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堵車站

坐标25°5′49.92″N 121°42′56.44″E / 25.0972000°N 121.7156778°E / 25.0972000; 121.71567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楊頡留言 | 贡献2018年1月9日 (二) 06:09 客運:​增加內容)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七堵車站

Qidu Station
位置基隆市七堵區長興里東新街2之1號
地理坐标25°5′34.58″N 121°42′50.94″E / 25.0929389°N 121.7141500°E / 25.0929389; 121.7141500
运营者臺灣鐵路管理局
途经线路縱貫線
基隆輕軌(計畫中)
距离6.0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半路堤式地面車站
站台島式月台四座
其他信息
车站代码094
电报码ㄑㄉ
车站等级一等站
历史
启用日期縱貫線:1891年10月20日
基隆輕軌:預定於2022年通車營運[1]
進出人次
  • 11,521[2],第26名(2023年)
位置
地图

七堵車站位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七堵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鐵路車站。七堵車站是劉銘傳鐵路[註 1]的中途站,當時在本站現址設立八堵站總督府將清代鐵路改線後,1897年改稱七堵站[4],並同時興建木造站房[5]:20。1899年八堵車站設立後改稱七堵站。1966年鐵路局在七堵車站設立七堵調車場,由於站場不敷使用,將本站分割成前後兩站,原站作為停靠北上列車的「前站」,在東邊距700m[6]:89長興里另興建的停靠南下列車「後站」[5]:20,前後站之間以地下道相通。因這個局面經常造成旅客的不便,在臺鐵地下化工程七堵調車場整建計畫中,將前後站進行合併,並在後站站址改建新站房及月臺,於2007年啟用,前站則遭到廢止後,接下來前後站合併且配合台鐵大改點之後本站正式取代松山車站成為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起點和終點。七堵車站是縱貫線對號快車的主要起、終點站,不僅是七堵區的交通樞紐,也是鐵路局唯一擁有4個月台的車站[7]。後七堵車站至南港車站之間的路段增建第三軌(實際未進南港站區,在北邊一點匯入),舒緩早已過載的運量。

歷史

雨中的舊站房背面。
舊站房月台。
七堵鐵道公園解說牌,介紹舊站房附近的植物,有山櫻花南天竹春不老榕樹胡椒木樟樹。該面解說牌稱站房完工於1912年。

分割前

清代

光緒十三年(1887年)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由於商務與軍事考量[8][5]:8,且為建造台灣省城時便於運輸建材[8],上《擬興修臺灣鐵路摺[5]:9,奏請清政府興建台北至台南的鐵路。5月20日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並立即動工[5]:9由台北經~基隆段鐵路[5]:8,是繼唐胥鐵路後中國第二條官辦鐵路[9]:45。同時發行鐵路股票至南洋招募基金[6]:74。十七年(1891年)10月20日基隆~水返腳(今汐止)段鐵路通車,於七堵前站站址設八堵站。十九年(1893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因資金不足與工程艱鉅[9]:45,中止鐵路鋪設至台南的計畫[6]:73。1月23日台北至新竹段鐵路通車。雞籠~新竹段鐵路總長106.1km[6]:73,每日僅往返兩班列車。[6]:9

日治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甲午戰爭時清兵為阻擋日軍前進而破壞鐵路,後日軍南下時陸續進行搶修[10]。6月9日基隆至臺北的鐵路恢復運轉,作為軍事運輸之用[11]:54。9月臨時臺灣鐵道隊抵達基隆[12]:117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臨時臺灣鐵道隊鑑於清朝所建的鐵路蜿蜒迂迴,將劉銘傳鐵路大幅改線[13]:150。7月公布民眾乘車許可[12]:117。於基隆~新竹段每日往返兩班列車,後增加為往返四班[6]:79。三十年(1897年)5月26日在原八堵站址設立七肚站[14]:27,為乙等站。恢復貨運業務。8月11日恢復客運業務。基隆~台北間每日往返三班列車,中午則配合輪船啟航時間加開往返一班[14]:27。三十二年(1899年)7月20日於基隆~七肚間設立八堵臨時車站,同時七肚站改名七堵站[14]:27

