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鄧麗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uangkong留言 | 贡献2007年8月7日 (二) 16:44 香港的排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鄧麗君
File:Teresa Teng.gif
女歌手
本名鄧麗筠
英文名
Teresa Teng
昵称小鄧
国籍 中華民國
出生1953年1月29日
逝世1995年5月8日(42歲)
职业歌手
音乐类型流行音樂
活跃年代1967年1995年
网站http://www.teresa-teng.org/ 鄧麗君文教基金會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是一位華人社會具有影響力的歌手,亦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華語日語女歌手之一。

少年時期

鄧麗君原名「鄧麗筠」(這就是她的墓園取名作『筠園』的原因),因「筠」(音同『雲』)字常被誤念為「均」,因此後來索性改名為鄧麗君,以此名當作藝名。英文名Teresa Teng,祖籍河北省。出生於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後移居台北縣蘆洲鄉(今蘆洲市眷村,其父為原國民政府軍軍人,隨軍撤台。據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網頁所述,鄧麗君上有三位兄長,下有一位弟弟(鄧長禧)。目前鄧麗君的父母皆已過世。

有許多資料聲稱鄧麗君小時家境貧窮,但其實並不然。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的資料指出:「鄧麗君…上幼稚園時她舞蹈、朗誦樣樣行,她常常跟著收音機裏的歌聲唱唱跳跳。…五歲時,鄧麗君的父母安排她到屏東市仙宮附近學習芭蕾舞。上小學時開始展露歌唱天份,從流行歌曲到黃梅調,聽過兩三遍就會跟著唱了,並經常參加學校的各類演出活動。在父母親的培養下,七、八歲時正式接受了歌唱訓練。

1963年,年僅10歲的鄧麗君參加中華電臺的歌唱比賽並奪得冠軍。1966年,她參加了當時臺灣著名的“正聲廣播公司”的第一期歌星訓練班。1967年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14歲灌錄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當時正值流行歌曲在臺灣萌芽時期,她的小調民歌更是大受歡迎。15歲獲邀在臺灣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電視歌唱節目“群星會”中表演,隨後開始登臺演出、上電視、演電影,被譽為天才女歌星,唱片大受歡迎,四年灌錄了20張專輯,從此她在華人歌壇創下一個又一個耀眼的成就。」

根據此一描述與網站所提供的相片,在1960年代的台灣能夠穿著洋裝留下倩影,獲得父母栽培學芭蕾舞的兒童絕不可能稱為「貧窮」,「貧窮」一詞只能當作是她或者她的家人的自謙之詞。事實上,鄧麗君應屬於小康家庭的女兒,因擁有優異的歌唱天賦,與剛好符合時代潮流(標準北京話小調)的嗓音與唱技而大放異彩。

在日本發展

鄧麗君在1976年1983年間曾進軍日本演藝界,推出過近百張日語唱片,是紅極一時的巨星,在日本曾經創造被公認為評選最公正的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和日本有線放送大賞三連霸的紀錄(1984年1986年)。

鄧麗君曾經三次参加全日本紅白歌唱大賽,是在日本發展最成功的外國歌手之一。由於日本當時是東亞音樂的中心,因此,在這個意義上,鄧麗君可以被稱為亞洲歌后。

鄧麗君在日本的發展因「假護照事件」而嚴重受挫。1979年2月鄧麗君(當時二十六歲)因持不合法的印尼護照入境日本,遭媒體披露,日本有關單位因此下令調查鄧麗君,將她拘留。關於持有不合法護照的理由並無明確解答,只能推測是因為中華民國與日本無邦交,台灣人入境日本要申請日本政府核發的《渡航證明書》,回台灣又有警總把關,無論進出拿中華民國護照都很麻煩,鄧麗君或許是為了便宜行事,便持一張印尼護照,自香港搭乘中華航空C116班機由東京羽田機場入境日本。雖然一時混過日本海關,但旋即遭媒體披露其不法情事,立刻遭到嚴謹的日本官方調查。2月22日,日本出入國管理局東京事務所公佈調查結果,證明鄧麗君所持印尼護照並非假護照,也沒有僞造集團出售假護照,只是發給手續不合法。2月24日,日本法務省裁決將鄧麗君驅逐出境,且一年內不准許她入境日本。鄧麗君違法情事雖不大,但因日本輿論向來對於公眾人物的操守要求頗高,同時也對犯法行為特別敏感,她的演藝事業因為此一醜聞受到重挫。據稱鄧麗君在遭拘留時痛哭流涕,相當害怕。被釋放後也曾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

