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60.53.37.218留言2018年1月30日 (二) 14:19 家世背景:​增加参考资料)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漢昭烈帝
統治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
安葬
年號
章武
221年四月-223年四月
谥号
昭烈皇帝
庙号
烈祖[1],一說太宗,或曰無廟號
政权季漢
父親劉弘
刘备
繁体字
简化字
汉语拼音 Liú Bèi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而其子劉禪則被稱為「後主」。

生平

「桃園三結義」木雕,左為關羽,中為劉備,右為張飛

家世背景

劉備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刘贞的後代,而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为“临邑侯枝属”。祖父名雄,父親名弘,世代皆仕於州郡,祖父劉雄曾被推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3]世居酈亭樓桑里[4]

少時經歷

劉弘在劉備少時已逝,劉備便與母親販賣草鞋、織草蓆為業。家理房舍的東南角的圍籬上有種植桑樹,高五丈餘,從遠處觀看像是一臺當時小車的車頂,路過的人皆訝異此樹的非凡,或說這裡會出貴人。劉備小時候與家族中年齡相近的小孩在樹下遊戲時,曾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他的叔父劉子敬說:「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劉備十五歲時,刘备母亲要他外出求學,與同宗刘德然遼西公孫瓚同入大儒盧植門下求學。[5]公孫瓚與劉備結為好友,公孫瓚較年長,劉備以兄事之。[6]

劉德然之父劉元起常資助劉備,給的錢與給自己的兒子劉德然一樣。劉元起妻罵:「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元起答:「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劉備不喜歡讀書,喜歡評馬論犬、音樂、華美的衣服。身長七尺五寸(約173公分,漢時一尺約為23.1公分),垂手下膝,有一對招風大耳,不需攬鏡自照,眼可自見其耳。少說話,善於待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義士,年輕人爭相趨附他。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多給與金錢資助,劉備由是得用以糾合组织部下。由於個性與行事風格酷似先祖劉邦,而被評為有高祖之風。

參與義軍

184年(24歲),黃巾之亂爆發,各皆有人民組織義軍討伐。劉備率領關羽、張飛及一千下屬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後來,漢室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長吏的人,都要被選精汰穢,督郵到安喜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消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休息房舍求見,督郵聲稱有病不肯相見,劉備因此感到不悅,便徑直闖入房舍,將督郵綑綁,杖打二百下,然後棄官逃亡。後來,大將軍何進派都尉毌丘毅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

191年(31歲),刘备時任高唐,但被盗贼击败而投奔公孫瓚,公孫瓚隨即上表,保奏劉備為別部司馬,任為平原令、平原。劉備平原外禦賊寇,在內則屯糧分發給百姓,士以下的人,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據說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劉備治理平原郡深得人心、相當成功。

入主徐州

黄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郡,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太史慈對劉備說:「慈,東萊之鄙人也,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我太史慈只是東萊一個無名之人。北海相孔融和我並不是有著骨肉相連的親族,也稱不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是他認為我有前途而看重我,所以我有為他分擔災禍、共赴患難之義理。現在管亥起兵擾境,使得北海城受到包圍,城內居民因為被圍城而徬徨無助,情勢危在旦夕。孔融大人聽說劉備大人有仁義之名,能救助危難急迫之人的善心。因此盼望著能得到您的幫助,命令我突破管亥兵眾的包圍,冒著萬死無生的可能,來向劉備大人求助,希望能借重您的力量使北海城能夠脫危。)」劉備驚訝地答道:「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我劉備這人啊!)」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黄巾军聞知援軍至,都四散而逃,孔融逐得以解圍。後袁紹攻公孫瓚,劉備與田楷東屯齊。

193年(33岁),曹操征討徐州,徐州陶謙敗退,曹操在徐州大屠殺。陶謙遺使告急於田楷,田楷與劉備俱前往相救。當時劉備自有士兵千餘人及幽州烏桓攙雜胡族騎兵,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與陶謙將領曹豹屯在郯東,被曹操擊敗。後曹操因後方生事而撤退,陶謙以丹楊兵四千人給劉備,劉備遂離開田楷,依附陶謙。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兵於小沛

194年(34岁),陶謙病重,對別駕從事麋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如非劉備不能安定此州)。」陶謙死後,麋竺便率徐州人民迎劉備入主徐州,劉備未敢當。下邳陳登對劉備說:「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現今漢室漸趨衰敗,海內傾覆,立功名、立事業,就在於今日。本州殷實富足,戶口百萬,希望屈就使君親臨撫牧本州事務。)」劉備說:「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袁公路就近在壽春,此人為四世代有五人為三公,海內民心所歸,你可以徐州給與他。)」陳登答:「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袁術驕縱橫豪,不是治理亂局之主。現在希望您使君合共步兵騎兵十萬,對上可以匡扶主上、救濟人民,成就像春秋五霸之功業;對下可以割地自守、保境安民,寫下功業於竹帛上。若不見聽使君答許,在下亦未敢聽從使君。)」北海相孔融對劉備說:「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袁公路豈是因憂慮國事而忘卻家庭之人?墓中之枯骨,不足以在意。今日之事情,是百姓讓與賢能,天意讓與你而不取,後悔不可追。)」劉備遂領徐州牧

