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
語言 | 50多種,其中20種可用於電腦版 |
---|---|
成立 | 2006年4月 |
總部 | |
創立者 | Daniel Ek, Martin Lorentzon |
執行長 | Daniel Ek |
產業 | 音樂 |
服務 | 音樂串流 |
員工 | 1,500+[1] |
網址 | spotify.com |
註冊 | 必要(註冊時) |
使用者 | 1.4億使用者以上[2] |
推出時間 | 2008年10月7日 |
現狀 | 在線 |
Spotify(中文名:聲田)是一個起源於瑞典的音樂串流服務,是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提供包括Sony Music、EMI、Warner Music Group和Universal四大唱片公司及眾多獨立廠牌所授權、由數位版權管理(DRM)保護的音樂[4],使用使用者在2017年6月已經達到1.4億以上[2]。
該公司以一種免費增值的企業型態創立,提供兩種等級之串流音樂:Spotify Free(160kbit/s)和Spotify Premium (320kbit/s以上)。付費版的Premium訂閱(全球價錢均不同,美國之定價為美金$9.99/每月)全程沒有廣告,提升了音樂音質外,更允許該訂閱使用者可以下載進行離線收聽。另外,有家庭版Premium訂閲,可以供六個帳號使用,功能一樣,但價錢不同(全球價錢均不同,香港之定價為港幣$58/月,而臺灣為臺幣$149/月)[5]。支援多種裝置,包括Windows、macOS、Linux電腦,和Android、iOS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
不同於店內購買或下載銷售每首歌曲或專輯是支付固定的價格,而Spotify支付演出者的金額基於市場份額,為歌曲的音訊流在總歌曲中的點擊率和播放次數比例,每次播放大約為0.04-0.1 美分。Spotify的營收來自兩個方面。其中,免費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而付費服務的收入來自Spotify Premium使用者每月支付的費用。
技術資訊
Spotify的軟體是專有的 ,並且使用數位版權管理(DRM),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使用,系統將在使用者點選歌曲時,找出儲存在手機或電腦桌面已經加密的音樂進行播放。其中,會限制播放期限(例如:七天免費試用,只可七天內離線下載,而其後必須升級為Premium。[6]
音訊串流使用「Ogg Vorbis」格式有3個音質等級:Spotify Mobile Q3(96kbit/s),
Spotify Free Q5(160kbit/s),[7]
Spotify Premium Q9(320kbit/s)[8]。
Spotify有265毫秒或390毫秒本機的暫存播放延遲[9]。
Spotify目前尚在測試「Spotify Hi-Fi」,採用「FLAC」格式的CD音質音樂(16bit/44.1kHz)和高解析度音訊Hi-Res音樂(24bit/96kHz或24bit/192kHz)服務,每月需多付費 5 到 10 美金,目前僅在歐美地區提供服務[10]。
高速暫存的大小和位置是可以組態的。建議電腦要有1GB或更多的硬碟空間。[11]在OS X上,需要一個G4處理器或更高版本。 使用者必須建立一個Spotify帳戶或用Facebook帳戶登入來使用該軟體。此帳戶可以在多台電腦中使用,但音樂播放時只能限制在任一個裝置上。
到了0.4.3軟體版本,它可以播放電腦儲存的MP3和AAC音樂檔案。
除了在電腦或手機播放,Spotify也可透過藍牙在一些廠牌的車載娛樂系統中操作播放,例如福特SYNC系統。
商業模式
Spotify採用免費增值模式(基本服務是免費的,而附加功能是透過付費訂閱提供)。Spotify靠流媒體訂閱Premium使用者和第三方的廣告來做為其營收收入。
訂閱
Spotify鼓勵人們為音樂付費,並以使用者訂閱作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訂閱使用者去除廣告和限制,並增加了更高音質的歌曲為320 kbit/s。另外,Spotify計劃在2017年中推出Hifi音質的訂閱服務,費用為5美元至10美元一個月.(在基本月費內添加)[12]訂閱付費使用者還允許無限制的在手機行動裝置上使用,以及離線撥放和播放清單的線上訪問。
Spotify為新使用者提供的Premium功能免費試用30天。使用者必須輸入信用卡或其他付款資訊來訂閱,以避免支付進階功能到試用期結束之前,可以隨時終止其訂閱。
Spotify為藝術家聲稱,「與一個Spotify的付費使用者和美國音樂消費者購買音樂的平均花費相比的多」,以確定美國平均支付聽者的年度價值為美金$120元。該網站還聲稱,「一個Spotify的使用者比普通成人非Spotify的美國音樂消費者更多,相當於1.6倍的金錢支付。」
BBC音樂周刊主編Tim·Ingham說:「不像購買CD或音樂下載,串流音樂不是一次性支付金錢給音樂人,而是每一天數以億計正在點擊撥放的串流音樂流,迅速的提供音樂人所需要的潛在收入。這些收入提供音樂人穩定而長期的收入來源」。[13]
廣告
Spotify為免費使用者提供七種不同類型的廣告,在他們的廣告規格描述:音樂廣告、顯示廣告、廣告商廣告、首頁廣告、品牌化播放清單、燈箱和廣告商的網頁[14],這些廣告的尺寸,類型和使用者參與度有所不同。音樂商業廣告執行最長30秒在串流音樂歌曲之間。[15] 顯示廣告,廣告牌,燈箱及活動和非活動使用過程中出現。
2009年2月,非付費使用者的廣告為15秒[16]。2009年5月,Neowin網站報導這已經上升到約30秒[17]。
