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 |
---|---|
主席 | 蔡英文 |
秘书长 | 洪耀福 |
副秘书长 | 徐佳青、高幸雪 |
国会党鞭 | 柯建铭 |
成立 | 1986年9月28日于台北圆山大饭店(38年105天前) |
总部 | 中华民国 台北市中正区北平东路30号10楼 |
智库 | 新境界文教基金会 |
青年组织 | 民进党青年部 |
党员 (2016年) | 20万人[1] |
意识形态 | 派系: 台湾独立 自由主义 大帐篷 进步主义 |
政治立场 | 中间偏右至中间 |
国际组织 | 国际自由联盟 亚洲自由民主联盟 |
官方色彩 | 绿色 |
国会席次 | 68 / 113 [2] |
直辖市市长人数 | 4 / 6 |
县、市长人数 | 9 / 16 |
地方议会席次 | 291 / 907 |
地方乡镇市区长人数 | 54 / 211 |
地方村里长人数 | 390 / 7,851 |
党旗 | |
官方网站 | |
www | |
中华民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 |
---|---|
汉字 | 民主进步党 |
注音 | ㄇㄧㄣˊ ㄓㄨˇ ㄐㄧㄣˋ ㄅㄨˋ ㄉㄤˇ |
台语罗马字 | Mîn-tsú Tsìn-pōo Tóng |
客罗 | Min11-zu31 Jin55-pu55 Dong31 |
民主进步党(英语译名: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DPP)简称为民进党,是台湾政党之一,也是继日治时代的台湾民众党之后第一个实际参政的台湾本土政党,为现时中华民国的执政党。成立于1986年,由党外运动各团体于戒严与党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执政,实现台湾及中华民国历史上首次政党轮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选胜出后,由蔡英文执政。并首次达成同时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门的“完全执政”地位。以民主进步党为首的泛绿阵营,与以中国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并列为台湾两大政党联盟。
历史
1986年9月28日党外后援会推荐大会于台北市圆山大饭店举行,132位与会人士签名组建民主进步党。11月10日,民进党第一届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章、党纲及纪律仲裁办法等议案,江鹏坚当选第一届党主席。在1986年底举行的第一届增额立委、国代选举中,民进党当选23人。1987年11月10日,姚嘉文当选第二届党主席。
1988年10月29日,黄信介当选为第三届党主席。1989年12月2日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当选6席,包括执掌台北县。12月25日,民进党以“总统民选”及“声援许信良”为诉求,发动大规模群众游行。[3]
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当选12席。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陈水扁、吕秀莲赢得总统大选,实现首次“政党轮替”。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陈水扁获得连任,深化台湾的民主改革。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受陈水扁贪污案影响,谢长廷、苏贞昌败选后,再度成为在野党。2014年九合一地方选举中,民进党当选13席。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蔡英文、陈建仁当选第十四任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民进党也赢得立法院行政院等选举,首次实现全面执政。[3]
2017年由于劳基法修法方向多偏向给资方更多弹性空间,被批评是“资进党”[4]。
政治理念
党纲
1988年4月17日,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四个如果”决议文:“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1991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前,民进党正式通过台独党纲,党纲内容正式有主张台独的立场。
