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电子游戏/分类指南
本页面是由相关领域维基专题的编者们所撰写,为一篇给予格式上一些建议的论述。 本建议页不属于方针、指引或格式手册,仅代表这篇文章作者们的一些意见。请勇于更新本页,或在讨论页讨论适当的修改。若本页面已被维基社群广泛接受,可提议为指引或格式手册。 |
本页对电子游戏相关分类提出指导意见。游戏条目或需加入其他专题维护的分类,如游戏制作人条目的Category:1975年出生,这些分类相关专题会有更好的解答。
分类状况繁杂恕难一一列举,而且本页不过是篇论述,您的常识非常重要。如有疑问欢迎前往专题讨论。
命名法
分类应与主页面或转换名称之一同名。除分类页命名常规与电子游戏命名常规的精神外,还有如下建议:
- 偏正式分类名中,修饰语一般应和对应条目同名。(如Category:索尼互动娱乐游戏中的“索尼互动娱乐”)
- 除根分类Category:电子游戏的直接子分类外,没有歧义时“游戏”优于“电子游戏”。(如Category:开源游戏而非Category:开源电子游戏)
- 游戏系列分类无主条目时,名称应后缀“系列”二字。
- 厂商游戏分类不区分开发、发行等职能,一律以“<厂商名>游戏”格式命名。(如Category:中电博亚游戏而非Category:中电博亚代理游戏)
为页面分类
建议紧贴条目正文内容增添分类,特别是游戏类型等易引发争议的内容。不过游戏平台等事实明确的分类,即使内文没有叙述也毋须刻意移除。但分类归根结底是服务条目,强烈建议编者加入分类时一并补充正文。
游戏作品条目
“游戏作品条目”指介绍单款游戏的条目,与之相对的是“游戏系列条目”,其名多以“系列”二字作结。虽然当系列条目从缺时,首作条目多会顺带介绍续作资讯,但此时条目主题仍为一款游戏,应只依首作属性加入分类。
作品条目一般应有年份、平台、类型、厂商四大分类;当有对应系列分类时,条目应一并加入此分类,并视情况移除类型和厂商分类。
年份
条目应按游戏正式版本推出年份加入首发年份分类(如Category:2015年电子游戏),游戏演示、抢先体验并不属于正式版本。
西方网络游戏使用正式运营年份,中文网络游戏少有“正式运营”的游戏故以首次公开测试时间为准。
尚未正式发行的游戏需要加入Category:未来电子游戏分类,或者使用{{Future game}}模板自动归类;有可靠来源介绍预定发行年份的游戏可同时加入年份分类;一旦游戏已经正式发行,请将Category:未来电子游戏分类和{{Future_game}}模板移除。
1970年之前的游戏因条目过少,故可直接归入Category:1940年代电子游戏分类;未考据具体年份的也可暂归年代分类,取消发售的游戏无需年份分类。
每个条目只需要一个年份分类,即无需为条目内提及的重制作品加年份分类。
平台
条目应对所有对应平台加入游戏平台分类(如Category:PlayStation 4游戏),预定发售的平台也应加入分类;若游戏仅对应单一平台(街机可除外),请同时加入平台独占分类(如Category:PlayStation 4独占游戏);PC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游戏应填写具体的平台,如Category:Windows游戏而非模糊的Category:电脑游戏。
条目加入外设分类时保留主机分类,如对可用Wii方向盘操控的游戏,条目应含Category:Wii游戏和Category:Wii方向盘游戏两项。但数码销售游戏不重复硬件分类,如Wii Virtual Console游戏只需Category:Wii Virtual Console游戏,不再归入Category:Wii游戏。
对于取消发售的游戏或版本,应使用制作中止平台分类(如Category:制作中止的PlayStation 4游戏)。
有在Steam上发布的游戏可加入Category:Steam平台的游戏分类,即使游戏是发行之后才在Steam上发布的也可以加入该分类。
类型
本章节所言“类型”指射击游戏等游戏性种类,丧尸游戏等主题类型请见下文。
无系列分类的游戏作品应加入游戏类型分类(如Category:动作游戏)。有系列分类的游戏作品,可视情况省略类型分类。例如:铁拳系列核心类型为格斗,属于格斗游戏的《铁拳3》只需归入Category:铁拳系列,不重复添加Category:格斗游戏;最终幻想系列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主,但《最终幻想XV》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故除系列分类外还另需加入Category:动作角色扮演游戏。
