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裔臺灣人
外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17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5月17日) |
漳州裔臺灣人 | |||||||
---|---|---|---|---|---|---|---|
總人口 | |||||||
約佔臺灣閩南裔人口的35%[1] | |||||||
分佈地區 | |||||||
中華民國(臺灣島、澎湖群島) | |||||||
語言 | |||||||
臺灣閩南語(臺灣話) 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 |||||||
宗教信仰 | |||||||
開漳聖王、廣惠尊王、助順將軍、輔信將軍、武德尊侯、倪府總管、古公三王、保生大帝、關聖帝君、三官大帝 | |||||||
相關族群 | |||||||
閩南人、泉州裔、潮州裔、臺灣原住民 |
漳州裔臺灣人是臺灣閩南裔族群中的第二大群體,僅次於泉州裔。祖籍位於中國福建漳州。其語言為閩南語漳州方言。今日多數漳州裔人已與其他臺灣族群廣泛融合,祖籍認同已不如早期社會分明。歷史上,漳州人移民臺灣可至少追溯至荷蘭時期的閩南倭寇首領顏思齊,他曾率領漳泉人於笨港登陸並從事開墾。原鄉漳州平原被稱為「閩南穀倉」,因此漳州移民與其後裔在臺灣西部平原、中部盆地、北部丘陵、平野,以及東部的蘭陽平原等地均取得相當優秀的開墾成就。傳統上,相較泉州裔偏向聚居於城市,漳州裔則多散居於鄉里間。泉州裔在航海與經商上取得優異的成就,漳州裔則在農耕開墾方面有着重大貢獻;也因此,泉州裔的成就多半表現在郊商與宮廟文化上,而漳州裔則有較多的地主與豪族。清治乾隆中葉,漳泉裔之間因利益衝突與祖籍意識的催化下,經常發生大規模械鬥事件,俗稱「漳泉拚」。除了與泉州裔的衝突,因為鞏固開墾利益而逐漸壯大的會黨,也會因官府介入而引發民變,如林爽文、戴潮春等民變領袖均為漳州裔。
文化與信仰
各時期名人
荷西與鄭氏時期
清治時期
日治時期
戰後時期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戴寶村,移民臺灣:臺灣移民歷史的考察,臺灣史十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