民进党在1999年陈水扁正式参选总统后,为求执政的预备,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正式承认中华民国的行政地位,认为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目前依宪法叫中华民国。
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代表党中央发出“一直都捍卫中华民国”的声明,批评中国国民党在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及对话时,只提及“两岸同属一中”而不提及中华民国,没有坚守及捍卫台湾的主权。国民党方面则认为此为选战策略的两面手法,但是亦有部分人士认为此与民进党近年的冻独议题(冻结“台独党纲”)有关[5]。
民进党主张遵循民主与自由的宪政秩序;施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建立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创新精进的教育文化;全球国际的国防外交;以台湾的名义来争取加入联合国;反对中国用文攻武吓胁迫台湾[6]。
意识形态
在民进党党纲里的“基本纲领”中,财政方面提到:“制订合乎社会正义的财税制度,缩短国民所得差距,杒绝贪污浪费,减轻人民税赋负担。重建有秩序的金融制度,以利企业筹措资金,改善民间储蓄收益。”“为避免政治酬庸及市场独占垄断并提高经营效益,应确立公营事业开放民营之原则;部分具有独占或寡头垄断且短期未能开放民营之公用事业,应调整其功能并接受民意机关之严格监督。”,符合中间偏左之政党的“进步主义”和“现代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亦将民进党归类为中间偏左之政党。 然而实际政策走中间偏右的经济自由主义方针。
两岸关系
为了积极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当时以施明德和许信良为首的民进党领导阶层自1995年开始,曾先后提出“大胆西进”、“大联合”、“大和解”等主张。民进党于2000年成为执政党后,党内对于台湾前途及国家定位问题乃至对中经贸政策,在坚持台湾主体性的前提下,呈现多元论述的状态。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于就职典礼演说中提出“四不一没有”主张。2002年8月2日,陈水扁总统在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二十九届东京年会上提出一边一国论。2006年1月1日,陈水扁总统宣布紧缩两岸政策,将由“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转变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2006年1月26日,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就职典礼时,陈水扁总统指示:民进党应进行中国政策大辩论。2006年1月29日, 陈水扁总统在春节谈话中表示考虑是否要废除国统会、废除国统纲领。2006年2月7日,民进党发布新闻稿“迈向正常国家 废除国统纲领”。之后原定3月所举行的中国政策大辩论,由于行政院发布“积极管理”政策,引起预定参加辩论之部分的人选反弹、退出辩论,辩论会因而取消。2007年3月4日,陈水扁总统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二十五周年庆晚宴上,并提出“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没有所谓的左右路线问题,只有独统问题”的“四要一没有”诉求。
2008年大选再度成为在野党后,民进党被指“逢中必反”的中国政策受对部分人批评及诟病[7][8]。2015年2月15日,蔡英文于登记参选民进党总统提名时,并且指出民进党与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巩固国家主权”[9]。
组织机构
全国代表大会是民主进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一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一次,主要职责是修改党纲、党章、选举或罢免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而中央执行委员会则是常设的权力机构,共有委员35人(包括党主席),中执会执行委员(中执委)职务也是各派系竞逐的焦点,委员中14人为常务执行委员(中常委)。
党主席当选方式:
- 在野时为党员直选,任期2年,可以连任1次。
- 执政时由总统兼任,任期则与总统任期相同。