成都武侯祠中的刘备雕像

轉戰呂布

195年(35岁),吕布被曹操打敗來投靠,劉備善待禮遇他。吕布見劉備,極為尊敬,說:「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我與你同為邊地出身的人(呂布出身五原郡,劉備出身涿郡,皆屬漢朝疆界北方邊境之地)。我見關東諸侯起兵,想要誅殺董卓。後來我殺董卓向東走,關東諸將卻沒有一個安置我,更加要殺死我啊。)」請劉備於帳中坐,並令妻子行禮,酌酒飲宴,又稱呼劉備為其弟。劉備見吕布胡言亂語,外表上雖不當一回事而心裏卻對其有所戒備。最後劉備仍讓吕布屯於小沛

建安元年(196年,36岁),袁术來攻徐州,劉備於盱眙淮陰抵抗袁軍。曹操上表朝廷,劉備成為鎮東將軍,封為宜城亭侯。劉備與袁术相持經一個月,大戰互有勝負。吕布乘下邳之虛,趁機偷襲。下邳守將曹豹倒戈,迎接呂布,趕走張飛,佔據下邳。吕布擄獲劉備妻子,劉備轉戰海西楊奉韓暹等賊軍在二州之間作惡,劉備與其決戰,盡為劉備所斬首。後來劉備向吕布求和,吕布歸還其妻子。劉備遺派關羽守下邳

劉備還軍小沛,恢復集合兵馬得萬餘人。吕布嫌惡於此,自行出兵攻打劉備,劉備兵敗走投歸順曹操。曹操厚待禮遇劉備,以其為豫州牧。劉備與曹操一同返回許都後,被任命為左將軍。劉備來投奔前,曹操謀士程昱就曾警告「劉備並非長久寄居他人之下的人」,勸曹操趁早解決後患,但曹操認為劉備是英傑,反而對其禮遇有加,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198年(38岁)春天,吕布派人攜河內買馬,但被劉備兵所掠取。吕布於是派高順張遼等攻劉備,雖然曹操曾派夏侯惇前往解救,但仍敗陣,劉備妻子又被吕布所擄。十月,曹操親自東征吕布,劉備在梁國界中與曹操相遇,便合兵成功消滅吕布。劉備復得妻子,跟從曹操還師許都。

對抗曹操

依《三國演義》所繪的煮酒論英雄

漢獻帝因曹操濫權,發出衣带詔令其岳父董承誅殺曹操,劉備尚未加入。一日,曹操宴請劉備,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唯獨你我是當今英雄,袁紹這類人稱不上)」劉備聽心中一震,筷子從手中掉落。此時剛好打雷,劉備便對曹操說:「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聖人說;『打響雷、刮大風會使人變臉』,確有原因。一聲雷鳴,乃可以令我變成這樣!)」《華陽國志》記載當時碰巧雷聲大作,劉備便把自己的失態歸咎於雷鳴,而此事後,劉備便加入董承。不久,在南方失利的袁术想北投袁紹,劉備便向曹操借兵出擊袁术,趁机摆脱曹操的控制。曹操便派他督朱靈路招攻擊袁术,但軍未到,袁术已病死。

199年(39岁),劉備遣朱靈、路招佔據下邳。200年(40岁),反曹事迹敗露,董承被殺。劉備便殺死徐州刺史車冑,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守小沛,另一方面派遣孫乾與袁紹連合,打出對抗曹操的名目。曹操曾派劉岱王忠領軍攻打劉備,但不克[7]。同時,東海昌霸反叛,郡縣多投靠劉備,劉備軍再次聚起數萬人,並連同多個地方勢力一起反曹。曹操決定親自東征劉備,雖然曹軍中將領多認為袁紹才是大敵,但曹操卻覺得劉備是英傑,必要先行討伐,郭嘉亦贊同曹操。

最後劉備大敗,小沛被佔,曹操虜獲劉備妻子及生擒關羽、夏侯博。劉備逃至青州,青州刺史袁譚親自迎接,並報知其父袁紹,袁紹出鄴城200里迎接。待了一個多月後,以前的部下又重新聚會。不久,曹操與袁绍於官渡交戰,汝南黃巾餘軍劉辟等响應袁绍叛曹,袁绍便派劉備率軍與劉辟會合。曹操派曹仁攻打汝南,劉備惟有再次還軍袁绍。當時劉備想離開袁绍,便說服袁绍應南連劉表,袁绍再次派劉備到汝南與龔都會合。曹操另派蔡陽攻擊劉備,為劉備所殺。