前、後站

1968年開始興建七堵調車場[6]:89。1970年4月30日開始興建七堵後站[15]。1971年1月24日七堵後站完工啟用[15]。2月9日北上、南下列車臨時遷至後站營運[15]。1972年站內路段實施鐵路電氣化。1月7日北上列車遷回前站,前、後站業務正式分拆[15]。3月1日七堵調車場啟用。1973年1月興建七堵貨櫃站。1978年10月31日國道一號完工通車,造成長途旅客流失。1984年增停復興號。1990年6月1日升等為一等站,但前站業務以甲種簡易站型式辦理。8月1日七堵調車場與本站合併。1993年11月16日增停莒光號(41次)[15]。1995年前站木造站房進行翻修,失去原有的風貌。1999年3月增停自強號(2003次及2009次)[15]。2005年8月3日七堵調車場改建啟用。同時南下列車改經新站房,後站同時停用。同月後站站房拆除。[15]

合併後

2007年1月21日於原後站址改建的新場站正式啟用,前站隨之廢止。同時發行1000套紀念車票[16]。2008年1月31日新站第一月臺啟用。5月15日配合鐵路局改點,本站取代松山車站成為縱貫線主要對號快車的發車和終點站。8月1日開放使用悠遊卡等電子票證。2010年7月28日前站舊站房由基隆市文化局指定為歷史建築。2013年4月26日新站西出口啟用。

車站構造

現況

站房,其上可見藝術作品「世紀樞紐」。
鐵路警察局七堵派出所。
舊站房。
舊站房背面。

站房

七堵車站位於自治街地下道西側,東興街與光明路間。站房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樓高四層,由毅成建設承建。一、二層為售票大廳,三、四層供規劃為社區活動中心使用,月台層位於第三層[17]。大廳內有鐵路警察進駐的鐵路警察局七堵派出所。旅客服務通道內設有服務台手機充電站,二樓設有閱覽室並展示車站的歷史沿革。因周邊地形有所起伏,車站中心兩側地勢較低,七堵車站為半路堤式車站大廳設於月臺區下方。

七堵調車場

月台區北側為七堵調車場,簡稱「七調」。七堵調車場於1965年開始測量,1968年動工興建,並於1972年竣工使用,主要的業務是對貨運列車實施調度與編組。後因鐵路貨運量需求大減,1990年將七堵車站升為一等站,以便辦理七堵調車場移交事項。同年8月七堵調車場脫離台北運務段管轄,併入七堵車站管理。1994年改建為平面式調車場駝峰式調車場的設備與號誌樓亦陸續拆除,同時S400型柴電機車也成為七堵調車場作業時的專用車種[15]南港專案實施後七堵調車場改以客車調車為主,用以取代南港調車場。貨車調車則萎縮僅剩行控中心以西少數股道,部份轉移至五堵貨場

七堵調車場啟用時,係採用駝峰調車設備,其特徵為在車場中間有一座隆起的小坡。調車作業設有自動分類裝置及車輛自動減速器,按車輛重量自動調整至其應行減低之速度,每日約能調度2400輛車。而號誌設備均集中在號誌樓內的表示盤上,以便控制場內設備狀態與路線的應用情況,也可減少調車時必須進行的多方聯繫。[15]

貨運列車駛入到達線後,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經過車截處理,並將貨車種類、號碼、裝載狀況以無線電車號室報號,計劃人員將列車摘解內容以分解單傳送調度員。貨車發車時,輸送中心將停留分解線群之貨車,依運向別實施過濾計劃,以編組單傳送至編組運轉室,按上、下行別進行編組,此時車長亦需出場,施行列車檢點,並與司機互相通報,並以地上揚聲器通報位於號誌樓副站長,轉報調度員指令開車。

貨運專列到達時,七堵調車場丙工作班即依據編組單,將貨櫃車、軍運列車分別調移至貨櫃、軍事運輸專用線,水泥斗車砂石車調移至五堵貨場相關股道卸貨。七堵調車場亦辦理貨車修護,每日分中午、傍晚兩次將檢修完畢的貨車調出,並將待修車全數調進,週而復始,每日工作量約50輛左右。