中央评议委员会有委员11人,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由全代会选举产生。中央党部还下设国际事务部、组织推广部、新闻舆情部、社会发展部、妇女发展部、青年发展部、客家事务部、原住民事务部、媒体创意中心等9个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2个会,以及1个民意调查中心、1所党校(台湾民主学院)和1个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民进党也在各地方设立海外党部、地方党部与基层组织。
民进党在史册上最多党员是2009年有党员总数有458,551人,至2012年民进党全国党员总数有335,643人,其中民进党全国党代表共计287人(包括全国各个地区党部284人,劳工党部2人,全国原住民代表1人)。
职位 | 姓名 |
---|---|
党主席 | 蔡英文 |
秘书长 | 洪耀福 |
副秘书长 | 徐佳青、高幸雪 |
发言人 | 王闵生、杨家俍、阮昭雄、黄适卓、邱莉莉、郑朝方、林琮盛、何孟桦 |
当然中常委(9人) | 蔡英文(党主席)、柯建铭、何欣纯、刘櫂豪 、(柯、何、刘为党团三长)、陈菊、赖清德、郑文灿、林佳龙(陈、郑、林为直辖市长)、张花冠(张为县市长互推) |
中常委(10人) | 陈胜宏、林莹蓉、郑宏辉、陈明文、高志鹏、陈亭妃、林宜瑾、黄金春、沈发惠、潘孟安 |
当然中执委(8人) | 张花冠、魏明谷、李进勇、潘孟安、陈光复、林右昌、林智坚、涂醒哲(以上皆为现任县市长) |
中执委(30人) | 赵天麟、吴思瑶、陈亭妃、管碧玲、许西彬、陈明文、王孝维、陈胜宏、汤火圣、郑宏辉、林德福、林莹蓉、王定宇、李昆泽、陈启昱、林宜瑾、蔡宗伦、黄金春、陈茂松、黄俊哲、高志鹏、潘孟安、陈素月、苏震清、陈赖素美、郭昆文、李茂源、张胜富、陈淑华、沈发惠 |
中评委(11人) | 邱议莹(中评会主委)、林宝兴、黄玉缇、陈大钧、曹来旺、李余典、陈宗彦、罗文崇、陈明泽、蔡易余、陈坤荣 |
党职人员[10] | |
政策委员会 | 执行长段宜康;政务首席副执行长赖宇恩;政务副执行长蔡馥仰;政务副执行长张裕仁 |
财务委员会 | 主委陈胜宏;执行长郑伊莉;常务副执行长陈致铮 |
媒体创意中心 | 主任杨缅因;政务副主任翁世豪;罗琼雅;詹贺舜 |
新闻舆情部 | 主任孟义超;政务副主任张志豪;政务副主任杨净淳 |
国际事务部 | 主任罗致政 |
中国事务部 | 主任赵天麟;政务副主任林琮盛 |
组织推广部 | 主任李政毅;副主任吴忠晏;政务副主任林世奇;常务副主任林秀玲 |
社会运动部 | 主任宋岫书 ;政务副主任杨皓茹 |
秘书长室 | 政务副主任谢明甫 |
秘书处 | 主任林秀玲常务副主任廖韶吟 |
青年发展部 | 主任黄守达 ;政务副主任何孟桦 |
妇女发展部 | 主任蔡宛芬 ;政务副主任刘依洁 |
客家事务部 | 主任郑朝方;政务副主任叶辅贤 |
原住民事务部 | 主任黄见德;政务副主任吴郁瑾 |
民意调查中心 | 常务副主任刘秀专 |
台湾民主学院 | 主任吴沛忆;政务副主任林男固 |
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 | 董事长蔡英文;执行长邱义仁;副执行长陈锦稷、廖锦桂 |
中国事务委员会 | 召集人蔡英文 |
新住民事务委员会(12人) | 主席陈凰凤(越南);委员徐佳青、宁家荣(中国,前共产党员)、李孟涵(越南)、洪晶晶(印尼)、许珍妮(泰国)、张义惠(缅甸)、洪玉(柬埔寨)、何景荣(印尼,新住民第二代)、蔡顺柔、陈丽君、何青蓉 |
职位 | 姓名 |
---|---|
台北市党部主委 | 黄承国 |
新北市党部主委 | 余天 |
桃园市党部主委 | 吕林小凤 |
台中市党部主委 | 何明杰 |
台南市党部主委 | 颜纯左 |
高雄市党部主委 | 黄彦毓 |
宜兰县党部主委 | 林进财 |
新竹县党部主委 | 吴传地 |
苗栗县党部主委 | 杜文卿 |
彰化县党部主委 | 黄振彦 |
南投县党部主委 | 陈昭煜 |
云林县党部主委 | 廖丁赐 |
嘉义县党部主委 | 林沐惠 |
屏东县党部主委 | 李清圣 |
花莲县党部主委 | 江淑君 |
台东县党部主委 | 李翠峰 |
澎湖县党部主委 | 黄健忠 |
基隆市党部主委 | 陈东财 |
新竹市党部主委 | 曾资程 |
嘉义市党部主委 | 黄大祐 |
金门县党部主委 | 吴增允 |
劳工党部主委 | 蔡连行 |
连江县审查委员会主委 | 待缺 |
职位 | 姓名 |
---|---|
驻美代表 | 吴钊燮 |
驻美代表处办公室主任 | 彭光理 |
美西党部主委 | 杨琬柔 |
美东党部主委 | 彭良治 |
美南党部主委 | 杨朝谕 |
加拿大党部主委 | 杨超阳 |
大洋洲党部主委 | 郭荣宗 |
东南亚党部主委 | 何素珍 |
非洲党部主委 | 简涌杰 |
拉丁美洲审查委员会主委 | 萧健次 |
欧洲审查委员会主委 | 李勋墉 |
党内派系
