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甘肃农业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yphenCC留言 | 贡献2016年10月2日 (日) 23:29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校名 甘肃农业大学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校址 中国,甘肃省 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730070) 校训 敦品励学   笃志允能 学校类别 公立 建立部门 甘肃省人民政府 现任校长 吴建民 创建时间 1946年 知名校友 孙其信,尚永丰,杨子恒,崔堉溪 网址 http://www.gsau.edu.cn
校名 甘肃农业大学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校址
中国,甘肃省 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730070)
校训 敦品励学   笃志允能
学校类别 公立
建立部门 甘肃省人民政府
现任校长 吴建民
创建时间 1946年
知名校友 孙其信,尚永丰,杨子恒,崔堉溪
网址 http://www.gsau.edu.cn

甘肃农业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农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大学、甘肃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8个学院(系、部),开设53个本科专业,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60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多人,教职工1500多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85人。

校史

1939年4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兰州建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

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将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改名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

1946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兰州设立国立兽医学院。

1947年7月,由国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领导,甘肃省政府协助进行,改名国立西北 农业专科学校后。

1950年,学校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

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

1951年,西北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

1952年9月30日,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西北畜牧兽医学院。

1958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从兰州迁到武威县黄羊镇。

1958年,学校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并迁往武威黄羊镇办学。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迁回兰州市办学。

院系设置

2014年官网显示,学院有15个院(部、系),53个本科专业。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一级学科、7个一级博士点学科、8个一级硕士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草业科学

国家一级学科(1个):兽医学、畜牧学

省级重点学科(13个):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一级博士点学科(7个):兽医学、生态学、作物学、园艺学、兽草业科学、畜牧学

一级硕士点学科(8个):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

序号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1 农学院 农学

农村区域发展

种子科学与工程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2 草学院 植物保护

草业科学

草业科学(草坪管理方向)

3 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

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

4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畜牧兽医方向)

水产养殖学

5 林学院 林学

园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6 工学院 经济学

金融学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

7 园林学院 园艺

设施农业与工程

8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动物方向)

生物技术(植物方向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方向) 

生物技术(生物质能方向)

9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生物工程

10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管理

11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

金融学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

12 理学院 应用化学

应用统计学

材料化学

13 人文学院 法学

秘书学

汉语语文学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14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

英语(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商务英语)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2014年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级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所或学会、1个省级研究学会、1个校级研究中心;[17]  截至2010年,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

  • 国家级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省级

省级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草业生态系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1个):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研究所(2个):高校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院 

省级研究学会(1个):中国草原学会 

  • 校级

校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测试中心 

研究成果

“十一五”以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总经费达3.74亿元,有195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84项,授权专利145项;出版专著19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10多篇。截至2014年,全校承担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610多项,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动物健康养殖、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为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

截至2014年,学校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关系,并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等6个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

历任校长

李  运 1957.2——1964.8  盛彤笙(院长) 1946.7——1957.6 
王乃夫(代理) 1964.8——1965.5  彭  应(院长) 1958.6——1959.5 
李克如 1965.5——1968.1  李克如(校长) 1965.5——1968.1 
张洪轩 1972.1——1972.5  吴金功(革委会主任) 1968.1——1973.5 
吴金功 1972.5——1973.5  周学新(革委会主任) 1973.5——1978.6 
周学新 1973.5——1978.6  吴治国(革委会主任) 1978.5——1979.9 
吴治国 1978.5——1979.9  朱宣人(校长) 1979.9——1983.8 
安  振 1979.9——1982.2  陈北亨(校长) 1983.8——1987.7 
王鸣和 1982.2——1983.8  胡恒觉(校长) 1988.5——1991.10 
杨惇节 1987.5——1990.3  黄慎钊(校长) 1991.10——1998.4 
赫卓峰 1992.8——2002.9  王  蒂(校长) 1999.10——2011.4 
王家勋 2002.9——2011.4  黄高宝(校长) 2011.4——2012.7 
王  蒂 2011.4——2015.5 
  • 王蒂,2016年6月18日在学校伏羲堂四楼跳楼身亡。[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