七堵調車場曾保存過許多珍貴的車輛文物,如大物車R0型柴電機車花東線LDH200型柴液機車信大水泥貨車移動機[12]:22

七堵車站軌道配置圖: 七堵車站軌道配置圖

月台

第二月台。
仍在營運時的七堵前站。

原七堵後站僅有一座島式月臺,於南港專案中改建為島式月臺四座。其中第一月台供南下、第二月台供北上列車停靠,南港~七堵間的三軌分別對應1B、2A與2B月台。南下列車主要停靠1B月台,北上列車主要停靠2B月台,2A月台則提供列車通過[7]。第二月台南端有一小月臺,供基隆往返宜蘭線、或平溪線之間的區間車使用。在第一、二月台的通道層有類似馬路的行人專用號誌,平時為綠燈,只有列車發車時變為紅燈。第三月台月台主要是停靠縱貫線始發列車,而以本站為終點的列車也會駛抵第三月台。第四月台只有少數列車停靠,4B月台則沒有客運列車停靠。[7]

月臺路線配置
1
2
1A
1B
西部幹線(逆行) 臺北臺中高雄屏東潮州 方向
(包含來自東部幹線的直通列車)
東部幹線(逆行) 臺北樹林臺中臺南 方向(從花蓮臺東上行之列車)
3
3A
4
2A
2C(P3A)
2B
西部幹線(順行) 八堵基隆 方向
東部幹線(直通/跨線順行) 宜蘭蘇澳花蓮臺東方向
東部幹線(順行)往基隆區間車 宜蘭蘇澳花蓮 發車往 基隆 方向
西部幹線(逆行發車)晨間一部分區間車 臺北桃園苗栗 方向
5
6
3A
3B
西部幹線(逆行發車) 臺北高雄屏東 方向
東部幹線(順行)一部分區間車 宜蘭蘇澳 方向(限 3A 月台)
東部幹線(逆行)、一部分往基隆區間車 由 宜蘭、蘇澳、花蓮 發車往 基隆 方向(限 3A 月台)
7
8
4A
4B
西部幹線(順行到達) 往 小月台(員工月台)、七堵調車場(入庫)方向
西部幹線(逆行發車) 往 臺北、苗栗、臺中、高雄 方向

前、後站時期

七堵前站

七堵前站
七堵驛
被指定為基隆市歷史建築的七堵前站舊站房。
位置 臺灣基隆市七堵區光明路23號
材料黑瓦檜木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日治時期
公众参观開放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10:00-16:00
參觀費用:免費
使用者台灣鐵路管理局
所有者國有
官方名称七堵前站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車站
詳細登錄資料

七堵前站舊站房原位於基隆市七堵區光明路底。七堵車站改建時,南下與北上的軌道分軌,前站僅通過至基隆宜蘭線的列車,後2007年停用。停用後的七堵前站移交基隆市文化局,經評估可忠實重組。遂將拆下的建材仔細編號,加上少部分新建材後,北移數公尺依原樣重建[3]:44,門牌為「七堵區光明路23號」[a]。並在周圍興建七堵鐵道公園,建立「七堵鐵道公園」石碑與火車意象造景,並在舊月台南側放置200300400600四種小型貨櫃車[18]。在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外,更提供遊客一個兼具文化與休憩功能的景點[19]。車站原址則改建為車道涵洞出入口[3]:44[14]:27。2010年7月28日舊站房由基隆市文化局指定為歷史建築

舊站房建造的年代不詳[7],現場解說牌僅稱其為1900年代落成[b],但另一面解說牌稱站房建於1912年。舊站房為日式木造風格,屬於和洋混合建築[註 2]。屋頂覆以木造淋雨板與日式黑瓦[22]:58,具有切妻造的樣式[b],東側形成入母屋造樣式[註 3],與香山車站同為鐵路局現存車站僅有的兩例[5]:20。偏西的入口上方建有博風板且向兩側延伸屋簷。站房月台側伸出屋簷形成迴廊,並延至西側,加上東側的倉庫空間與入母屋造頂,形成不對稱的外貌。部分牆壁內層用桂竹片編成十字型的籬笆,以黃麻稈固定,然後裹上稻稈黏土的混合物。分別塗上一層與黏土和白灰合成的塗料後,最後在外層塗上白灰與絨麻。窗戶採用日式橫拉窗,開窗面積大,室內採光良好[22]:58。整修後的站房仍保留營運時使用的英文站名與鐵路局標誌燈箱。站房原為淺綠色塗裝,經過1995年整修後,外牆改漆為白色。同時黑瓦屋頂換為鐵皮,入母屋造結構遭到破壞,站房外圍的木柵欄亦遭拆除,換成一堵水泥牆,古樸風貌盡失[5]:20、21。站房東側新建的廁所也造成一定的不協調感。[12]:20