201年(41岁),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绍的曹操南攻汝南,劉備敗走棄城,並派麋竺、孫乾與劉表會面,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准他屯於新野。劉表表面雖禮待劉備,但内心對其有所顧忌。因此,後來207年,刘备遊說刘表趁曹操进攻乌桓时突袭许都,刘表没有采纳。202年(42岁),曹將夏侯惇于禁等南侵至博望,雙方對峙,劉備火燒己營偽退,夏侯惇等追殺,為劉備伏兵所破。

南下之危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描述的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

207年(47岁),劉備三顧草盧诸葛亮加入,得出隆中對戰略方針。208年(48岁),曹操南下,時劉備屯於樊城。八月劉表病卒,次子劉琮繼任荊州,遣使曹操舉州投降。起初劉備並不知,當曹軍到達宛城時才得知,連忙棄城南撤。當經過襄陽時,諸葛亮游說劉備直接進攻劉琮,佔有荊州。但劉備卻不忍心,亦或是知道即使占有了荆州也难以抵挡曹操大军,不如撤离。刘备停馬呼喚劉琮,劉琮懼怕不敢起來回答。許多劉琮部下及荊州人歸附劉備,當經過劉表墓時,劉備涕泣離去。

到達當陽時,隨軍人數已有十餘萬人,輜重數千輛,一日只能走十餘里。惟有另派關羽乘數百艘船,直到江陵。有人向劉備進言:「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應該速行而保江陵,現今雖然擁有很多隨行者,但士兵很少,若曹操軍追至,如何抵抗?)」劉備答道:「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做大事必定以人為本,現今人眾歸附於我,我又如何忍心離棄而去!)」

曹操深怕劉備先佔領江陵,拋棄輜重,以輕軍急行到襄陽。曹操聽聞劉備軍已離開襄陽,派曹純等領五千精騎先行急追,一日一夜疾行三百餘里。奔至當陽長坂,兩軍遇上,曹軍突襲劉備軍,大舉擒獲其人員輜重。劉備惟有棄妻兒,向漢津逃亡,剛好遇上關羽船隊會合,渡過沔水後遇上劉表長子劉琦的萬餘人,遂一起逃到夏口。當時孫權魯肅來打探消息,劉備便派諸葛亮出使孫權,與孫權結盟。劉備與孫權將領周瑜程普的部隊在烏林以火攻大破曹軍,更追至南郡,曹操敗北。

佔荊奪蜀

劉備表劉琦荊州刺史,又征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也率部曲數萬人投效。後劉琦病死,諸將推舉劉備為荊州牧,治於公安。而孫權為與劉備建立更鞏固的關係,在周瑜死後便依魯肅之策將南郡、江陵借給劉備,再分部份長沙郡給他,以及確認劉備佔有武陵和桂陽兩郡,遂提出將其妹嫁予劉備,史稱孫夫人。劉備到京口見孫權,關係表現親密、寬度。時劉備擁有荊州大部份屬地,又收取荊襄名士龐統馬良,整日操練人馬,伺機南征北伐。

以後,孫權曾派使希望與劉備一起取益州,劉備本想答應,因東吳不可能越荆州而有蜀,蜀地就可據為己有。但荊州主簿殷觀卻反對:「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若我們為吳開路,前進未必能攻克地,後退可能為吳乘虛而入,那時即大勢而去。現今但可以贊同他伐蜀,而自己推卻說剛佔據荊南諸郡,未能興兵妄動,吳必定不敢越過我境而單獨取蜀。依照此進退得宜之計謀,便可以收吳、蜀兩地之利。)」劉備依從其計,孫權果然終輟計劃。殷觀遂升遷為別駕從事

211年(51岁),益州牧劉璋遙聞曹操將遺鍾繇等向漢中張魯,內心懷有恐懼。別駕從事蜀郡張松說服劉璋稱:「曹操兵強,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源用以攻取益州土地,誰能抵禦?」劉璋說:「我固然擔憂,而未有計。」張松說:「劉備,使君之宗室,而且是曹操之深仇,善於用兵,若使之討伐張魯,張魯必可攻破。張魯攻破,則益州強大,曹操雖來,也無能為力。」劉璋遂派法正帶四千人及巨款送給劉備,劉備與龐統一同進入益州[8],留諸葛亮、關羽等人據守荊州。然而劉備要知道蜀中的闊狹,兵器、府庫、人馬多少及多個要害之地的遠近,便向二人請教,張松、法正都一一詳述,更畫出地圖指示山川所在,所以劉備知道益州內情。

