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高等學校講堂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默然(留言 | 貢獻)在2017年8月8日 (二) 03:20 (使用HotCat已移除Category: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已添加Category: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史)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25°01′34.66″N 121°31′36.39″E / 25.0262944°N 121.5267750°E / 25.0262944; 121.5267750
原臺北高等學校講堂,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為臺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簡稱臺北高等學校)講堂。建立於1929年(昭和四年),由當時日本台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井手薰所設計,現列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建築形式
台灣於1919年至1937年間,島上現代建築流行折衷主義,兼具有西洋歷史式樣建築與現代主義建築的特色,在簡潔的現代建築上,飾有歷史式樣的圖紋、元素,日人稱為近世復興式,亦有稱為過渡式樣、近代折衷式樣者,於建築結構及材料都有巨大變革,高等學校、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公會堂等可視為此一時期的代表建築。
臺灣高等學校講堂採用簡化之哥德式建築,正面有突出巨大山牆,採城堡城垛形式,兩側之衛塔則為簡化形式。講堂內部,原屬講壇部份上部建築向後突出,成一半圓龕,後牆仍保有日治時期教育敕語保險櫃。講堂的外牆、女牆上皆有特殊的紋飾。
戰後,高等學校成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校地,原講堂改為禮堂,現正門入口處,嵌有宗孝忱所書岳飛〈滿江紅〉、文天祥〈正氣歌〉。
這是一篇與台灣建築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