站房內部西側為候車室,東側為辦公空間。候車室西側牆壁窗戶上懸掛前站停用前的時刻表,一旁直立掛著舊式的木造書報夾。東側牆壁開通售票口,售票口下伸出平台,上方展示牆壁的建築結構。天花板四個角落皆有通風口。辦公室西側牆壁為售票口內側,同樣延伸出平台,且下方附有四個抽屜櫥櫃。東側則有兩個儲藏室。屋頂故意不鋪設天花板,展示由七組洋小屋組桁架構成的屋頂結構。

停用前的七堵前站具島式月台一座,在月台與站房間無天橋與地下道,必須跨越鐵軌乘車[5]:21。站房連接月台的通道搭有遮雨棚(不包括跨越鐵軌的部分),兩側有花圃裝飾。

七堵後站

七堵後站。

1972年七堵調車場啟用後,鐵路局將七堵車站分拆為前、後站,其中七堵後站用以停靠南下列車。七堵後站於1970年開工興建,1971年完工啟用,同年2月南下、北上列車臨時遷移至後站營運,1972年北上列車遷回前站營運,前、後站業務正式分拆[15]。後站站房為具傾斜屋頂的灰色水泥建築。因鐵路路基較道路為高,旅客必須由一樓進出車站,上二樓購票後至三樓月台搭車。[4][註 4]

2005年七堵調車場改建完成,同時南下列車也改為行經新站房,北上列車則暫時不變。七堵後站隨之停用,並於8月將站房拆除[15]。並在長興地下道內設置臨時出入口。

營運狀況

客運

列車資訊顯示器。
站內的TEMU2000
舊站房側邊。可見入母屋造的屋頂形式。

目前為一等站。為鐵路局縱貫線對號快車自強號莒光號)的主要發車起點和終點車站,且為東西部幹線跨線之對號快車的駕駛員交接與交班車站。

早期只停靠停靠平快車普通車,且因七堵地區人口稀少,故乘客不多。1972年至1979年6月間,實施鐵路電氣化,施工期間影響行車運轉,列車延誤致部份旅客流失。又因1978年國道一號通車,造成雙重衝擊,長途旅客大幅下降。為爭取客源,於1984年增停復興號。近年來因高速公路擁擠,及新購電車加入營運,旅客數量有所回升。2007年七堵~八堵間三軌化竣工,自此前站裁撤。南下、北上列車分別停靠前、後站造成搭車不便之現象因而解決。同時新站啟用後,增停多班對號列車。2008年起新站第一月台啟用,且隔年接下來陸陸續續4個月台開放使用。2008同年配合鐵路局調整列車時刻大改點,西部幹線對號快車列車始發、終點車站正式由松山車站移轉七堵車站,由七堵車站正式取代松山車站。2013年新站西出口啟用。[23]

本站開放使用悠遊卡一卡通icash 2.0付費。[24]

列車停靠營運狀況:

  • 普悠瑪號
    • 西❲東❳部幹線❴逆❲順❳行❵:271、273、283次。
    • 西❲東❳部幹線❴順❲逆❳行❵:280、282、288次。
    • 東部幹線(順行):447次。
    • 東部幹線(逆行):432次。
  • 太魯閣號
    • 西部幹線(逆行):285次。
    • 西❲東❳部幹線❴順❲逆❳行❵:278次。
  • 自強號
    • 西部幹線(逆行):103、105、113、115、117、159(逢週日行駛)、169(逢週一、五行駛)、121、123、125、275(逢週日行駛)、135、139、141、177、143(逢週五行駛)、145、151(逢週五行駛)、147(逢週五停駛)、149、181、473、155次。
    • 西部幹線(順行):272、274(逢週六行駛)、102(逢週六停駛)、104(逢週一、六行駛)、170、108、112、114、116、118、172、122、176(逢週日停駛)、180(逢週日行駛)、128、130(逢週五、日停駛)、484(逢週五行駛)、126(逢週日行駛)、134、138、132(逢週五行駛)、140(逢週日行駛)、142、144、146、150、152次。
    • 東部幹線(順行):275、175、177、181、473(逢週日行駛)、427(逢週五、六行駛)次
    • 東部幹線(逆行):204(逢週日停駛)、208(逢週日行駛)、272、274(逢週六行駛)、170、172、180(逢週日行駛)、176(逢週日停駛)、484(逢週五行駛)次。
  • 莒光號
    • 西部幹線(逆行):507、511、513、561、521、653次。
    • 西部幹線(順行):506、510、562、556(逢週五週日停駛)、554(逢週五週日行駛)、522、524次。
    • 東部幹線(順行):603(逢週日停駛)、561、633、653、655(逢週日行駛)次。
    • 東部幹線(逆行):74(逢週日停駛,團體列車)、642、624、562、612(逢週六停駛)、554(逢週五週日行駛)、556(逢週五週日停駛)、616(逢週五行駛)次。
  • 觀光團體列車:皆不停靠。
  • 復興號:不停靠691次;部分加班車停靠。
    • 固定行駛車次:

東部幹線(逆行)(樹林花蓮):692次(每週日行駛)。 東部幹線(順行)(七堵~花蓮):688次每日行駛。

  • 區間快車
    • 極少數班次區間快車未停靠,其他班次皆停靠。
    • 1543次、1525次為起點站。
  • 區間車
    • 皆停靠。
    • 南下(逆行):2253(逢週日停駛)、2255(逢週日行駛)次。
    • 北上(順行):4232(逢週五至日停駛)、4230(逢週五至日行駛)次。
    • 七堵是少數區間車折返點之一。
  • 目前平溪線列車在本站出入或折返,無辦理客運業務,大部分列車必須至瑞芳車站搭乘。
舊站房走廊。
舊站房月台。
舊站房售票口。
整修後的舊站房。
舊站房屋簷。

旅客人次

歷年旅客人次紀錄
年度 日均進站旅次(人)
1998 3,168
1999 3,168
2000 2,946
2001
2002 2,417
2003 2,302
2004 2,273
2005 2,477
2006 2,897
2007 3,560
2008 3,955
2009 4,506
2010 4,704
2011 5,118
2012 5,344
2013 5,619
2014 5,871
2015 5,853
2016 5,788

貨運

1960年代七堵地區煤炭盛產,七堵車站運輸貨源以煤為主,銷售至水泥廠與台灣電力公司。煤礦資源由礦物局依各煤礦產量,分配銷售噸數,再由調度總所統籌指定運輸所用的煤斗車。另外也運輸聯華食品七堵廠生產的麥片軍品與鐵路物料。[23]

1970年代貨物運輸逐漸增加,七堵車站為因應貨櫃運輸,於1973年成立七堵貨櫃站。於七堵~高雄港間行駛貨櫃列車,每日北上、南下計8列次,每列車牽引平車23車,載運40呎貨櫃23只,20呎貨櫃46只。但在國道通車後,部分貨櫃公司將貨櫃轉為船運或公路運輸,使貨物運輸逐漸減少。1980年北迴線通車後,主要運輸水泥石灰石矽石。1983年花蓮輪停航後取代其業務,運輸進口大理石中華紙漿廠生產的紙漿[23]

車站週邊

七堵鐵道公園附近地圖。
舊站房走廊。

交通路線

學校

政府單位

設施

觀光景點

文化景觀

休閒設施

  • 七堵傳統菜市場
  • 七堵夜市

自然景觀

其他

站內的基隆智慧圖書站

交通資訊

站內的統一超商七堵站門市

公車

鄰近車站

  • 廢止營運模式
前一站 全台鐵路商務總局 後一站
雞籠火車碼頭 雞籠-台北段
(廢止)
水返腳火車碼頭
前一站 臺灣鐵路管理局 後一站
縱貫線 北五堵車站
臺北臺中高雄
  • 現行營運模式
前一站 臺灣鐵路管理局 後一站
縱貫線

附註

  1. ^ 「劉銘傳鐵路」是作為清朝台灣鐵路代稱的概念名詞,但其實與現今基隆至新竹段的縱貫鐵路,重疊的部分不多。[3]:18
  2. ^ 日治時期車站建築可分為四種形式。樣式建築(Mannerism)即新古典主義建築,出現於1900年~1920年間。仍保存尖塔英语spire拱窗柱式裝飾[20]:132。建材以磚木結構為主[21]:176,但已開始使用較進步的混凝土鋼骨玻璃等材料。既模仿古希臘古羅馬樣式,也模仿哥德式建築[20]:132和洋折衷建築出現於1920年~1940年間。外觀以許多大塊的立方體構成。以鋼筋混凝土構成,外表貼面磚。入口牆面略為高起;興亞帝冠建築出現於1940年~1945年間。樣式與折衷建築相似,但頂部配上大尖頂。細部裝飾則具有日本風格;和洋混合建築出現於各個時期。外牆為木製淋雨板,屋頂鋪以黑瓦。[21]:176
  3. ^ 入母屋造頂自中國歇山頂發展而來,是日式建築建築常用的屋頂形式。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13]:151,在屋頂左右兩端的山牆處形成梯形的屋簷
  4. ^ 後站站房剛啟用時係於一樓售票,二樓則為候車室與剪票口。[15]

