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郊
周东郊(1906年—1978年)[1]又名周春晖、周畅春,笔名周彤,辽宁沈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编辑,中华民国新疆省官员。[2][3]
生平
1927年5月,中共奉天市支部书记任国桢派中国共产党党员周东郊(周春晖、周畅春)来到营口发展中共党组织。周东郊自奉天(今沈阳)到营口县立师范中学(位于今西市区通惠门街)任数理化教员,在学生和码头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周东郊找到任国桢介绍的某钱庄伙计刘某某,结识了码头工人李永海。此后周东郊常深入码头工人当中。经一个多月工作,营口建立中共党组织的条件趋于成熟。1927年6月, 周东郊回奉天向任国桢汇报。随后周东郊吸收码头工人李永海、钱庄伙计刘某某、水产中学职员(姓名不详)入党,成立了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党小组,周东郊任组长。1927年8月,周东郊被调离营口。1927年9月,中共奉天党组织派王席珍到营口县立师范中学校任教员,接替周东郊的工作。[3][4]
1927年春,关俊彦同姜渭清等延边各界名人决定创办《民声报》。关俊彦随即展开《民声报》的筹办活动,率师生在和龙县城(今智新)、龙井、延吉等地举办歌舞、话剧义演。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四县各界人士和民众积极捐款。关俊彦用筹到的资金购置了印刷机等设备,创办了《民声报》社。关俊彦任社长,总编为孙佐民,编辑陈涛(陈日新),苏子元(苏稚园)、文艺版责任编辑周东郊等人都是中共党员。[5]《民声报》是1920年代中国东北唯一由中国人办的汉文、朝鲜文合璧的左翼报纸。[6]
周东郊是延边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龙井村支部和东满区委的创建人之一。[5]1928年1月,《民声报》社长关俊彦、经理方芷涵到沈阳商会招聘编辑,沈阳商会派安怀音(中国国民党党员,曾任《盛京日报》、《东三省民报》编辑)任编辑,而安怀音提出要苏子元(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起就任。苏子元将该情况汇报给中共满洲临时省委(中国共产党满洲省临时委员会),省委书记陈为人虑及苏子元暂有工作无法脱身,乃决定派中国共产党党员周东郊去延边。周东郊成为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派到延边的第一个中共党员。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根据1928年2月中共满洲临时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定,指示周东郊到延吉县以《民声报》为据点,创建中共党组织。[6]
1928年2月初,周东郊、安怀音经朝鲜汉城抵达龙井村《民声报》社。安怀音任第一任总编,周东郊任文艺版责任编辑并兼任龙井大成中学汉语教员。1928年2月28日,在《民声报》社成立中国共产党龙井村支部,周东郊任支部书记。这是延边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6]
龙井村党支部以《民声报》为据点,上级党组织派来的中共党员都在《民声报》兼职作掩护。1928年3月1日,应吉林省教育厅招聘来延边任教的北京香山慈幼院毕业生第一批28人从北京启程,在天津乘船经大连到朝鲜仁川,经元山、清津、会宁等地抵达延边。他们中有10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支部书记为刘建璋。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北京设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设在上海。刘建璋离开北京后,北京西部区委已通过北方局通知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1928年4月,刘建璋收到周东郊的来信。此后,刘建璋在龙井《民声报》社找到周东郊,接上了组织关系。[6]
1928年夏,周东郊将龙井村支部及香山慈幼院来的党团员情况汇报给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并建议以这些人为基础成立延边地方党组织,同时又派刘建璋到有团员的地方联系。此后,周东郊将刘建璋联系的情况汇报给中共满洲临时省委。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接到周东郊多次报告后,来信同意在延边建立中共党组织。1928年8月,在龙井村支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东满区委,书记周东郊,组织委员刘建璋,宣传委员赵志刚。中共东满区委驻地仍在龙井《民声报》社。[6]