到達涪城,劉璋親自出迎,相見甚歡。張松、法正及龐統都提議劉備可乘機殺了劉璋,當時龐統主張趁此機會,擒住劉璋。劉備以初來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輕舉妄動為由,未採納龐統建言。劉璋推薦劉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備又推薦劉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劉璋配給劉備士兵,及督白水軍,令他攻擊張魯。劉備當時總計有三萬多人,車甲、器械、資貨甚多。但劉備卻到葭萌時,未出兵,而是樹立恩德,收買民心。

212年(52岁),曹操出兵征討孫權,孫權遣使向劉備告急,劉備請求劉璋撥出兵士萬人與軍事物資。但劉璋只允諾給予四千兵馬,其它物資僅提供一點兒。劉備受此激怒,忿忿說道:「我為了益州征討強敵,軍隊勤瘁,無暇休息;現今劉璋積存起財富而不用於賞功,卻希望士大夫能為他出力死戰,這又怎可能!」當時張松不知劉備用意,寫信質問:「眼看就要大事底定,為何拋下一切離去?」結果被其兄張肅據此告密,張松遭到處死,導致劉備與劉璋關係惡化。

劉備依龐統提出的計謀,召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到來並將其斬殺。另外又派黃忠、卓膺率軍攻劉璋,一路佔領至涪城。劉璋連忙派出劉璝泠苞張任鄧賢、中郎将吴懿等與對抗劉備,皆破败,退保绵竹,吴懿至刘备军前投降,拜为讨逆将军。刘璋后遣护军李嚴参军费观督绵竹军拒刘备,两人陣前倒戈亦率众投降,同拜裨將軍,劉備軍勢強,分軍平定各郡縣。但劉備軍卻被雒城守將劉循阻擋攻勢,戰事長達一年,龐統統軍攻打雒城為流矢所中戰死城下。同時諸葛亮、張飛、趙雲也從荊州率兵入蜀馳援劉備,并留關羽等將鎮守荊州。

214年夏天(54岁),雒城終被攻破,馬超也在其後攻略中投降劉備。劉備乘勢率漢軍進圍成都數十日,期間劉備派簡雍為說客,最後劉璋出降。由於蜀中繁盛、安樂,劉備便設宴大慰勞士卒,又取蜀城中的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劉備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益州之民,是以大和。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但趙雲反駁說:「從前漢朝大將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何況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的亂賊都平定之後,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回歸故土去耕作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戰爭,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叫他們服兵役,納錢糧,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便聽從趙雲的建議,有志之士便都紛紛來投。

漢中之爭

215年(55岁),孫權以劉備已奪得益州,派使者使報聲索爭取荊州。劉備說:「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須要得到涼州時,才可以以荊州相給與。)」孫權忿恨,乃派遣呂蒙施襲,爭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率兵五萬到公安,下令關羽進軍益陽,與孫軍對峙。是年,曹操平定漢中,張魯逃遁走至巴西。劉備知道後,與孫權議和,分荊州的江夏、長沙、桂陽給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則為劉備所有,回軍江州。又遣黃權率兵迎向張魯,但張魯已降曹操。曹操派夏侯淵張郃屯兵漢中,數次武力侵犯巴郡邊界。劉備令張飛進兵宕渠,與張郃等於瓦口爭戰,大敗張郃等。張郃收兵還退南鄭。

218年(58岁),劉備經法正勸諫率軍進攻漢中。但漢軍先頭部隊卻被曹軍打敗,於是劉備遂進兵陽平關,與夏侯淵、張郃等相峙。終於在219年春天(59岁),於定軍山派部將黃忠斬殺夏侯淵及曹操所置的益州刺史趙顒等。曹操只好立刻從長安率兵西征漢中,劉備在險處死守,不與曹軍交戰,數月後曹操無功只好退兵,劉備得以攻取漢中。而另一方面,又遣劉封孟達、李嚴等進攻上庸申耽等將,申耽等將見曹操率軍返回中原,逐開城投降。同年秋天,劉備於沔陽設置祭壇場地,陳兵列眾,群臣陪位,宣讀奏訖,自立漢中王。後還治成都。提拔魏延為都督漢中太守,坐鎮漢中。劉備於是建起館舍,修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同年冬天,前將軍關羽盡起荊州之兵進攻曹仁,禽于禁樊城。因遭東吳蒙蔽,導致後防空虛。孫權將呂蒙白衣渡江,奇襲殺敗關羽,取得荊州。孫劉聯盟正式決裂。

遺恨夷陵

三國形勢

220年(60歲),曹操逝世,劉備本想贈書弔唁及贈禮,但不成功。同年十二月,曹操之子曹丕篡漢建,當時有謠言指漢獻帝劉協已被加害,劉備便穿喪服發喪,諡劉協為孝愍皇帝。翌年(61歲),諸葛亮、許靖、黃權等人上書勸劉備即帝位,劉備便於成都武擔的南面登基,以續大漢正統,國號仍為「」,史稱蜀漢。四月丙午日(5月15日[9]),大赦天下,改元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漢高祖以下。五月,立皇后吳氏劉禪為皇太子。 六月,以劉永魯王劉理梁王

