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琼斯势
外观
李纳琼斯势 (也称为 L-J势, 6-12势,或 12-6势)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近似了中性原子或分子间的交互作用。 这种原子间位能的形式首次由李纳琼斯在1924年提出。[1] 最常见的李纳琼斯位能表示是如下
其中 ε 是位能井的深度的, σ 是有限的距离间粒子潜在的为零, r 是粒子间的距离,rm是位能最小时的间距 。 在rm处位能具有−ε的值。 其中参数间有如下关系rm=21/6σ≈1.122σ。 这些参数可以回归以重现实验的结果或量子化学的计算。由于其计算上的方便性,李纳琼斯势广泛地运用在电脑模拟上,即便已经有更准确的位能形式存在。
解释
r-12项,是关于排斥力的项。此项描述了在短程内由于电子轨域的重叠所引起的包力斥力。r-6项,是关于吸引力的长程项(凡得瓦力、分散力)。
L-J势对距离的微分给出了两分子间的分子间力。此分子间力,可能是吸引力或排斥力,取决于r的值。当 r 很小时是排斥力。
参考文献
- ^ Lennard-Jones, J. 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Fields, Proc. R. Soc. Lond. A, 1924, 106 (738): 463–477, Bibcode:1924RSPSA.106..463J, doi:10.1098/rspa.1924.0082
|DOI=
和|doi=
只需其一 (帮助)|DOI=
和|doi=
只需其一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