民主进步党成立之初,是反国民党和党外人士的联合体,是在野政治明星及地方山头的结合体。由于各领导人政治阅历及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彼此在政治观念,运动路线等方面存有较大的分歧,形成形态各异的诸多山头派系。主要有“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党外编联会)人马形成的新潮流系,“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党外公政会)中“美丽岛连线”人马形成的美丽岛系[11],还有原党外公政会的康系、前进系和超派系等。随着台湾政治形势的发展,各派系势力不断变化,并重新分化组合,康系瓦解,分别被美丽岛系和新潮流系所收编,前进系亦并入美丽岛系。
长期以来,民进党内存在着“新潮流系”与“美丽岛系”之间的较量。两大派系在运动目标,政治路线,以及国民党政权性质和台湾前途走向等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歧异,甚至严重对立与激烈较量。美丽岛系倾向温和,主张体制内抗争,对政治民主化的追求优先于反抗国民党统治,而新潮流系强调对国民党统治体制的抗争和群众运动路线,主张体制改革及政治民主化。美丽岛系对新潮流系掌握中央权力不满,认为民进党“中间路线”的形象严重地影响了民进党得票率的提高,是该党执政的绊脚石。
1990年代民进党曾宣扬“执政优先论”,主张与在野势力和部分反国民党的力量结合,早日分享权力。此外,两派在对待“李登辉情结”,与新党“大和解”,对中国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2006年7月23日,民进党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中,立法委员王幸男提出的“解散派系”提案,在出席的279位党代表中,获得153票赞成票,以过半票数通过。除了禁止以派系名义设办公室、招募会员、对外募款,也规定党内公职人员不得加入派系。解散派系的配套措施,也送全代会议决。但其后仍有新成立或持续存在派系。
派系 | 简介 | 成立时间 |
---|---|---|
美丽岛系 | 曾与新潮流系一起是建党之初的两大派系,黄信介创办《美丽岛杂志》,同年因美丽岛事件被捕入狱。以黄信介、许信良等美丽岛事件当事人为代表,但随着1996年之后许信良的退党、1999年黄信介逝世等因素而逐渐没落,其成员后来转入新世纪办公室或新动力办公室。 | 1984年党外公政会(美丽岛系前身)成立 |
新潮流系 | 从民进党成立之前就存在的派系,以《新潮流杂志》的编采与撰稿人为班底组成,该派系早年的主要政纲为中间偏左、群众运动路线以及社会民主,近年则以务实为导向;明确的政纲与强而有力的派系纪律,使该派系成为党内最具实力的派系。代表人物有前任行政院副院长的邱义仁、前台湾证交所董事长吴乃仁、前立法委员洪奇昌等。 | 1983年党外编联会(新潮流前身)成立 |
福利国连线 | 代表人物由前民进党主席暨前行政院院长谢长廷、前海基会董事长张俊雄等人。 | 1992年谢长廷结合尤清、苏贞昌、姚嘉文成立福利国连线,2006年解散后,内部分裂为以谢长廷为首的“谢系”及以苏贞昌为首的“苏系” |
正义连线 | 1992年由陈水扁所创,是陈水扁在党内的主要力量,除了陈之外,还有前立法委员沈富雄、现任立委高志鹏等人。 | 1992年陈水扁成立正义连线 |
新世纪国会办公室 | 以前任海基会副秘书长、民进党的建党元老之一张俊宏为领军。 | 1998年张俊宏率美系中壮派党公职另组“新世纪办公室” |
新动力国会办公室 | 以曾任立委的许荣淑为代表(许于2009年成立人民最大党)。 | 1999年许荣淑结合剩余美系山头成立“新动力办公室” |
绿色友谊连线 | 代表人物陈胜宏是绿色友谊连线创设派系时的总召。 | 2004年以陈胜宏为首,召集过去部分美系人马成立“绿色友谊连线” |
主流联盟 | 主流联盟召集人、代表人物蔡同荣。 | 2000年陈水扁掌权后,蔡同荣结合福利国连线、正义连线及新世纪、新动力部分等势力,形成松散的主流联盟 |
台独联盟 | 主要是1998年后返台的海外“台独”人士,以民进党副秘书长李应元为代表。 | 1978年“台湾党外助选团”成立,1987年改名为“台湾独立建国联盟”,1988年独盟返台,逐渐形成党内第三势力,1996年底,独盟主张激进台独另组建国党 |
一边一国连线 | 以立委许添财及陈唐山和陈致中为首的次团。 | 2010年由陈致中主导组成“一边一国连线” |
GoGoGo连线 | 以吕秀莲为代表的政治联盟组织。 | 2010年由前副总统吕秀莲主导组成“GoGoGo连线” |
正常国家促进会 | 简称正国会,由原本游锡堃所领导的游系改组,并与谢系等友好派系所属成员共同合作,为现今仅次于新潮流系的第二大派系。[12]目前主要领导人为台中市市长林佳龙,兼任台湾智库董事长,两者关系密切。 | 2016大选后,主要由游系改组而成,并与谢系合作而形成的新兴派系[13] |
新未来智库 | 起先是由苏系立委成立联合问政办公室和长期与苏贞昌友好的幕僚智囊筹组新未来智库。[14]也延续苏系长期与新系友好合作的情势。[15] | 2016大选后,由苏系立委及幕僚团队所组成 |
参与的主要选举
立法委员选举