七月,劉備不采纳赵云等人劝告[10],執意發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不接受東吳提出的和議。起初,漢軍氣勢如虹,不過吳將陸遜以逸待勞兵法而戰之,於222年(62歲)大敗漢軍。最後撤退到魚腹,改魚腹縣為永安。後轉往白帝城。孫權聽聞劉備住白帝,甚為懼怕,遣使請和。劉備答應,派遺太中大夫宗瑋出使報命。同時,漢嘉太守黃元舉兵造反。

223年春二月(63歲),丞相諸葛亮自成都到達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打臨邛縣。劉備遣將軍陳曶討伐黃元,黃元軍大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縛拿,生押致成都,斬首。劉備病危,臨終前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臨終時,與劉永說:「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我死後,你們兄弟要對父親般奉事丞相(諸葛亮),你們與丞相只是共事而已。)」。四月廿四(6月10日)[11] 崩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歲。諸葛亮上言讚揚劉備。五月癸巳日(6月21日),遺體自永安運返成都发丧,為昭烈皇帝。八月,入葬惠陵

庙号争议

《三国志·先主传》中并没有记载刘备庙号。李慈铭怀疑刘备庙号烈祖是由刘渊所追尊[12]章学诚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诸葛亮宣读的遗诏,指出刘备庙号是太宗[13]卢弼认为章学诚的说法不足据,如果刘备庙号太宗,《三国志》本传没有不记载的道理。[14]郭善兵则认为刘备庙号缺失不能归咎于史书记载疏漏,而是受到郑玄礼学“一祖二宗与四亲庙”七庙学说影响所致。[15]

特色

刘备沉喜怒不形于色,常以谦虚恭敬待人,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視以寬仁厚德待人,與那些殘民以逞、暴虐嗜殺的軍閥判然有別,因此而爭取到了人心。刘备不怎么喜欢读书,喜欢評馬論犬、音乐和華美的衣物。

小时候,家中有棵大桑树,遙望見如同车盖,刘备與宗中小兒於樹下玩耍時說過:「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我必定當會乘此羽飾華蓋的之車。)」叔父聽到後,不禁當下斥責他:「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你不要胡說,會招來滅門之禍)」[16]

劉備在部下聲譽受損或是特殊的理由發生背叛的可能時往往站出來捍衛部下身譽保護部下家眷,徐庶母被抓,庶淚崩辭別劉備[17]、糜芳背叛,劉備對愧疚的糜竺說兄弟罪不相及[18]、夷陵之敗黃權不得已降魏,劉備依然善待其家人「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19]

劉備由於沒有鬍鬚,因此曾被张裕取笑。有一次,劉備與劉璋於涪縣會面時,張裕時為璋從事,在一旁陪坐。由於裕的鬍鬚濃密被備嘲笑說道:“過去吾在涿縣時遇到好多姓毛的人,四方許多毛,涿縣縣令聲稱說:「許多毛(毛)繞涿(歜)而居。」,但裕立刻反唇相譏:“過去某人當上黨郡潞縣長,後來升任為涿縣縣令,其辭任歸家時,有人寫信給其,要是寫了潞縣就丟了涿縣,而寫上涿縣又失去潞縣,就寫道「潞(露)涿(歜)君」。因此裕就用此方法反譏備。[20]讓劉備對張裕一直沒什麼好感,劉備攻漢中之前,張裕說會出師不利,但劉備仍照著既定計畫出兵。結果劉備拿下漢中,不過兩名大將吳蘭雷銅等也在此戰中身亡,以致於劉備記恨張裕,某天,張裕私下對人說:「庚子年間(220年)會改朝換代;主公入主蜀地的九年後,也會再次失去蜀地,劉氏運氣將會消盡。」謠言亂傳,最終入劉備之耳,[21]劉備不滿張裕散布滅亡謠言,以張裕的話語沒有應驗,把他關入獄中。諸葛亮請求劉備寬恕他,劉備只說:「芳蘭生門,不得不鉏。」於是殺了張裕,棄屍於街頭。

劉備死前告誡其子劉禪的遺詔,其言辭懇切,令人莫不動容。文中,劉備勸劉禪最重要的一句話,便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古人教子,常以德為根基,因為唯有賢德之人,才能服人。[22]