服務地區
亞太地區 | 歐洲及中東地區 |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 北美地區 |
---|---|---|---|
另外Spotify計劃2017年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 俄羅斯、 印度推出,並在當年上市。
爭議
Spotify和其他串流媒體行業共同面臨著,因為串流媒體造成專輯銷售下滑,導致演出者聲稱得到不公平的工作報酬作等一些批評。Spotify會與藝人進行收入分為3:7,即為唱片公司和藝人獲得收入的70%,而Spotify抽30%。Spotify會將應支付的版稅全部一起透過演算法去計算,每位藝人應當獲得多少的比例。解釋起來很簡單,但操作時並不容易。[1],除了上述的版稅支付差異之外,唱片公司和藝人還認為,免費服務帶來了更大的問題,因為Spotify為這類服務支付的版稅太低。
但Spotify亞太區總監Sunita Kaur澄清,Spotify取得授權只面對著作權所有人,如唱片公司、廠牌、發行單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等居中、匯聚內容單位,Spotify也只會與匯聚所有音樂著作權、將音樂數位化的著作權所有人進行分潤。Sunita Kaur強調平台不會直接面對音樂人、樂團或創作者,是由這些著作權所有人自行與音樂人協商分潤,Spotify一直以來都無從置喙。而Spotify近年都如實支出七成以上的營收都作為權利金,支付給著作權所有人;所以在著作權所有者與音樂人之間如何溝通分潤、比率,並不是Spotify卸責,是因為此類合議行為平台根本無權居中干涉。「Spotify為求公開透明,自2013年開始便提供上架的音樂人申請帳號進入後台、瀏覽Dashboard的服務,讓音樂人直接了解自己的作品被串流的次數等數據,方便與權利所有人進行款項核對,音樂人有所疑慮皆可主動申請此項服務。[18]
參考資料
- ^ Interview Insider: How to Get Hired at Spotify.
- ^ 2.0 2.1 付費用戶持續上升!Spotify 每月活躍用戶突破 1.4 億人. unwire.hk. 2017-06-16 [2017-06-16].
- ^ spotify.com – Traffic Details from Alexa. Alexa Internet, Inc. [10 October 2014].
- ^ Orlowski, Andrew. Spotify, DRM and the celestial jukebox. The Register.
- ^ Spotify Premium.
- ^ Spotify®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Use.
- ^ Spotify FAQ. Spotify. [16 March 2009].
- ^ Sehr, Andres. Bumping up the bitrate. Spotify. 25 June 2009 [26 June 2012].
- ^ Kreitz, G.; Niemela, F. Spotify – Large Scale, Low Latency, P2P Music-on-Demand Streaming (PDF). 2010 IEE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er-to-Peer Computing (P2P): 1–10. 25–27 August 2010. doi:10.1109/P2P.2010.5569963.
- ^ Spotify 推出 Spotify Hi-Fi 無損音質串流服務,每月僅需10美元、還有黑膠唱片曲目可選
- ^ Spotify Brings Free Music To Mobile Devices. [11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14日).
- ^ Spotify Bitrategate, The Story So Far. Spotify Classical Playlists (blog). ulyssestone (pen name). 18 July 2011 [18 July 2011].
- ^ Spotify reveals artists earn $0.007 per stream. The Guardian. 4 December 2013 [4 December 2013].
- ^ Spotify. Spotify Ad Specs. Spotify. Spotify. [4 June 2014].
- ^ Spotify. Spotify Audio Ads. Spotify. Spotify. [4 June 2014].
- ^ Neil McCormick. Make way for Spotify: a big digital jukebox in the ether. The Telegraph (London). 24 February 2009 [4 December 2013].
- ^ Elliot Harrison. Spotify review: The iTunes killer?. Neowin. Neowin LLC. 2 May 2009 [4 December 2013].[永久失效連結]
- ^ 亞太區總監澄清迷思:音樂人能否賺得合理收入 並非 Spotify 能力所及. 吹音樂. 2016-06-07 [2016-08-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