被日本驅逐一年的鄧麗君要返台也不行,因為她也曾持同一本印尼護照自中華民國出境,同樣觸犯中華民國法律,可能遭受牢獄之災。因此鄧麗君只好持蓋有美國入境簽證的中華民國護照轉赴美國「深造」,一方面要履行之前的表演合約,一方面也是為了逃避法律的懲罰,鄧麗君落入了有家歸不得的狀態。

鄧麗君沈寂數年後,於1984年在日本復出,推出單曲「つぐない」,並於4月進入流行榜前10名,8月躍升至第一名。這時她已經31歲了。隔年12月31日鄧麗君首次入選(第36回)日本紅白歌合戰,演唱她當年創下銷售紀錄的歌曲「愛人」。當年進入紅白歌合戰對於日本藝人來說是無上的殊榮,這也顯示當時的日本歌壇已經徹底遺忘了她之前的過錯,重新接受她的歌聲。鄧麗君配合紅白歌合戰服裝華麗的傳統,梳起高高的髮髻,身著桃紅繡花的仿唐代服飾,盛裝扮成日本人家喻戶曉的楊貴妃模樣進行表演。

风靡中國大陸

她的歌曲在中國大陸曾一度被稱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随着录音机进入百姓家中,鄧麗君的歌曲很快被传唱。鄧麗君優美抒情的歌風,解凍了剛經歷文革冰封的大陸人民。改革開放後很快解禁,并风靡大江南北,在早期很多人使用两个录音机对录她的歌曲,使之快速传播。

1980年代她成为流行音乐的标志,她的风格也让她在大陆拥有了广泛的歌迷,连当时文化部部长刘忠德都是她的歌迷[1]。她的一曲曲柔和的佳音拉近了兩岸人民的心,因此鄧麗君在海峽兩岸齊名。在中國大陸鄧麗君贏得“小鄧”的美譽,和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鄧小平(老鄧)一起成為老百姓最熟悉的名字,素有“不愛老鄧,愛小鄧”、“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的口頭禪。

邓丽君对刚刚开始的中國大陆流行音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80年代初期的数位大陆女歌手,也都以模仿邓丽君的风格而起家,如李谷一朱明瑛程琳等都有“中國的邓丽君”之称。1988年大陸的中央电视台向邓丽君发出了参加第四届海峡之声音乐会的邀请,此前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组也多次运作邀请她参加,但都没有成行。

香港的排斥

雖然1980年代中期,鄧麗君在臺灣,中國大陸,東南亞甚至日本都有大批的崇尚者,並造就風潮。但是其在香港的發展則不算非常成功,除了唯一的一首歌曲<小村之戀>獲得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外,其歌曲在香港,此後幷未獲得任何殊榮。

雖然她曾演唱過不少的粵語歌曲,但是受歡迎程度,,始終不及她在其他地區。這普遍被認爲是,1980年代香港本地歌手快速崛起,以及鄧麗君太受中國大陸歡迎所致。使得一些本來很欣賞她的香港人,不敢流露出對她的喜愛,這一點在陳可辛導演在1997年拍攝的電影<甜蜜蜜>中即可以看到。

雖然如此,但是在整個香港演藝界中,大多數人相當尊重鄧麗君。而她爲華語音樂所作出的貢獻,在1995年她去世后,被整個香港音樂界認可,且被追頒十大中文金曲獎-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當時的頒獎典禮上一衆香港巨星合唱她的經典名曲,其中有香港歌壇最負盛名的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等人。

政治倾向

由於鄧麗君的父親曾在國民革命軍服務,鄧麗君生前參加多場勞軍演出,演唱過《梅花》,《中华民国颂》等代表中華民國獲得了「愛國歌手」、「軍中情人」等等的稱號。直到1991年,年屆38歲並漸漸淡出歌壇的鄧麗君仍然前往前線勞軍演出。

以下為鄧麗君在金門前線馬山觀測所時,向中國大陸的喊話:

「親愛的大陸同胞們,你們好,我是鄧麗君。我現在來到金門廣播站向大陸沿海的同胞們廣播,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我很高興地能夠站在自由祖國的第一前線——金門,我感覺到非常地快樂、非常的幸福。我希望大陸的同胞也可以跟我們享受到一樣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環境下,才能擁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也唯有全體青年都能夠自由發揮聰明才智,國家的未來才能充滿光明和希望。我希望很快地能夠再回到金門,跟金門的弟兄們見面;當然,還有跟沿海的大陸同胞們通話。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民主萬歲!謝謝!」

据鄧麗君的弟弟鄧長禧表示,鄧麗君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大型演唱會,為每一位華人帶去好聽的歌曲。正在大陸之行提上日程之時,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為了支援大陸的學生,人在香港的鄧麗君不顧周圍人的反對,作為歌手參加了抗議集會。1989年5月27日,在香港跑馬地有30萬人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活動中,她头颈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手书“反对军管”,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歌曲。據說當時負責轉播的無綫電視為免惹怒北京,多次刻意在鏡頭上遷就,避免她的牌子在鏡頭前出現。由於天安門事件,鄧麗君说过:“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堅持在大陸實現民主之前,將永不踏入大陸。失去了作為歌手的夢想和期望的鄧麗君,離開香港去了法國,開始了巴黎的生活。當時中國的很多民主運動人士也到了巴黎,對鄧麗君來說巴黎是一個令人喜歡的城市。

逝世和纪念

天安門事件之後,鄧麗君離開香港,旅居法國,結識了年紀較輕、身為攝影師的法國籍男友。這段時期鄧麗君的氣喘痼疾日益嚴重,為了調養身體,1995年她隨同法國男友前往以空氣清新著稱的泰國清邁暫居,並著手寫作復出歌壇的歌曲。然而鄧麗君卻意外在清邁飯店中氣喘病發作,當時男友並不在身邊,她孤單一人,求救無門,口裡不斷呼喊著「媽媽」,當飯店人員發現緊急送至醫院時已回天乏術。消息傳出震驚港台與日本,紛紛以頭條標題報導鄧麗君的猝死。鄧麗君死後終於回到了當時尚健在的母親的懷抱,她的母親將其安葬於台北縣金山鄉筠園。筠園有著綴飾成高音譜記號樣子的美麗小花園,園中長年播放著鄧麗君演唱的歌曲。至今每年忌日時仍有來自台港日各地的歌迷到墓前憑弔。

關於鄧麗君的死亡有不少傳言,包括她死於愛滋病、被暗殺等等。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只能當成是沒有根據的揣測。目前最合理的死因就是氣喘病。據說鄧麗君的家人對於她的法國男友沒有負起照顧她的責任,以致她孤單離世感到相當不滿。日本記者有田芳生編寫的《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鄧麗君第十年的真相》以及日本朝日電視台據此改編的特別單元劇《台灣歌姬.鄧麗君》(テレサ・テン物語~私の家は山の向こう)中指出,法國男友與鄧麗君雖然相愛,但卻不願改掉抽煙的習慣,使得鄧麗君氣喘加劇,兩人也常為此事爭執。此外法國男友也跟鄧麗君的家人處得不好,但鄧麗君仍堅持愛著他。劇中鄧麗君的喪禮上,她的弟弟氣得將前來弔唁的法國男友趕出靈堂,這個段落在台灣播出時瞬間收視率非常高。這或許意味著台灣民眾也相信法國男友是鄧麗君芳華早逝的原因之一吧!

鄧麗君的逝世,各界均深感震驚意外與惋惜。為表彰鄧麗君的愛國情懷和演藝成就,中華民國政府曾頒發褒揚令,命令褒揚。靈柩上獲覆蓋青天白日黨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國旗覆旗官為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等四人,黨旗覆旗官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許水德等四人。總統李登輝特頒「藝苑揚芬」輓額。國民黨並追贈該黨最高榮譽獎章「華夏一等獎章」給鄧麗君。治喪委員會由當時的台灣省長宋楚瑜擔任主委,時任行政院長的連戰、以及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國防部長蔣仲苓、台北市長陳水扁等台灣政要也親臨致哀。宋楚瑜並且為其墓園「筠園」題名。台灣演藝界人士辭世後享有之哀榮,鄧麗君可說是絕無僅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新闻中报道了这位台湾歌星的逝世,并附以其生平简介,这是自邓丽君第一次上央视的新闻。