刘备一生争战,乍看之下胜少败多。劉備攻打益州時,趙戩曾言:“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必败。”認為劉備不會用兵,沒本事拿下益州,傅幹卻說:「劉備得人心,又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傑輔助,怎會不濟呢?」結果劉備果真取攻佔益州。在荊州依附劉表時,曾建議劉表北伐曹操,劉表不接受。劉備住荊州數年,一次與劉表飲酒時起至廁所,見大腿贅肉生,慨然流涕。還坐,劉表奇怪問起劉備,劉備說:「我戎馬半生,常常身不離鞍,大腿贅肉皆消。今天不復騎馬,大腿贅肉生。日月若馳,老年快將至矣,而功業不能建立,是以為之悲嘆。」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通常被史家视为君臣之典范。三顾茅庐后刘备称得到诸葛亮是“鱼之有水”。诸葛亮在刘备尚在时,就已经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被暗杀后又领司隶校尉,集政治实际权力于一身,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刘备去世时举国托孤诸葛亮,被陈寿称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评价

时人评价

颐和园长廊彩绘:三国演义故事,刘备路访水镜(骑马者为刘备)

陳壽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三國志·吳書·陸遜傳第十三》)。尽管刘备并非西晋认为的正统政权,陈寿在三国志内仍然坚持使用同帝王本纪接近的用词,例如在刘备本传称刘备先主,称讳且不直呼其名,去世用和崩相等的殂字。这与三国时代另一位君主孙权的处理手法是不同的。这可以体现陈寿对刘备的尊重,抑或是故国情怀。

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三國志·魏書·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郭)嘉觀之,(劉)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曹操:“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曹丕:「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第二》)

刘晔:「明公(曹操)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刘备,人傑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贾诩:「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孫盛:“刘备雄才,處必亡之地,告急於吳,而獲奔助,無緣復顧望江渚而懷後計。”(《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復为之下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关羽:“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趙戩:“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傅幹:“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猾虜乃敢挾詐!」(《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吕蒙傳第九》)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吕蒙傳第九》)

陸遜:「備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强对也。」、「斯三虏者(曹操、劉備、關羽)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第十三》)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劉備),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彭羕:“仆昔有事於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锺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锺,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诸葛亮上言於刘禅曰:“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裴潜:“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世說新語·識鑒第七》)(《三國志·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23]

後世評價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刘备像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常璩曰:「先主名微人鮮,而能龍興鳳舉,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梁、益之地,克胤漢祚,而吳、魏與之鼎峙。非英才名世,孰克如之!」(《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裴松之:「漢武用虛罔之言,滅李陵之家,劉主拒憲司所執,宥黃權之室,二主得失縣(懸)邈遠矣。《》云『樂只君子,保艾爾後』,其劉主之謂也。」(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大略”(《藝文類聚卷二十二》)

朱敬则:“蜀先主抱英济之器,无角逐之材。远窜荆蛮,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乘刘璋之政衰。国小人夷,风颓俗陋。”(《全唐文》)

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劉禹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复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王勃:“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司馬光:「昭烈之漢,雖云中山靖王之後,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楚元王後,南唐烈祖吳王恪後,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遺統也。」(《資治通鑑·第六十九卷·魏紀一》)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苏辙:“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纯,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

謝采伯:「孫權運籌於內,劉備、諸葛亮周瑜、關侯等,合謀並智,方拒得曹操,敗之於赤壁,亦未為竒政縁。」(《密齋筆記·卷二》)

何去非:“方其豪杰并起,而备已与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吕布夺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夺之,晚得荆州而孙权夺之。备将兴复刘氏之大业,其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州也。然卒无以暂寓其足,委而西入者,有曹操、孙权之兵轧之也。”

萧常:“昭烈父子以帝室支属,介在一隅,而正位号,尚数十年,由先汉至是,垂祀五百,三代以还,葢未之有。人主之结人心,其效廼尔,有大物者,庸可忽诸。”(《萧氏续后汉书》)

郝经:“汉得天统,莽簒而在光武,操窃而在昭烈。魏吴虽僣,犹夫吴楚也。昭烈天资仁厚,宇量(阙)毅,岿然一世之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崎岖百折,偾而益坚。颠沛之际,信义逾明。故能终系景命,信大义于天下。任贤使能,洒落诚尽,使诸葛亮以死自效。复见三代君臣,高、光为不亡矣。国贼未讨,境土未复,而偾军崩殂,哀哉!”(《郝氏续后汉书》)

陶宗仪:“备又非人望之所归。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谁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

杨璟:“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且以诸葛武侯佐之,综核官守,训练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

孙承恩:“贤矣昭烈,宽厚弘毅。崎岖立国,仗信履义。推诚任贤,肝胆孚契。顾命数词,可训后世。”(《文简集·卷三十八》)

王夫之:“刘先主以汉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贤图治,民用乂安,尚矣。”(《宋论·卷一·太祖》)

毛泽东:“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趙翼:「關、張、趙雲自少結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寄人籬下,無寸土可以立業,而數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固數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廿二史劄記·卷七》)