选举名称 | 得票率 | 当选席次/总席次 | 席次百分比 |
---|---|---|---|
1986年第1届(增额) | 25.16% | 12席/73席 | < 16% (注) |
1989年第1届(增额) | 28.29% | 21席/101席 | < 21% (注) |
1992年第2届 | 31.03% | 51席/161席 | 32% |
1995年第3届 | 33.17% | 54席/164席 | 33% |
1998年第4届 | 29.56% | 70席/225席 | 31% |
2001年第5届 | 33.38% | 87席/225席 | 39% |
2004年第6届 | 35.72% | 89席/225席 | 40% |
选举名称 | 区域得票率 | 区域当选席次 | 政党得票率 | 不分区当选席次 | 合计当选席次/总席次 | 席次百分比 |
---|---|---|---|---|---|---|
2008年第7届 | 38.17% | 13席 | 36.91% | 14席 | 27席/113席 | 23.89% |
2012年第8届 | 44.45% | 27席 | 34.62% | 13席 | 40席/113席 | 35.40% |
2016年第9届 | 45.08% | 50席 | 44.06% | 18席 | 68席/113席 | 60.17% |
注:
- 1989年之前为第1届立法院,仅有增额立委部分定期改选,俗称“万年国会”的中国各省份选出的第1届立委全数自动留任与递补,不必改选。因此民进党在立法院内所占的整体席次比例,远远低于选举所得之比例。立法院自第2届之后始全面改选,所有席次均由选举产生,包括以区域与原住民立委单一选票的政党得票率,来分配政党不分区立委名额。
- 第5、第6届立法委员选举,取得立法院第一大党,但泛蓝阵营仍掌控立法院多数主导权。
- 第7届立委选举起,适用2005年6月任务型国民大会之修宪规定,立委人数减半,并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两票分别决定区域及原住民立委,以及不分区立委。
- 第7届立委选举为创党后,历次选举最大败选,也是民进党在立法院内所掌握席次,首度降低至国会全面改选前的比例。
县市长选举
历次选举名称 | 得票率 | 当选席次 |
---|---|---|
1989年第11届 | 38.34% | 6 |
1993年第12届 | 41.03% | 6 |
1997年第13届 | 43.12% | 12 |
2001年第14届 | 45.27% | 9 |
2005年第15届 | 41.95% | 6 |
2009年第16届 | 45.32% | 4 |
2014年第17届 | 48.75% | 9 |
2018年第18届 |
- 第13届县市长选举,首次超过中国国民党的县市长席次,“绿色执政”下的人口占全台湾总人口的71.59%
- 第15届县市长选举,仅获得6个席次,连同高雄市,全台湾执政县市共7席。
- 第16届县市长选举,获得4个席次,连同宜兰县,全台湾执政县市共8席。
- 第17届县市长选举,获得9个席次,连同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全台湾执政县市共13席。
直辖市长选举
历次选举名称 | 得票率 | 当选席次 |
---|---|---|
1994年第1届 | 41.50% | 1/2 |
1998年第2届 | 47.30% | 1/2 |
2002年第3届 | 42.95% | 1/2 |
2006年第4届 | 45.15% | 1/2 |
2010年第5届 | 49.87% | 2/5 |
2014年第6届 | 47.97% | 4/6 |
2018年第7届 |
- 台北市除1994年执政4年后,1998年至今未能执政。
- 高雄市自1998年开始执政至今。
- 台北县改名新北市,并于2010年升格。
- 台中县市于2010年合并升格。
- 台南县市于2010年合并升格。
- 高雄县市于2010年合并升格。
- 桃园县改名桃园市,并于2014年升格。
省长选举
台湾省选举 | 省长候选人 | 副省长候选人 | 得票率 | 得票数 | 当选 |
---|---|---|---|---|---|
1994年 | 陈定南 | 苏贞昌 | 38.72% | 3,254,887 |
- 仅民主进步党提名副省长候选人,其他候选人并无此做法。
- 台湾省长选举仅一届,在宪法增修后随即精简省组织,改以中央派任省主席。
总统选举
选举名称 | 总统 候选人 |
副总统 候选人 |
得票率 | 得票数 | 当选 |
---|---|---|---|---|---|
1996年第9届 | 彭明敏 | 谢长廷 | 21.10% | 2,274,586 | |
2000年第10届 | 陈水扁 | 吕秀莲 | 39.30% | 4,977,737 | |
2004年第11届 | 陈水扁 | 吕秀莲 | 50.11% | 6,471,970 | |
2008年第12届 | 谢长廷 | 苏贞昌 | 41.55% | 5,444,949 | |
