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十一日,林则徐于西安城告别家人,登程赴戍时创作,共两首诗[1]:714。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最出名的两句诗,被后人传诵不绝[2]:137。
创作背景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二十八日,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流放伊犁,林则徐于七月十四日从镇海启程[1]:671—672,次年五月中旬抵达西安,因病滞留了两个月[1]:710—711。八月十一日,天空放晴,林则徐告别家人,随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聰彝和三子林拱樞登程赴戍,临别前口占了两首诗,出城西去[1]:714—715。十二月十一日,林则徐于漳州旧疾复发,但仍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勉励自己,催促赶路[1]:926。
诗词大意
评价
引用
江泽民
温家宝
温家宝曾在记者招待会上三次提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信念。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任命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回答说[3]:40:
在我当选以后,我心中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2008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任命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后,他再次提及这一诗句[3]:40—41:
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注 1]。
2012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表达自己最后一届任期的心情时说[3]:40:
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
习近平
2013年3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时说[4]:25: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注解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杨国桢. 林则徐传. 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9787010007526 (中文).
- ^ 杨国桢. 林则徐论考.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9 (中文).
- ^ 3.0 3.1 3.2 王春永. 溫家寶總理經典引句解說. 中華書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08-07-01. ISBN 9789622310414 (中文(香港)).
- ^ 安東. 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 中華書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15-03-09. ISBN 9789888310951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