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綠泥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ric600369留言 | 贡献2017年3月2日 (四) 11:3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綠泥石
基本資料
類別片狀矽酸鹽
化学式(Mg,Fe)3(Si,Al)4O10
(OH)2·(Mg,Fe)3(OH)6
性質
顏色綠色,少數黃、紅、白
晶体惯态塊狀、泥狀、蟲狀
晶系單斜 2/m; 部分 三斜晶矽 polymorphs.
解理{001}良好
断口片狀
莫氏硬度2–2.5
光澤玻璃光澤, 珍珠光澤, 土狀光澤
條痕蒼綠色到灰色
比重2.6–3.3
折射率1.57–1.67

綠泥石(英文:chlorites)為片狀矽酸鹽礦物底下礦物群的其中之一,根據其化學式綠泥石可以被說是已下四種礦物礦或是其礦物亞種的統稱

  • 斜鎂綠泥石(Clinochlore): (Mg5Al)(AlSi3)O10(OH)8
  • 鮞綠泥石(Chamosite): (Fe5Al)(AlSi3)O10(OH)8
  • 鎳鋁泥石(Nimite): (Ni5Al)(AlSi3)O10(OH)8
  • 錳鋁綠泥石(Pennantite): (Mn,Al)6(Si,Al)4O10(OH)8

晶體結構

綠泥石的晶體結構

綠泥石典型的化學式為 (Mg,Fe)3(Si,Al)4O10(OH)2·(Mg,Fe)3(OH)6 該式強調該礦物群的結構。 綠泥石有2:1的夾層結構(2:1夾層為四面體-八面體-四面體之結構,英文取其第一個字簡稱為t-o-t)常常被認為是和滑石結構類似,和其他黏土礦物不一樣的地方式,綠泥石在兩個t-o-t夾層之間多了一個八面體薄層(主要由Mg2+, Fe3+)(OH)6的八面體組成又稱o層,該層的結構被認為和水鎂石(brucite)的結構相似),因此綠泥石結構可以用「...-t-o-t o t-o-t o ...」來解釋,這也是為什麼又被稱為2:1:1的片狀矽酸鹽的原因。 在舊的分類上將綠泥石分為兩個子群體正綠泥石(orthochlorites)和鱗綠泥石(leptochlorites),該做法之所以很少使用是因為「正-(ortho-)」這個字頭會讓將讓人想到為綠泥石應該是單斜晶系而非正方晶系(orthorhombic)感覺上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