是標準語選擇的重要標準,日語也是將東京話定為標準日語,雖然老國音有文化上的優勢,但在當時一片打倒傳統的呼聲中肯定吃不消,敗下陣來也在情理之中。現在有人提說復興中古漢語語音,這是完全不可能的,普通話在讀唐詩上雖不如中古漢語語音那么優美,但大體也能體現出其特點,人們是不可能放棄政治經濟利益將通用語轉成古音的。

老國音的資料我在圖書館中看過,一本中華民國不早於七十年代編的大詞典(我忘名字了)中附有這些音。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八”念bat,跟閩南語一樣。Dreamer in Utopia (留言) 2008年7月30日 (三) 06:54 (UTC)[回复]

Raines- 我本人反對上述「華北地區人口流動頻繁」,因爲在1915年,全國各大城市人口排名如下: 1 上海 1000000 开埠 2 西安 1000000 3 广州 900000 开埠 4 汉口 821280 开埠 5 天津 800000 开埠 6 北京 700000 7 福州 624000 开埠 8 杭州 594000 开埠 9 重庆 517000 开埠 10 苏州 500000 开埠 11 兰州 500000 12 武昌 500000 开埠 13 佛山 500000 14 绍兴 500000 15 宁波 465000 开埠 16 成都 450000 17 昆明 450000 开埠 18 汉阳 400000 19 南京 368800 开埠 20 南昌 300000

而北方城市的數量遠遠不如南方城市,可見根據當時的人口基礎來看,南方人的語言更具有競爭力。 也就是說,當年老國音的失敗完全是經費,以及政局混亂所致。 若國家能重構一統,恢復中華民國國祚,那麼,國語的重新審議也是必要之事。

底下那个对照表北京音一栏有问题吧

北京口语音什么时候出来入声了?138.38.221.232留言2013年1月13日 (日) 19:54 (UTC)[回复]

老國音算是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嗎?

既然老國音是在新國音被確立為標準漢語之前所議定的標準語音,且以北京話為基礎,而兼有一些南方方言的特點(如有入聲濁唇齒擦音ㄪ),那麼為什麼下面的模板又把它列入“現代標準漢語變體”? 我覺得老國音只能算是北京話的變體,而非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辻畠 2013年7月1日 (一) 03:24 (UTC)[回复]

Characters

Is this Japa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