參考

  1. ^ 鄭瑋奇. 基隆輕軌採用Tram-train系統 行駛路線圖曝光.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3-17 [2017-03-19]. 
  2. ^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表6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Table 6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中華民國112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report of Taiwan Railways -2023- (报告).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20–31. 2024年6月 [202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中文(臺灣)及英语). 
  3. ^ 3.0 3.1 3.2 李欽賢. 《圖解台灣鐵道世紀》. 晨星. 2016. ISBN 9789864431700. 
  4. ^ 4.0 4.1 縱貫線(基隆至竹南). 看橋工房. 2005年4月12日 [2017年7月2日]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戴震宇. 《臺灣的老火車站》. 遠足文化. 2001. ISBN 957304935X.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戴震宇. 《臺灣的鐵道》. 遠足文化. 2002. ISBN 9868015472. 
  7. ^ 7.0 7.1 7.2 7.3 鐵貓. 七堵車站. 鐵貓=鐵道與貓的完美結合. 2013年11月14日 [2017年7月8日] (中文(臺灣)). 
  8. ^ 8.0 8.1 劉銘傳《擬興修臺灣鐵路摺》
  9. ^ 9.0 9.1 莊展鵬、王明雪. 《台北古城深度旅遊:古城門·老街·近代建築》. 遠流. 2000. ISBN 9573241463. 
  10. ^ 國定古蹟環景導覽 - 新竹火車站.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2017年7月4日] (中文(臺灣)). 
  11. ^ 吳小虹. 《重回清代臺北車站:古鐵道和一座謎樣的火車站》. 博揚文化. 2006. ISBN 9570463759. 
  12. ^ 12.0 12.1 12.2 12.3 李欽賢、洪致文. 《臺灣古老火車站:Taiwan historic train stations》. 玉山社. 1996. ISBN 9579361282. 
  13. ^ 13.0 13.1 李泰昌李敏子何良正吳瑞益金梅玲陳輝陽崔靜萍蔡學忠. 《台灣的古蹟:北台灣》. 遠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521. 
  14. ^ 14.0 14.1 14.2 14.3 李欽賢、謝秋霞. 《台灣原味車站輕鬆蹓》. 玉山社. 2010. ISBN 9789866789793. 
  15.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驛站之旅. 七堵後站. 驛站之旅. [2017年7月10日] (中文(臺灣)). 
  16. ^ 七堵前站將熄燈 百歲老員工不捨. TVBS官網. 2007年1月18日 [2017年7月23日] (中文(臺灣)). 
  17. ^ 七堵調車場及七堵車站工程.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2017年7月13日] (中文(臺灣)). 
  18. ^ 台鐵小貨櫃 形式200/300/400/600. Blair's 鐵道攝影. [2017年7月8日] (中文(臺灣)). 
  19. ^ 七堵鐵道紀念公園. 中華民國行政院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官網. [2017年7月8日] (中文(臺灣)). 
  20. ^ 20.0 20.1 李乾朗.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遠流. 2003. ISBN 9573238381. 
  21. ^ 21.0 21.1 李乾朗俞怡萍 . 《古蹟入門》. 遠流. 1999. ISBN 9789573249573. 
  22. ^ 22.0 22.1 徐逸鴻. 《圖說日治台北城》. 貓頭鷹. 2013. ISBN 9789862621738. 
  23. ^ 23.0 23.1 23.2 車站簡介. 中華民國行政院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官網. [2017年7月9日] (中文(臺灣)). 
  24. ^ 臺鐵多卡通電子票證乘車營運規則. 中華民國行政院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官網. [2017年7月9日]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emplate:基隆輕軌車站

25°5′49.92″N 121°42′56.44″E / 25.0972000°N 121.7156778°E / 25.0972000; 121.715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