2007年,朝日電視台為了紀念鄧麗君逝世12周年,拍攝特別單元劇《台灣歌姬.鄧麗君》;全世界30個國家,在該年6月2日,以故鄉台灣為首,香港新加坡等鄧麗君活躍的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日本,全歐洲中東近東的一部分,加上美國加拿大,在各自的黃金時段同時播放。這是日本電視史上的首次嘗試。

邓丽君的生平

演唱中视开播首档连续剧《晶晶》主题曲及主持中视《每日一星》节目
应新加坡总统夫人邀请首度出国赴约做慈善义演
随“凯声综艺团”到香港表演
在港拍电影《歌迷小姐》
香港演唱于“香港歌剧院”、“汉宫”及“珠城”,后前赴越南演唱
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
  • 1979年 “香港第四届金唱片颁奖礼”上,同时有三张大碟获白金唱片奖,另有两张大碟获金唱片奖
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数学,四月首次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演唱会
  • 1980年 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
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登台
邓丽君身在美国,然而其歌声却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据悉,连鄧小平也甚为欣赏邓丽君独特的演绎方式。
在香港推出第一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瞬即达到白金唱片数字
第四度踏足“利舞台”,举行一连七场个人演唱会
十月返台于国父纪念馆义唱,门票收入全数捐作自强爱国基金。
年底赴东南亚作巡回表演
  • 1981年 台灣新闻局颁发“爱国艺人”奖座,与李季准主持金钟奖典礼
在香港利舞台创下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之记录
六月于台湾义演,台视播出长达一百二十分钟的《君在前哨》特别节目。
参加“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礼”,她所灌五张个人大碟同时获白金唱片,勇破历届金唱片记录
  • 1982年 于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推出《邓丽君演唱会》双唱片,面世即双双成为白金唱片
  • 1983年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演唱,是首位在此签约演唱的华籍女歌手
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
推出广东大碟《漫步人生路》,唱至街知巷闻
  • 1984年 在东南亚各地举办十五周年巡回演唱会
重返日本推出《偿还》专辑,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停留榜内接近一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记录。邓丽君也因此获得眾多奖项,其中包括“年度有线大赏”、“最受欢迎歌曲赏”,也被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赏”之“最优秀歌唱赏”。
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十億個掌聲」大型演唱會
  • 1985年 在日本凭借新歌《爱人》连续十四周蝉联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冠军,并再夺“有线放送大赏”,同时在日本乐坛创下两项历史记录
《爱人》一曲不费吹灰之力便入选日本“第36回红白歌合战
首次参与电视剧演出,《爱人》一曲更成为该剧主题曲。(“爱人”一词在日文中为[第三者]之意。)
八月返台与张菲主持“反盗录、反仿冒”义演晚会
十二月在日本NHK大会堂举行演唱会
  • 1986年 主持台视春节特别节目“与君同乐”
单曲《任时光从身边流逝》蝉联日本年度有线电视大赏
再度顺利入选日本「第37回红白歌合战」
  • 1987年 继续穿梭于香港、台湾、美加及法国等地,但已处于半退休状态,除参与慈善演出外,甚少于公众场合露面。
赴纽约参加“国际公益金”义演
出席日本“第38回红白歌合战”
  • 1988年 名作词家慎芝女士过逝专程返台吊唁
  • 1989年 香港亚洲电视于农历年初二晚直播烟花汇演,邓丽君应邀出席,并演唱一曲《漫步人生路》
  • 1990年 应邀出席“无线电视”直播之慈善节目,作表演嘉宾
  • 1991年 赴港为「爱心献华东」赈灾筹款,作慈善表演嘉宾
三度入選日本「第42回红白歌合战」,也是唯一一次與歐陽菲菲同時入選。
返台在台中國軍清泉崗空軍基地舉辦「永遠的情人」大型勞軍演唱會
  • 1994年 参加华视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所举办的「永远的黄埔」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之公开演出。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
  • 1995年 5月8日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享年四十二岁。5月28日,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目送之下,长眠台北縣金山鄉的金宝山“筠园”。同年獲香港電台追頒金針獎,以表揚其對樂壇的貢獻。

