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
葵涌(英语:Kwai Chung)是香港新界西部地方[2],亦是荃湾新市镇的一部分,位于香港都会区(香港市区)范围之内。在香港行政区划中,曾经为荃湾区,葵涌后来与青衣岛一同分拆,组成葵青区。葵涌可以再细分为上葵涌、中葵涌及下葵涌,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涌及下葵涌,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较稠密,而工业区则主要集中在中葵涌一带。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业重镇,有大量公司在此设立办事处,同时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货柜码头为全球吞吐量第三大的货柜码头。
历史
葵涌的历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时设立的“葵涌海澳”,其东面为官富巡检司,西面则为屯门海澳。正德年间,葡萄牙人在盘踞屯门地区时,亦曾滋扰“葵涌海澳”一带,直至屯门海战被明军击退为止。至1898年,葵涌一带随新界被租借给英国成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
葵涌于1960年代前甚少发展,直到荃湾卫星城市逐渐开发,住宅群扩展至葵涌一带。加上政府亦于1970年代初兴建葵涌货柜码头,使葵涌得以发展迅速。本来属于荃湾区一部分的葵涌,亦于1985年联同青衣岛分拆出葵青区,而城门隧道则成为往来新界东之主要干道。
自从1990年代起,前香港政府开始兴建赤鱲角新机场。作为新机场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屿干线,途经葵涌、青衣一带,令葵青区的社区面貌,起了很大的转变。人口结构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迁入的市民续渐老化,出现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结构
香港1970年代工业发展蓬勃,吸引不少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及尼泊尔的单身男子来港打工,寄钱回乡养家。由于葵涌邻近货柜码头,并有不少船务工场,加上工厂区内纱厂及其他工业,从而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部分南亚人为节省交通费,加上附近租金便宜,他们会合租一个单位,在屏丽径及葵涌一带聚居,慢慢形成一个社群。当中不少居住在葵涌与石篱交界的屏丽径。到现时已经是家庭的第二代,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据2011年人口普查,葵青区住了逾2,000名巴基斯坦居民,是全港第三高,仅次于油尖旺及元朗区。[3]
商业中心
葵涌由于原来属于荃湾区,亦是荃湾新市镇的一部分,本身并无像其他新市镇般有称为市中心的地带。但随着葵涌脱离荃湾区,区内亦多了属于自己的公共设施,例如以“葵青”为名的葵青剧院。而港铁葵芳站一带,连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运动场、南葵涌马会诊所,当中包括两个人流量极高购物中心:新都会广场和葵涌广场,亦俨俨如成为了葵涌的“市中心”。
区内屋苑
区内办公室
区内工厂
1970年代香港工业发达,工厂区内设纱厂及其他工业,为不少港人及南亚人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
- 红A中心
- 葵涌屈臣氏中心
- 乐声工业中心
- 业成工业中心
- 华达工业中心
- 裕林工业中心
- 华丰工业中心
- 和丰工业中心
- 宏达工业中心
- 金星工业大厦
- 安达工业大厦
- 美顺工业大厦
- 侦昌工业大厦
- 陶比工业大厦
- 同珍工业大厦
- 金运工业大厦
- 金鱼工业大厦
- 百新工业大厦
- 华基工业大厦
公共屋邨
葵涌设有多个公共屋邨,大多由1964年至1970年代中发展,部分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其中葵涌邨是荃湾新市镇及葵青区最大公共屋邨。
区内名校
区内中学
- 东华三院伍若瑜夫人纪念中学
- 东华三院陈兆民中学
- 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陈南昌纪念中学
- 中华基督教会全完中学
- 循道卫理联合教会李惠利中学
- 狮子会中学
- 棉纺会中学
- 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
- 荔景天主教中学
- 顺德联谊总会李兆基中学
- 乐善堂顾超文中学
- 裘锦秋中学(葵涌)
- 葵涌苏浙公学
- 中华传道会李贤尧纪念中学
区内医院
在葵涌只兴建有以下两间医院﹕
区内运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