条目应直接归入最精确的类型,不重复上位分类。如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条目不需Category:动作游戏或Category:电子角色扮演游戏。交叉类型没有单独分类时,才添加复数的上位分类,如大型多人在线模拟经营类游戏条目归入Category: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和Category:经营模拟游戏两者。游戏可以属于多种类型,此时应按条目叙述,各自加入分类。
厂商
条目一般应有参与厂商分类(如Category:南梦宫游戏),“参与厂商”包括开发商及各地销售(运营)商。和上文介绍的类型分类相似,无需为系列分类中已有的厂商归类。需要注意的是,如遇厂商合并情况,系列分类只归入原厂商;因此若作品合并后有重制,还需注意加入合并后厂商的分类。如光荣游戏《三国志II》虽继承Category:三国志系列而无需Category:光荣游戏分类,但在光荣和特库摩合并后又重制,要另外加入Category:光荣特库摩游戏。
对于独立游戏、开发商无分类,或制作地不在开发商本部的游戏,应加入地域分类(如Category:日本开发电子游戏)。如索尼克系列由日本公司世嘉出品,但在美国制作的《索尼克大冒险2》条目应额外加入Category:美国开发电子游戏。多地开发游戏需处理全部地域分类。
其他分类
除上述主要分类外,根分类前排还列有其他归类。较之常用的有:
- 改编来源分类,如Category:小说改编电子游戏。
- 题材和主题分类,如Category:末日题材电子游戏)。若游戏系列题材共通,此分类只需置于系列分类页,不再为作品条目重复归类。
- 舞台设定分类,如Category:俄罗斯背景电子游戏、Category:2020年代背景游戏。地点分类泛滥,请只为情节主要展开场所分类。若游戏系列题材共通,此分类只需置于系列分类页,不再为作品条目重复归类。
- 叙事结构分类。对情节有实质联系的续作,应按作品发行当时在时间轴的位置,前传、后传或中间篇电子游戏分类。重启作品可加入Category:电子游戏重启作品。
- 引擎或物理引擎分类,如Category:Unity引擎游戏。
- 编程语言,如Category:Lua语言游戏。
- 画面风格分类,如Category:立体平台游戏、Category:卡通渲染风格电子游戏。
- 语言分类,具体即Category:官方中文化游戏。
特殊游戏还应加入以下分类:
- Category:资料片,用于独立资料片条目,不应和Category:有资料片的游戏混淆。
- Category:复刻游戏,用于独立成条的复刻或重制游戏(如塞尔达传说 时之笛 3D)。
- Category:电子游戏合辑,可同复刻游戏分类共用。
系列条目
系列条目和作品条目归类思路类似,但一些分类不适用于系列条目。没有系列条目时,系列作品列表可代为承担分类,如无双系列游戏列表之于无双系列。
- 应当加入
- 同名或对应分类,即“系列分类”,如塞尔达传说系列对应Category:塞尔达传说系列。
- Category:电子游戏跨媒体制作或Category:电子游戏系列之一,和系列分类保持一致。一般而言,跨媒体作品的系列加入前者,只有电子游戏作品的系列加入后者。列表条目仍归入Category:电子游戏系列列表。
- 电子游戏系列首发年份分类(如Category:1999年首发的电子游戏系列)。
- 优先置于系列对应分类,无分类时再置于条目
- 游戏类型分类(如Category:动作游戏),由其他品牌改编的游戏系列可能没有主要类型,此时可不加此分类。
- 厂商跨媒体系列分类或厂商电子游戏系列分类(如Category:卡普空跨媒体制作和Category:卡普空电子游戏系列),按系列有无跨媒体作品加入前者或后者。涉及企业合并的系列只归入原厂商分类,如Category:三国志系列应归入Category:光荣游戏,不加Category:光荣特库摩系列分类。
- 其他系列共通元素,分类法参见游戏作品条目,不再赘述。
- 不应加入
- 游戏平台分类(如Category:PlayStation 4游戏)。游戏平台更多是就作品而非系列而言的,如最终幻想系列有主要游戏类型和厂商,但并没有主要对应平台。即便是目前对应单一平台的系列,未来也可能登陆其他平台。因此系列条目不应加入平台分类。
其他条目
- 人物条目:归入Category:电子游戏产业人物的相应子分类,包括国别、职务、所属公司(含前公司)等。此外还有应加入生卒年、出生地等一般性分类,详见Wikipedia:人物分类方法。
- 企业条目应归入Category:电子游戏公司的相应子分类,包括地域、业务方向(开发商、发行商、运营商)、成立和歇业年分等。
- 游戏机条目应加入Category:电子游戏机相应子分类,即类型、厂商、世代。硬件外设除对应主机分类外,还应在Category:电子游戏硬件中寻找合适分类。
- 单一角色条目应先在Category:电子游戏角色里寻找合适的子分类,无任何分类适用时再归入根分类。此外若Category:各电子游戏作品角色中没有对应分类,请退一步将角色置入所属系列分类。电子游戏组织(如XIII机关)按角色列表分类。
