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臺灣
外观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 |
世纪: | 19世纪臺灣 | 20世纪臺灣 | 21世纪臺灣 |
年代: | 1920年代臺灣 | 1930年代臺灣 | 1940年代臺灣 | 1950年代臺灣 | 1960年代臺灣 | 1970年代臺灣 | 1980年代臺灣 |
年份: | 1950年臺灣 | 1951年臺灣 | 1952年臺灣 | 1953年臺灣 | 1954年臺灣 | 1955年臺灣 | 1956年臺灣 | 1957年臺灣 | 1958年臺灣 | 1959年臺灣 | 1960年臺灣 |
纪年: | 乙未年(羊年)、中華民國44年 |
政府
- 總統:蔣介石
- 副總統:陳誠
- 行政院院長:俞鴻鈞
大事記
- 美國國務院宣稱:國際任何討論台灣問題之會議,倘無中華民國代表出席,美國決不參加[1]:80。
- 2月8日——蔣中正播告中外,撤退大陳轉移兵力,增強金、馬防務,係配合新戰略,作積極反攻之準備;並斥「臺灣海峽停火」及「兩個中國」之論[2]:593。
- 3月23日——蔣中正對美國《紐約時報》塞資伯格嚴正表示其一定為金馬而戰,決心戰至最後一人[1]:80。蔣對塞資伯格表示,那些在雅爾達會議欺騙他之盟國,現在復建議「從他較前縮小的轄區中再繼續放棄若干地點」表示憤慨。試圖強迫我們不經一戰而放棄沿海島嶼是不公正的。那將違背所有的國際正義和我們盟國的義務。美國不應同意英國對這事的意見,不論美國是否加入防守這些島嶼,他們都不該企圖強迫盟邦自由中國放棄他們。我們的軍隊在任何情勢下都將不從外島撤退,我們將不對任何的壓力屈服。若因我們退出大陳便以為我們將撤退馬祖金門,那是一個錯誤[3]:347。
- 4月3日——美國陸軍部長史蒂文茲(Robert T. Stevens)抵臺[2]:593;蔣介石接見美國陸軍部長史蒂文茲,商談台美有關問題[1]:81。
- 4月4日——美國第十六軍刀機截擊隊自琉球調防台灣[2]:594。
- 4月23日——周恩來提出願與美國談判「台灣危機」之建議,美國堅稱有關台灣任何談判,必須有中華民國參加[2]:595。
- 4月24日——雷福德與助理國務卿勞勃森奉命抵台,4月27日離台返美[2]:595。
- 4月26日——蒲賴德宣布「美國臺灣聯絡中心」正式成立[2]:595。
- 蔣介石總統接見韓國自由黨親善使節訪問團,告以台、韓能堅強合作,東亞必有光明[1]:82-83。
- 孫立人案調查委員會提出調查報告,蔣介石以孫立人抗戰有功,特准予自新,毋庸議處[1]:83。
- 政府宣佈:終止對德戰爭狀態[1]:83。
- 承認越南共和國[1]:83。
- 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否決蒙古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1]:83。
- 與越南建立外交關係,互換使節[1]:83。
- 立法院通過「華僑回國投資條例」[1]:83。
- 蔣介石接見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薩布基等,就當時世局交換意見[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