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納瓊斯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Physicsyang15留言 | 贡献2018年4月4日 (三) 09:5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李納瓊斯勢強度對距離的關係圖

李納瓊斯勢 (也稱為 L-J勢6-12勢,或 12-6勢)是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該模型近似了中性原子或分子間的交互作用。 這種原子間位能的形式首次由李納瓊斯在1924年提出。[1] 最常見的李納瓊斯位能表示是如下

其中 ε 是位能井的深度的, σ 是有限的距离间粒子潜在的为零, r 是粒子間的距離,rm是位能最小時的間距 。 在rm處位能具有−ε的值。 其中參數間有如下關係rm=21/6σ≈1.122σ。 這些參數可以回歸以重現實驗的結果或量子化學的計算。由於其計算上的方便性,李納瓊斯勢廣泛地運用在電腦模擬上,即便已經有更準確的位能形式存在。

解釋

r-12項,是關於排斥力的項。此項描述了在短程內由於電子軌域的重疊所引起的包力斥力。r-6項,是關於吸引力的長程項(凡得瓦力、分散力)。

L-J勢對距離的微分給出了兩分子間的分子間力。此分子間力,可能是吸引力或排斥力,取決於r的值。當 r 很小時是排斥力。



参考文献

  1. ^ Lennard-Jones, J. 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Fields, Proc. R. Soc. Lond. A, 1924, 106 (738): 463–477, Bibcode:1924RSPSA.106..463J, doi:10.1098/rspa.1924.0082  |DOI=|doi=只需其一 (帮助)|DOI=|doi=只需其一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