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否決權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4月6日)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各自擁有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草案的否決權,即使該決議獲大部分成員國支持,常任理事國仍然可以使任何安理會的決議無效。否決權並不妨礙程序上的運作,故此,就算議案很可能被否決,安理會仍可對該議案進行討論。當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時,即行使了否決權;但若常任理事國於投票時缺席或投棄權票,則不視為否決。
歷史
否決權是為了保障聯合國創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的權益而設立。
於1944年的聯合國成立會議上,通過中華民國、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法蘭西共和國應當成為常任理事國。
當時法國已戰敗,被納粹德國佔領,但其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地位、殖民力量和參與盟軍活動的自由法國使法國與其餘四國享有同等地位;而且當時英國积极为法國爭取法國的常任理事國資格,用以对抗苏联。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取代退出聯合國的中華民國政府的中國代表權,繼承其所有權利。
1991年12月27日,俄羅斯聯邦在联合國取代前蘇聯,继承其所有权利。
《聯合國憲章》第27條
根據《聯合國憲章》第27條:
“ | 安全理事會每一理事國應有一個投票權。 安全理事會關於程式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表決之。 |
” |
否決權的行使
歷史上大部分的否決權都是由蘇聯所行使。在蘇聯解體後,美國是行使否決權最頻繁的國家。[1]
至2012年,5個常任理事國共行使270次否決權: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俄羅斯聯邦
在聯合國成立早期,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及後來的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曾多次投反對票,故此他又被稱為「否決先生」(Mr. Нет)。事實上,歷史上近半數的否決權的是由蘇聯行使的──在首10年就行使了79次。莫洛托夫不斷否決接納新成員國,以報復美國拒絕接納蘇聯的盟國。蘇聯解體後,繼承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俄羅斯僅小量行使其否決權。
美國
美國於1970年首次就羅德西亞危機行使否決權,並於1972年起單獨行使否決權,以阻撓制裁以色列的議案通過。自那時起,美國成為最常行使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主要用於否決批評以色列的議案(參見內格羅蓬特主義)。這也是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經常起磨擦的原因,從美國於2003年發動未獲聯合國授權的美伊戰爭可見。
中國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1945年至1971年,安理會的「中國」(China)席位都是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
在此期間,中華民國只在1955年12月13日行使了一次否決權,以阻止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因中華民國宣稱蒙古地區為中華民國法理領土之一部分。直至1960年,蘇聯宣稱若蒙古人民共和國不獲接納成為會員國,它會阻止所有新獨立的非洲國家加入。時值拉攏非洲友邦期間,中華民國政府此後在此議題没有参加投票以表示不滿。
自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於安理會「中國」(China)的議席後,它第一次行使否決權是於1972年8月25日,以阻止孟加拉加入聯合國。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中華人民共和國鉴于当时印度军队未撤出东巴基斯坦,且巴基斯坦并未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投票反对肢解一个主权国家。
- 1972年9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决了英、法等国对索马里、几内亚、南斯拉夫三国反对以色列侵略叙利亚、黎巴嫩的修正案草案。
- 199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
- 1999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半年的决议草案,因为该国近年来频繁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建交断交。
- 2007年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
- 2008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國否决了美国、英国提出的关于津巴布韦问题决议草案。
- 2011年10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 2012年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 2012年7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 2014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2]。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曾10次行使否決權。
中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五個安理會成員國之中,現時使用否決權最少的國家。
法國
法國不常行使其否決權。它在1976年否決承認科摩罗對馬約特島的主權,因當時該島居民公投是否對脫離法國管治。2003年法國威脅美國否決有關美國入侵伊拉克的1441號決議,法、美兩國因此起磨擦;而巴黎由於跟華盛頓和倫敦在此議題上交惡,遂站向北京與莫斯科一邊。
英國
1956年,英國曾與法國聯手否決美國要求兩國自第二次中東戰爭撤兵的議案。但是,當美國依據聯合國大會377號決議召開緊急會議,並通過撤兵決議後,兩國便答應撤軍。英國也曾就羅德西亞獨立問題上行使否決權。
爭議
重組否決權
聯合國安理會內的否決權是否合適,一直引起爭議。主要的論點包括:常任理事國已經不再代表聯合國內最穩定和負責任的成員國,而且否決權拖慢重要的決策過程。
由於安理會成立至今,全世界的政治和經濟形勢已大有改變,有爭論究竟現任常任理事國是否最合適擁有否決權。另一反對現有保留否決權的論點是,它不利於迅速和平衡的政治決策。有言論質疑常任理事國可用否決權作為其盟邦的政治支援,如美國就曾多次否決譴責其盟邦以色列的議案;同理,北京和莫斯科也曾為朝鲜、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委內瑞拉等而對華府和倫敦祭出否決權。
支持保留否決權者相信這對於現今地緣政治仍是必須的;而且就算取消否決權,安理會仍會在全球議題上,受到「少數服從多數」的問題影響[3]。
擴展安理會會席
應否增設常任理事國議席的議題引起熱烈討論,包括新常任理事國應否擁有否決權的議題。現任常任理事國樂意增設議席,但對擴展否決權抱不樂意甚至反對態度,聲稱此舉會癱瘓安理會,使其失去效用。除此之外,由印度、德國、巴西和日本組成的「四國聯盟」反駁說現時的安理會只代表1946年的世界,而非2007年的。此四國聲稱,安理會須代表更多人口,否則會失去重要性,使聯合國淪為國際聯盟般。四國聯盟已展開外交遊說,使更多國家支持他們。
但中國強烈反對印度和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另外朝鮮半島方面也由於歷史因素,傾向於反對日本入常。
而美國只接受日本和另一個非洲國家入常。
而俄羅斯僅支持印度。但巴基斯坦反對,使得該國盟友中國也反對印度入常。
參考文献
外部連結
- Can You Bypass a U.N. Security Council Veto? — Slate雜誌
- 安理会否决权使用情况统计
- Security Council veto power usage — Peace.ca
- 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公开会议上所投的反对票 — 联合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