歷史學家、《三國史話》作者呂思勉認為,如其通觀前後,則劉備急於併吞劉璋,實在是失敗之遠因[24]:123。倘使劉備老實一些,替劉璋北攻張魯,這是可以攻下。張魯既下,而馬超、韓遂等還未全敗,彼此聯合,以擾中原,曹操倒難於對付[24]:123。劉備心計太工,不肯北攻張魯,而要反噬劉璋,以至替曹操騰出平定關中和涼州之時間,而且仍給以削平張魯之機[24]:123。然而本可聯合涼州諸將共擾關中,卻變做獨當大敵[24]:124。伐吳之戰,劉備因為是能做一番大事,意志必較堅定,理智必較細密,斷不會輕易動於感情[24]:124。況且感情必是動於當時,時間稍久,感情就漸漸衰退,理智就漸漸清醒[24]:124。然其禍根,亦因急於要取益州,以致對於荊州不能兼顧之故[24]:125。所以心計過工,有時也會成為失敗原因,真個閲歷多之人,倒覺得凡事還是少用機謀,依著正義而行好[24]:125

《劉備傳》作者張作耀認為,劉備人生道路危機四伏、滿途坎坷[25]:277。這是一個戰鬥歷程:起步、挫折、爬起、再挫,發展至立足一方[25]:277-278。撇開劉備政治動機不談,折而不撓、敗不氣餒、終不為下,為憧憬之目標而奮鬥不懈,始終如一[25]:278。劉備與關羽、張飛一經結義,終身不易[25]:278。與下士同席而坐,無所簡擇;善待部下,士卒感恩,願為驅使[25]:279-280

家庭

世系

按照《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先祖有三种可能。

汉景帝
刘启
长沙定王
刘发
中山靖王
刘胜
常山宪王
刘舜
舂陵节侯
刘买
陆城侯
刘贞
真定顷王
刘平
郁林太守
刘外
真定烈王
刘偃
巨鹿都尉
刘回
真定孝王
刘由
南顿令
刘钦
真定安王
刘雍
齐武王
刘縯
真定共王
刘普
北海靖王
刘兴
临邑侯
刘让
临邑侯
刘复
临邑侯
刘騊駼

祖父

  • 刘弘,為東漢末年的州郡小官。

叔父

妻妾

  • 甘夫人人,妾室,劉禪生母,曾於長阪被困,幸得趙雲解救。後病死,諡皇思夫人,後再追諡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
  • 麋夫人,麋竺之妹,於劉備在豫州落難時,麋竺將她嫁給劉備。
  • 孫夫人,孫權之妹,與劉備結為政治婚姻,後劉備入蜀,孫權接回她,再無記錄。
  • 穆皇后,吳氏,吳懿之妹,刘瑁遗孀,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后。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后,稱長樂宮延熙八年病死,與劉備合葬。

甘夫人被刘备纳为妾室时,因他“数丧嫡室”[26],而主内事。数位嫡室的身份已不可考。仅知建安元年(196年),吕布曾俘虏刘备的妻儿[27],转至广陵郡海西县时,又娶了麋夫人。次子劉永和三子劉理各自的生母亦不可考,仅知非正室且非同一人。

子女

  • 劉封,劉備養子。本姓,劉備入蜀後委任為將,但因關羽兵敗時不予救援及逼反孟達喪失上庸之責遭賜死。
  • 劉禪,字公嗣,劉備長子。後登上皇位。乳名阿斗
  • 劉永,字公壽,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後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 劉理,字奉孝,劉備三子。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早卒,諡為悼王。
  • 有二女於劉備南逃至長坂時被曹將曹純所俘。

  • 劉璿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漢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 劉瑤,劉禪二子,蜀漢亡後投降。
  • 劉琮,劉禪三子。
  • 劉瓚,劉禪四子,蜀漢亡後投降。
  •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曾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但劉禪不接受,在投降之日自殺。
  • 劉恂,劉禪六子,蜀漢亡後投降。
  • 劉璩,劉禪七子,蜀漢亡後投降。
  • 刘胤,劉理長子,承袭为安平王。
  • 劉輯劉理次子,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鄉侯

曾孫

  • 劉承,劉胤之子,二十歲卒。
  • 劉玄,劉永之孫,蜀漢亡後投降,避過永嘉之亂,居於四川成都。

后人

  • 唐朝卢龙节度使刘济的墓志铭中,作者权德舆称其为刘备二十一代孙,姜纬堂认为此说甚不可信,他指出刘备子孙在永嘉之乱时大部被杀,只有刘备曾孙刘玄逃到蜀地,汉赵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刘备子孙作标榜,时隔四百余年后又有刘备子孙绵延于幽州昌平县非常值得怀疑;而唐朝崇尚门第是社会风气,冒附先贤,谬托名门以自重比比皆是,新旧唐书《刘济传》中均不取刘济为刘备后裔,正体现出史学家崇实的精神。[28][29]

