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担杆山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9.236.79.204留言2018年4月23日 (一) 12:10 建立内容为“'''擔杆山路'''('''Tam Kon Shan Road''')是一條位於葵青區青衣島北部的街道,全長約1550米,呈東、西行…”的新页面)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擔杆山路Tam Kon Shan Road)是一條位於葵青區青衣島北部的街道,全長約1550米,呈東、西行雙向。西端止於香港船廠外與青衣北岸公路出口支路相交的迴旋處,沿途是船廠集中地,東面為青泰苑及長安邨,在担杆山交匯處青敬路楓樹窩路青荃路連接。

歷史

1964年,大角咀長沙灣三十多家船廠受填海工程影響,須遷到青衣担杆山,那時島上道路網絡仍未貫通北岸的船廠區。[1]

港府於八十年代開發青衣北岸,填平牙鷹洲至青衣大街之間的海灣,興建青泰苑、長發邨與長安邨等公營房屋。担杆山路初為通往長安邨西部和青泰苑的掘頭路,道路盡頭在皇仁舊生會中學(皇舊)外,於1988年7月12日隨同担杆山交匯處刊憲命名[2]。當時船廠區位處青泰苑隔鄰,即現時青衣東北公園所在,工人造船與修船所發出的噪音,多年來持續影響青泰苑與長安邨居民。

為解決船廠噪音滋擾民居的問題,政府於九十年代決定將青泰苑旁邊21間船廠和鄰近翠怡花園的一間水泥廠,連同受西九龍填海工程影響的長沙灣油蔴地小輪船廠一併遷至樟樹頭沿岸,遂於1990年代初落實將担杆山路向西伸延至樟樹頭。1991年7月16日,葵青地政處展開清拆行動,拆卸阻擋担杆山路擴建工程的6間食堂[3]。由於船廠經營者反對清拆船廠,以致這項工程計劃大受阻延。當局在1997 年1月開始與船廠經營者進行磋商,但政府的條件一直不為船廠東主代表接受,最終拖延至1999年11月2日開始搬遷[4],清拆船廠工程於翌年6月1日完成[5][6]

與担杆山路平行的青衣北岸公路於1999年動工,並在3年後的2月2日落成,設有支路往返担杆山路船廠區。此舉令車輛無需再單靠担杆山路及担杆山交匯處出入船廠區,加上青泰苑與長安邨居民反對過多重型車輛穿過兩屋苑對出的一段担杆山路;當局於2003年4月4日起實施新規定,長度逾七米車輛不得駛經担杆山路皇舊對出的掉頭處連接兩段的行車道,藉此阻截大型車輛穿過青泰苑與長安邨往返船廠區,有關車輛須改經青衣北岸公路,當局特意在担杆山交匯處通往長安邨的出口設置路牌提醒駕車人仕。[7]

結構

担杆山路東端起於担杆山交匯處,與青敬路青荃路楓樹窩路相接。由交匯處向西伸展至皇舊掉頭處的一段長500米路段與長安邨西部與長發邨之間穿過,其中長安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出口亦位於此段。

皇舊掉頭處以西長約一公里的路段則是專為出入船廠區而設,其北面路旁全是船廠,南面則是青衣北岸公路所處的山坡。担杆山路西端止於香港船廠外的迴旋處

巴士服務

担杆山路沿途並無專營巴士站。不過,長安公共運輸交匯處的車輛出口在担杆山路(入口則在青敬路),各於該站設為總站或中途站的巴士路線離站時會經一小段担杆山路返回担杆山交匯處

新界區專線小巴88A線之晨早直通班次及日間「短程線」途經整條担杆山路,並在担杆山路西端近九龍船廠設總站;另新界專綫小巴407407B線則途經長安邨安海樓以東一段並在對開位置掉頭。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1977年以後的青衣地圖,長青邨已落成,轉載自Blogspot:Solider的世界
  2. ^ 公告第2353號〈政務總署:街道命名〉,《香港政府憲報》第130卷第29期,1988年7月22日
  3. ^ 〈須擴建擔杆山路通新填海區 配合青衣北船廠西遷 北岸食堂不延期清拆〉,《華僑日報》,1991年8月1日
  4. ^ 立法會第十七題:青衣北岸船廠搬遷
  5. ^ 青衣北船廠清拆以提供社區設施,2000年6月1日
  6. ^ 為興建地區遊憩用地及政府、團體、社區設施而在青衣北部進行的填海工程,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2001年4月
  7. ^ 第2300號公告〈道路交通 (交通管制) 規例 (第374章)--青衣担杆山路禁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07卷第14期,2003年4月4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