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号战车
二号坦克 | |
---|---|
Ausf. C |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7.2吨 |
长度 | 4.8米 |
宽度 | 2.2米 |
高度 | 2.0米 |
载员 | 3人 (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 |
二号坦克(panzer 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坦克,这型坦克是用来填补其他设计中坦克的空隙, 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与法国战役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到1942年底前绝大多数二号坦克已经离开第一线单位,生产线到1943年终止,然而车体继续被改良回其他种类装甲车辆。
历史发展
1934年德国陆军部提出发展重量10吨,装备20毫米火炮的装甲车辆的计划。德国军器局便于1935年后期分别要求MAN、克虏伯、亨舍尔(Henschel)及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设计一种重量10吨以下、拥有一挺20毫米机炮和两挺7.92毫米机枪的轻型坦克。
亨舍尔的设计样车称为LaS 100H,即“100H农业拖拉机”,这是防止凡尔赛条约条款干涉的一种伪装名称。没有炮塔的敞开式车体由6个小直径负重轮支撑。MAN的设计样车称为LaS 100MAN(100MAN农业拖拉机),外形和英国“卡登‧洛伊德6”轻型坦克相似,每侧有6个小直径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采用2个一组的板弹簧平衡式悬挂,同样没有炮塔。克虏伯的设计样车称为LKA2(K)或LaS100K(100K农业拖拉机)。与其他两家公司不同,克虏伯将以前自己设计的一号坦克样车加以改进,仍使用4个大直径负重轮(最后一个接地作为诱导轮)支撑车体,炮塔比一号坦克的大并且装有一门KWK30型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拥有大型防弹板的7.92毫米机枪,使用视野宽广的蔡斯(Zeiss)潜望镜。
军方采用
MAN最终中标,但军方规定MAN必须在新坦克上安装克虏伯制造的炮塔。其后的开发工作由MAN和戴姆勒‧奔驰合作进行。1937年7月,二号A型开始出厂,它是第一种量产型二号坦克,但由于没有指挥塔而使车长观察十分不便,为了改善这缺点,二号A型指挥塔被重新设计,而改良型则被命为二号B型(1937年12月投产)和二号C型(1938年6月投产)。提升了其防护性能,在驾驶室前部和炮塔前部也加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用螺栓固定)。
由于早期二号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方面都逊色于捷克的Panzer 38(t),这就向厂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要求,设计出二号F型。该坦克是由C型的基础上改装的,F型设有车长指挥塔,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观察的安全性。驾驶室前部装甲改为35毫米一体化、侧部20毫米,解决了以前临时附加装甲结构不牢固的问题,但车重也增加到9.5吨。车体前部装甲再次改为平直型并经常挂有备用履带作为防护。F型后期改装了威力更强的KWK 38型60倍口径20毫米机关炮并在炮塔后部加上了工具箱。
后期发展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二号坦克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因此在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生产了524辆F型后,标准二号坦克开始退出现役,到坦克学校用作训练、改装成指挥车之类的特种用途车、发给警察和亲德组织扫荡游击队。部分二号坦克A~F型改进了发动机和冷却设备以适应沙漠战,这些德意志非洲军团使用的二号坦克称为A~F(Tp)型。二号坦克的底盘被用来改装成不同用途的特种车辆,如“山猫”装甲侦察车(配备装甲侦察部队),105毫米的自行榴弹炮,比较有名的是Marder II“黄鼠狼”75/76.2毫米自行式火炮,主要用来装备步兵师的反坦克炮团;二号坦克还发展出两栖坦克和装甲抢修车等。
外部链接
来源
- Peter Chamberlain and Hilary L. Doyle (1993). Encyclopedia of German Tanks of World War II. Arms and Armour. ISBN 1-85409-214-6.
- Thomas L. Jentz (1998). Tank Combat in North Africa: The Opening Rounds.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ISBN 0-7643-0226-4.
- Germany's Panzerkampfwagen II, SdKfz 121. World War II Vehicles. [February 3]. 已忽略未知参数
|accessyear=
(帮助); - PzKpfw II. Achtung Panzer!. [February 3]. 已忽略未知参数
|accessyear=
(帮助); - Pz.Kpfw.II. Panzerworld. [April 19]. 已忽略未知参数
|accessyear=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