後世紀念

紀念建筑

藝術作品

三國演義

小說《三國演義》為塑造人物性格,將劉備描寫成極仁愛的君主,但卻愛哭,甚至有歇後語說:「劉備的江山 ——哭出來的」,基本上有關三國的歇後語,多為演義,比方「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然則史實上並無摔阿斗,此外演義為襯托諸葛亮、关羽等人才能,貶低了劉備軍事之能,亦也修饰梟雄刘备较令人诟病的一面。且《三国志》记载刘备“喜怒不形於色”,据史可考的哭泣次数也远少于曹操、孙权,反而是較血氣方剛、蠻勇豪邁之人。

《三国演义》虚构了从刘胜到刘备的每一代家谱,称献帝核对家谱后发现刘备按辈分是自己的叔父,尊称刘备为皇叔,《三国演义》也多处用“刘皇叔”指代刘备。事实上若将《三国演义》所记家谱对照汉朝君主世系,刘备当为献帝孙辈。且《三国志》等史料并未详细记载刘备世系,也无载献帝尊刘备为皇叔之事。

劇曲

劇曲中的劉備為老生所演,而劇目取材於《三國演義》,例如《劉備過江招親》、《甘露寺》就是的劇目。

电视剧

電影

遊戲

動漫作品

參見

参考资料

  1. ^ 《晉書·王彌傳》 : 元海謂彌曰:「孤本謂將軍如竇周公耳,今真吾孔明、仲華也。烈祖有云:'吾之有將軍,如魚之有水。'」
  2.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3. ^ 三国志·蜀書·先主传第二》: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典略曰:備本臨邑侯枝屬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4. ^ 水經注·巨馬水》容城縣條:又東逕涿縣酈亭樓桑里南,即劉備之舊里也
  5. ^ 三国志·蜀書·先主传第二》: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6. ^ 三国志·蜀書·先主传第二》: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7. ^ 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武帝紀
  8.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9. ^ 兩千年中西曆換算魏黃初二年,曹丕已代漢稱帝,劉備仍用漢建安年號(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故補。
  10. ^ 《三国志·赵云传》引《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
  11.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提及劉備駕崩於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然查章武三年四月並無癸巳日;後文諸葛亮對劉禪的上言稱劉備駕崩之日為「今月二十四日」,且四月二十四日為壬午日,則前文陳壽的記載恐為誤記。
  12. ^ 《越缦堂读书记·同治甲戌·十月三十日》:刘元海僭位时,下令称绍修三祖之业,追尊蜀后主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案五宗者,文帝太宗、武帝世宗、宣帝中宗、明帝显宗、章帝肃宗也。元帝号高宗,成帝号统宗,以议出王莽,中兴时已去之。(宣帝中宗之号,亦莽所议加,故光武时复特诏追尊孝宣皇帝为中宗,后汉书本纪中特书之,以见非用莽之议。)和安顺桓四帝,亦有穆恭敬威四宗号。董卓时因蔡邕议四帝无功德,亦去其号,故元海此令,自高帝光武外,亦止举文武宣明章五帝功烈之盛,所谓五宗,无可疑矣。惟三祖则汉自高帝号太祖、光武号世祖外,无称祖者。而《王弥传》载元海谓弥之言,称昭烈为烈祖。三国时魏吴皆有祖宗之号,(孙坚号始祖,权号太祖。)惟蜀汉昭烈以天下未一,谦而不居,疑烈祖之号亦元海所追尊,与谥后帝为孝怀同出一时,史失载耳。
  13. ^ 《章氏遗书·卷四·知非日札》:汉昭烈皇帝庙号太宗,见本传诸葛亮请宣遗照表。人多习而不查,按孝文帝庙号太宗,不嫌重耶?
  14. ^ 《三国志集解·卷三十二·先主传》:按章说似不足据,如庙号太宗,本传无不书之理。
  15. ^ 郭善兵,《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2页,ISBN 7-01-006182-3
  16.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17. ^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18. ^ 《三國志·糜竺傳》: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諭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慚恚發病,歲馀卒。
  19. ^ 《三國志·黃權傳》: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
  20. ^ 《三國志·蜀書·周群傳》:初,先主與劉璋會涪時,裕為璋從事,侍坐。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
  21. ^ 《三國志·蜀書·周群傳》:裕又私語人曰:「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後,寅卯之間當失之。」人密白其言。
  22. ^ 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23. ^ 曹操問裴潛:「卿前與劉備俱在荊州,卿以備才略何如?」裴潛:「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閒守險,足以為一方主。」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呂思勉. 《三國史話》.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9.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張作耀. 《劉備傳》.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26. ^ 《三国志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
  27. ^ 《三国志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
  28. ^ 姜纬堂《逝日留痕》 99-101
  29. ^ 另刘济弟刘澭墓志又称刘灵助为自己的十一世祖。
刘备
出生于:161年逝世於:223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首任
蜀漢皇帝
221年-223年
繼任:
蜀漢後主
劉禪
(長子)
蜀地君主
221年-2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