1928年8月,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批准成立中共东满区委后,因周东郊在龙井、刘建璋在三道沟、赵志刚在八道河,不便开展区委工作。周东郊乃向中共满洲临时省委要求派人来加强区委工作。1928年夏,许多朝鲜族中共党员被党组织派回延边。《民声报》第一任总编安怀音是中国国民党中间派,任职不久便辞职回沈阳。周东郊随即请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派人到延边。1928年10月,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派中共党员孙佐民、李别天到龙井村。经周东郊介绍,苏子元任《民声报》第二任总编,孙佐民、李别天分别任责任编辑、校对编辑。《民声报》从总编苏子元,到主要编辑周东郊、孙佐民、李别天、陈涛等人都是中共党员。《民声报》成为中共掌握的报纸。同时重新组成了中共东满区委,书记周东郊,组织委员李别天,宣传委员孙复生,并创办党内秘密刊物《东满通讯》。区委仍设在《民声报》社,隶属中共满洲临时省委,下属支部10个,党员22名。其中龙井支部书记由区委书记周东郊兼任。[6]
1929年1月18日,周东郊同志在延吉县龙井村被地方当局逮捕,押往吉林陆军监狱。刘建璋接任中共东满区委书记。同年2月,刘建璋在龙井车站被捕,押往延吉监狱。赵志刚随即接任了恢复区委的工作,但因受警方监视,区委和各支部停止了党组织活动。[6]
1920年代至1930年代,周春晖在中国东北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是中国东北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在延吉当过中共区委书记。曾先后在沈阳《大亚日报》、大连《寿东日报》、《满洲日报》当编辑。[2]
经盛世才的好友徐廉介绍,1935年周春晖(周东郊)来到新疆迪化。[2]起初在《天山日报》(1935年11月更名为《新疆日报》)当编辑长,后来当社长。[2][7]:258在迪化时,和包尔汉很熟。1936年调任阿山专区教育局局长兼行署外交科长。[2]
1937年,苏联肃反运动扩大化,波及新疆。苏联驻阿山领事馆新任副领事阿维也夫就任不久便邀请周春晖和方未艾(阿山金矿局副局长)到领事馆赴宴。宴席上,阿维也夫询问周春晖和方未艾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是否参战,又问他们对新疆盛世才政府亲苏反帝政策的看法以及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担任何职务。周春晖和方未艾对阿维也夫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口气很反感,宴会很快不欢而散。次日晚间,周春晖到方未艾家里谈起阿维也夫时,仍很生气。周春晖告诉方未艾,他听一位哈萨克族人说,阿维也夫是苏联内政部的一个克格勃头目,在阿拉木图捕杀过不少哈萨克族青年。不久,宴会一事传到迪化,包尔汉来信提醒好友周春晖和方未艾注意同苏联领事的关系,免得引火烧身。[2]
1938年2月28日,方未艾被盛世才炮制“阿山阴谋暴动案”逮捕,周春晖等人同时被捕。3月底方未艾被转押至迪化的第二监狱。方未艾和周春晖被关进正房第25号监号。该监号内已有6个人,方未艾认识的有新疆省财政厅厅长陈德立、民政厅厅长蓝彦寿、新疆民族联合会委员长塔依尔别克、公路段段长庞振东、财政监察委员李序东(东北人)。另有两个外国人,后来方未艾才知道一个是自苏联逃到新疆的德国人马克,一个是自苏联监狱逃到新疆的美国人彼得。方未艾知道陈德立和塔依尔别克都是包尔汉的好友,所以向他们打听包尔汉的情况,他们称包尔汉已离开新疆裕新土产公司,1937年到苏联某地当中国领事馆领事,也有可能已被盛世才逮捕。他们知道方未艾和周春晖都是盛世才的同乡,所以不敢对方未艾、周春晖谈盛世才如何制造“阴谋暴动案”和自己如何被捕。[2]
参考文献
- ^ 方未艾《我所结识的包尔汉》作生于1906年。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方未艾,我所结识的包尔汉,文史精华2011年第7期
- ^ 3.0 3.1 张庆斌,中国共产党在营口最早建立的党组织,党史纵横1991年05期
- ^ 营口地方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中国营口,2016-06-22
- ^ 5.0 5.1 金石,功垂长白名永存——关俊彦同志在延边的主要活动,载 延边文史资料第三辑,政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5年
- ^ 6.0 6.1 6.2 6.3 6.4 6.5 6.6 金成勋,延边第一个党支部,吉林日报,2011-05-03
- ^ 包尔汉,新疆五十年:包尔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