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途川
三途川(三途の川。さんずのかわ、さんずがわ)是东亚民间传说中的河川,出自《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略称:地藏十王经)。认为是阴间与阳世的分隔。也是日本群马县、千叶县等地实在的河川,名称来源和此传说有关。
三途川(冥界)
三途川正式名为“葬头河”,又称作“三途之川”、“三途河”、“三濑川”、“渡川”等,为阳世和阴司的分界线。一般认为是佛教《十王经》的概念,三途川的“三途”,乃出于《金光明经》中的地狱・饿鬼・畜生的三途(三恶道),中国人称之为奈河,上有奈河桥,有牛头马面把守,生前罪恶深重者,将要被推落此河的血污池,受到蛇蝎侵咬。此河又称“忘川”,河水有迷魂作用,是孟婆汤的原料。
一般认为《十王经》在飞鸟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受到信仰是在平安时代末期,实际上是佛教和民间信仰融合的结果。信仰中三途川有地府十王配下的悬衣翁、夺衣婆,他们将死者衣服取下,悬挂于树上,视其轻重,探知死者生前为善或作恶。
日本民间则无奈何桥的说法,说此河并无桥可过,要雇船通过,必须付六个铜钱作为船资,故必须陪葬六文钱,无六文钱的死者,会被剥下衣服代替渡船费。平安时代末期因此把渡船费定为六文,江户时代末期,夺衣婆作为民众信仰的对象,曾引发热潮。
赛之河原
三途川的河原称作“赛之河原”(赛の河原。さいのかわら)(恐山等地存在)。赛之河原是比双亲早亡的子女,为早亡的不孝而受苦的场所。这些子女为完成双亲的供养,在赛之河原堆积石之塔,在塔完成前,鬼会不断的破坏塔,所以“赛之河原”也用在“得不到回报的努力”“徒劳”之意。但是,这些子女最终会被地藏菩萨救济。
赛之河原据说源自京都鸭川和桂川的合流地点“佐比之河原”(さいのかわら),是庶民设立地藏小佛、小石塔送葬的场所,但是,通说是佛教的地藏信仰和民俗的道祖神“赛神”习合的结果。
实际存在的河川
群马县
流经群马县甘乐郡甘乐町的利根川水系白仓川支流的小河川。源自上信越自动车道甘乐PA南侧付近,往北流和白仓川合流。从水源地到白仓川的合流地点约2.5km。
千叶县
千叶县长生郡长南町的河川,一宫川水系一宫川的支流。源自千叶县长生郡长南町,在长南町和茂原市交界付近和一宫川合流。从水源地到一宫川的合流地点约4.5km。
宫城县
流经宫城县刈田郡藏王町的阿武隈川水系浊川支流的小河川。源自宫城县刈田郡藏王町赛之碛付近,往东北在藏王町和柴田郡川崎町的境界付近和浊川合流。流路约1.8km。
青森县
青森县陆奥市的正津川上游的别名。源自灵场恐山所在地的宇曾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