- 游戏类型条目应同时归入Category:电子游戏类型和同名分类。交叉类型游戏还需加入上级类型分类,如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因有Category:动作游戏和Category: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注意该等条目不应归入Category:依类型分类的电子游戏,此分类正如中心语所示,收录游戏作品条目。
- 游戏活动/事件条目应按地域和年份归类。此外Category:电子游戏产业、Category:电子游戏文化和Category:电子游戏活动中或有适用分类。
列表
列表条目应加入Category:电子游戏列表或相应子分类,编者还应拿捏归入其它相关分类。如掌上游戏机列表还应列于Category:掌上游戏机,角色列表亦适用Category:各公司电子游戏角色和Category:各电子游戏作品角色。另如前文所述,未建立系列条目时,系列作品列表可代为承担分类。
非条目
- 模版 - 模版应归至Category:电子游戏模板的子分类下。导航模板、转换组等话题系模版还要归入相应内容分类,如Template:Wii需要归入Category:Wii。
- 文件 - 中文维基本地的电子游戏图片应归入Category:电子游戏媒体文件或其子分类。Category:游戏屏幕截图和Category:游戏封面下属文件应以平台细分;其分类通过版权标签模版加入,具体方法请参阅模版文档。若游戏封面图片适用于多平台,则应补上全部适用平台,而非只列实际截图的平台。Category:电子游戏标志分类系手工加入。此外图片也可归入相应系列分类,但务须添加为分类页加入魔术字
__NOGALLERY__
隐藏版权图片。 - 草稿 - 草稿页不归入分类,需无效化草稿的分类语法。
排序键
分类页项目默认以标题Unicode编码顺序列出,并按首字符分组显示,而排序键可以干涉排序文字。排序键分为两类,魔术字{{DEFAULTSORT:<主排序键>}}
可以变更整个页面的排序文字,若需定义个别分类可用[[Category:分类X|<次排序键>]]
。次排序键常用见系列分类,如F-Zero X 未来赛车条目需为Category:F-Zero系列指定次排序键(如[[Category:F-Zero系列|X 未来赛车]]
),避免系列页面皆以F字头分组。若要条目以“Example”排序,请用{{DEFAULTSORT:Example}}
而非给所有分类加|Example
。
汉字的Unicode顺序无实际意义,且上千种汉字字符也让分组失去意义,故中文维基百科有必要全盘应用排序键。然而仅以汉语拼音或笔画排序不能使各地用户满意,且目前无法为不同用字分别排序,故中文维基百科无系统的排序键方案。电子游戏领域外文事物所占比重较大,有用户建议以原文或罗马字排序,惟此观念并未达成共识,仅供参考。
此外有一些特殊的次排序键。空格用于标记主条目(空格排在第一个),*
用于需要前置的特殊项目,希腊字母Τ
、Μ
、∑
分别用于标记模版、媒体文件、小作品。
分类组织
根分类
电子游戏话题的根分类即Category: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一词有“电子游戏软件作品”和“电子游戏界”两重含义,其下设分类即借排序键分为两块。列于前方的为一系列母分类,名如“依XX分类的电子游戏”或“各XX电子游戏”,其排序键为空格。这批分类按属性归类电子游戏,如Category:各地电子游戏下有Category:德国开发电子游戏,Category:依类型分类的电子游戏收纳Category:动作游戏。非游戏作品条目分类——如游戏系列、产业人物、角色、列表等——尾随其后。列于最后的是维护性分类,包括文件、小作品、模版。
公司
电子游戏事物往往能归咎到公司,故公司分类是类别构建的重要一环。游戏出品公司应建立同名分类,其下设一子分类“XXXX游戏”收录公司游戏作品条目。公司如推出多个系列,还应加设“XXXX系列”或“XXXX跨媒体制作”子分类(二者区别见下)。任天堂等巨头企业还有诸如“XX人物”、“XX角色”、“XX的部门与子公司”等子分类。
系列分类
系列f除非过于冷僻,最少也会有三篇条目(一篇系列条目和两款游戏条目),故系列条目都有对应分类。系列分类虽然以“XXXX系列”命名,但应按有无跨媒体条目分为两种,有者置于Category:电子游戏跨媒体制作,无者放在Category:电子游戏系列。跨媒体系列需再分出子分类“XXXX系列电子游戏”,专门放置系列的电子游戏作品条目。动画、角色等条目有一定数量时也可设立子分类。(如Category:最终幻想系列)
跨媒体系列只需置于“跨媒体制作”和厂商对应分类下(如Category:任天堂跨媒体制作),无厂商对应分类时直接放在公司根分类下。“XX系列电子游戏”和非跨媒体系列分类参照系列条目分类方向,加入“电子游戏系列”、年份、公司、游戏类型等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