2012年第13届 | 蔡英文 | 苏嘉全 | 45.63% | 6,093,578 | |
2016年第14届 | 蔡英文 | 陈建仁 | 56.12% | 6,894,744 |
注释
参考资料
- ^ 民进党爆入党潮 上半年申请人数是去年14倍.自由电子报
- ^ 无党籍立委赵正宇加入民进党团运作,因此立院党团共69人
- ^ 3.0 3.1 苏贞昌. 民主進步黨簡介. 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 [2016-07-26].
- ^ 修一例一休遭批资进党 赖清德:没有独厚哪一方
- ^ 民进党:一直捍卫中华民国存在 2015-09-08
- ^ 民主進步黨-綠色執政品質保證. Dpp.org.tw. [2017-05-23].
- ^ 綠「逢中必反」民調四成不滿. 苹果日报 (台湾). 2014-03-14 [2014-03-14].
- ^ 自家民調/民進黨逢中必反 4成民眾最不滿. 联合报. 2014-03-14 [2014-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7).
- ^ 與國民黨最大不同?蔡英文:鞏固國家主權 - 自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16-12-19 [2017-05-23].
- ^ 民主進步黨新任黨務主管及發言人記者會新聞稿.
- ^ 李敖. 阿扁的4條路. 劲报. 2001-08-25 (中文(台湾)).
- ^ 林佳龙正式成游锡堃系掌门人 新新闻2016-05-04
- ^ 蔡英文登基在即民进党内却暗潮汹涌新华澳报2016-04-21
- ^ 苏系成立新未来智库 与联合问政办公室搭配运作联合报2016-07-24
- ^ 新北主委投票-苏贞昌现身挺陈文治世界新闻网2016-05-21
相关学术研究书目
(按作者汉语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 陈信杰,2000年,《民主进步党的创党过程:外省菁英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范云,1994年,《民主进步党地方党部的组织与动员网络的分析》,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郭正亮,1998年,《民进党转型之痛》,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黄德福,1992年,《民主进步党与台湾地区政治民主化》,台北:时英出版社。
- Hwang, Ching-chane. 1995. Entrepreneurial Theory of Opposition Movements in One-party Dominant Quasi-democratic Countrie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林佳龙,1988年,《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群众基础:台湾选民政党支持的比较分析(1983-1986年)》,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林魏立,1989年,《反对势力与“台湾意识”之研究:民国七十六年九月至七十八年二月民进党个案分析》,国立政治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
- 柳金财,1998年,《大胆西进?戒急用忍?:民进党大陆政策》,台北:时英。
- 齐光裕,1996年,《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民国卅八年以来的变迁》,台北:扬智。
- Rigger, Shelley. 2001. From Opposition to Power: Taiwan'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Boulder, Colo.: L. Rienner Publishers.
- 吴俊德,2001年,《民进党统独论述之分析》,私立东吴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叶欣怡,2001年,《中间偏左与民进党转型》,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关连项目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繁体中文)(英文)(日语)
- 民主进步党的Facebook专页(繁体中文)
- 民主进步党的X(前Twitter)账号(繁体中文)
- Template:Google+(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