曾演唱著名的曲目

中文

粵語

  • 風霜伴我行
  • 忘記他
  • 雪中情
  • 一水隔天涯
  • 向日葵
  • 檳城豔
  • 我心裏邊
  • 結識你那一天
  • 一揮衣袖
  • 浪子心聲
  • 相思涙
  • 漫步人生路
  • 東山飄雨西山晴
  • 怎麽開始
  • 有誰知我此時情
  • 雨中追憶
  • 遇見舊情人
  • 從今日起
  • 遇見你
  • 可否多見一眼
  • 誰在改變
  • 情話
  • 我要你

閩南語

  • 天黑黑
  • 思想起
  • 走馬燈
  • 快樂的出帆
  • 望春風
  • 雨夜花
  • 碎心戀
  • 祖母的話
  • 難忘的愛人
  • 人生是一條路
  • 賣肉粽
  • 三聲無奈
  • 安平追想曲
  • 舊情綿綿
  • 六月茉莉
  • 心酸酸
  • 勸世歌
  • 十一哥
  • 心酸孤單女
  • 縁投囝仔
  • 安平追想曲

日語歌謠翻唱

括号内為日语原曲歌名

  • 愛人(愛人
  • 償還(つぐない
  • 我只在乎你(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 夏日聖誕(Merry X'Mas in Summer)
  • 漫歩人生路(ひとり上手
  • 襟裳岬(襟裳岬
  • 再來一杯(二人でお酒を
  • 再見我的愛人(グッバイ・マイ・ラブ
  • 誰來愛我(港町ブルース
  • 我和你(北国の春
  • 四個願望(四つのお願い
  • 愛的理想(あなた
  • 旅愁(旅愁
  • 小村之恋(ふるさとはどこですか
  • 情人的關懷(空港
  • 遇見你(北酒廠-蛻變
  • 与你共度今生(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
  • 不著痕跡(ノスタルジア

日語原唱

空港(1974年7月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eLjpv85c4

つぐない(1984年1月2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QzQ8ASoX8

愛人(1985年2月2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r3oCHYCuA

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1986年2月2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WgH5-5K_0

スキャンダル(1986年11月21日)

別れの予感(1987年6月21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hCc4eczUcIc

恋人たちの神話(1988年1月25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DnaTzOdH_Ao

香港~Hong Kong]~(1989年3月8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77uziRmPjes

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1993年5月12日)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YEFSyvQV8

被翻唱的鄧麗君歌曲

鄧麗君的歌曲被多位歌手翻唱,如王菲1995年7月推出的整張舊曲翻唱專輯《菲靡靡之音》,北京摇滚群星於1995年灌录的致敬专辑《告别的摇滚》。

有關《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我的心》原唱為陳芬蘭,及後《月亮代表我的心》被鄧麗君翻唱,令此曲當紅,並成為鄧麗君的成名曲,而《月亮代表我的心》亦被齊秦等歌手翻唱。

争议

关于邓丽君的政治倾向,则在台灣與中國歌迷間有不同解讀。例如她始终未去中国演出,就有以下不同的看法:

  • 邓丽君是中华民国的象征之一,亦以反共著称;曾因六四事件,曾经说过:“我回大陸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那一天”。誓言中国共产党政权不结束在中國的统治,就坚决不踏入中國领土。
  • 邓丽君因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作为两岸对抗形势下的形象代表。未能去中国访问,部分原因是因为国民黨政府的阻挠。
  • 2007年,日本朝日電視台特別單元劇《台灣歌姬.鄧麗君》(テレサ・テン物語),則是將鄧麗君的政治傾向定位為:在不願意的情況下被國民黨利用,但渴望回到父母的家鄉的她在六四事件後對中共政府絕望,進而退出歌壇,之後因為香港即將「回歸」而遷出香港轉往巴黎

目前由於兩岸民間關係解凍、交流增加,為方便推廣鄧麗君的作品,關於國民政府突出其熱愛中華民國、討厭共產黨政權,熱心勞軍公益的事實有被刻意淡化的趨勢。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