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皇太后
伊利沙伯皇后,王母太后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 |||||
---|---|---|---|---|---|
皇太后陛下 Her Majesty The Queen Mother | |||||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海外自治領皇后 | |||||
在位 | 1936年12月11日 –1952年2月6日 | ||||
加冕 | 1937年5月12日 | ||||
前任 | 特克的瑪麗 | ||||
繼任 | 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 | ||||
印度皇后 | |||||
在位 | 1936年12月11日 –1947年8月14日 | ||||
前任 | 特克的瑪麗 | ||||
安葬 | 2002年4月9日 | ||||
配偶 | 佐治六世 (1923年結婚—1952年喪偶) | ||||
子嗣 | 伊利沙伯二世 斯諾登伯爵夫人瑪嘉烈 | ||||
| |||||
王朝 | 溫莎王朝(透過婚姻加入) | ||||
父親 | 克勞德·鮑斯-萊昂 | ||||
母親 | 塞西莉亞·鮑斯-萊昂 |
伊利沙伯·安吉拉·瑪嘉烈·鮑斯-萊昂(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1900年8月4日—2002年3月30日),英皇佐治六世皇后,末代愛爾蘭皇后及印度皇后,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之母,稱為伊利沙伯皇后(Queen Elizabeth)。官方頭銜為伊利沙伯皇后,王母太后(Queen Elizabeth,The Queen Mother),中譯為「伊利沙伯皇太后」[1]。其以二次大戰期間的正義形象聞名,希特拉甚至形容她是「歐洲最危險的女人」。即使皇室普遍不受民眾認同時,皇太后仍是最受愛戴的皇室人物之一。
早年
伊利沙伯·鮑斯-萊昂是格拉姆斯勳爵克萊特·佐治·鮑斯-萊昂與Nina Cecilia Cavendish-Bentinck所生的的第四位女兒,在十個孩子中排行第九。據說她出生於倫敦,但實際地點仍不明確,皇太后出生戶口是登記在St. Paul's Walden Bury的一間鄉間別墅,此特殊的戶籍引來許多訛傳,包括她是父親與女傭的私生女,另有指出她與前一個小孩相差六歲,且外型異於父母或兄弟姊妹。一本60年代的都會傳說報導她是一名愛爾蘭Waterford女人雙胞胎孩子的其中一位,實際年紀應比官方日期再大上兩歲。上述的謠言後來就被證實有誤。
皇太后幼年時光大都在St. Paul's Walden Bury和蘇格蘭安格斯Glamis Castle中度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皇太后在傷兵療養院工作,一名曾經被她醫治的士兵在她的自傳當中寫到她「掛上鑽石項鍊,搭乘上好馬車,住在最好宮殿」("Hung, drawn and quartered... hung in diamonds, drawn by the best carriages, and quartered in the finest palaces in the land")。
亞爾伯特王子
1921年伊利沙伯被安排與佐治五世的次子亞爾伯特王子相親,當時伊利沙伯拒絕王子的告白,說道「我怕以後再也不能自由生活了」。 然而當王子篤定非伊利沙伯不娶時,當時的瑪莉皇后(王子母親)為了成就此段姻緣,就把王子的情敵(莫瑞伯爵(Earl of Moray))遠派海外。
新人於1923年4月26日在西敏寺大教堂結婚,伊利沙伯出人意料地把她的捧花留在去教堂路上的無名戰士墓(Tomb of the Unknown Warrior)前。這一舉動成為後來每一位皇家新娘必做的儀式,然而她們是從教堂回來時放置捧花,而非如伊利沙伯那樣在去的時候做。婚後她的頭銜是約克公爵夫人殿下,蜜月在Polesden Lacey的蘇里中一個園邸度過,而後再到蘇格蘭。
在1926年,夫婦兩人第一個孩子誕生,伊利沙伯,就是後來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另一個女兒,瑪嘉烈·蘿絲則在四年後出生。
愛德華八世的登基與讓位;佐治六世的登基
1936年1月20日國王佐治五世駕崩,亞爾伯特的兄長-威爾斯王子愛德華繼承為愛德華八世。然而愛德華八世想迎娶美國寡婦華里絲·辛普森的想法遭遇到法律困難。雖然,愛德華可合法與辛普森結婚並保留皇位,然而他最小的妹妹則勸他,人民將不會接受這位女士成為他們的皇后,且如果堅持這段婚姻,他們將被要求辭職。最後,愛德華選擇放棄皇位,取而代之的是從未想成為國王,也很少接受過相關訓練的亞爾伯特。據說在聽到愛德華選擇退位消息時,亞爾伯特當場流淚,而伊利沙伯從未原諒愛德華及辛普森女士,當退位的國王與其夫人被封為溫莎公爵及公爵夫人時,伊利沙伯襄贊亞爾伯特保留大衛夫人頭銜的決定。
亞爾伯特繼位後,選擇佐治六世的名號,與伊利沙伯於1937年5月12日加冕為大不列顛王國與北愛爾蘭的佐治六世國王與皇后及印度自治區的統治者(直到1947年)
伊利沙伯的皇冠鑲有名叫科依諾爾的鑽石,這頂皇冠大部分是以瑪莉皇后皇冠為設計藍本,皇冠頂部鑲飾彎帶是可拆卸的,皇太后於1953年出席女兒的加冕大典就是戴着沒有鑲飾彎帶的皇冠。
1939 加拿大皇家之旅
1939年6月,國王伉儷成為第一位訪問加拿大與美國的英皇與皇后,各地的大眾都發起了自發性的歡迎活動(除了某些威脅要抵制他們訪美活動的愛爾蘭裔美國眾議員),對佐治六世和伊利沙伯是愛德華八世替代人的觀念徹底改觀[2]。在這次訪問中,一位一次大戰的退役軍人問道:「妳是蘇格蘭人還是英格蘭人?」,她立刻答道:「我是加拿大人。」這即時回答在加拿大傳頌不已。後來伊利沙伯曾說「加拿大造就了我們」,她們也經常再以官方或是私人的行程回訪。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王伉儷成為國家的抗戰精神象徵,伊利沙伯公開拒絕離開倫敦,她說道:「孩子們不能離開我,我不能離開國王,而國王不會離開。」她常巡視受到納粹轟炸的倫敦,特別是靠近倫敦碼頭的東區。即使白金漢宮在轟炸高峰期中也受到幾次破壞,而伊利沙伯則大度說道:「現在我可以直接看到倫敦碼頭的東區了」。為了家族安全,國王與皇后並不住在白金漢宮,而是在距離倫敦中央西邊20哩(約35公里)遠的溫莎堡中過夜(白金漢宮的大部分建築在轟炸中已被破壞殆盡),公主們亦是在溫莎堡度過戰時歲月,而白天則是在白金漢宮。
由於她鼓舞了全英國人民的信心,希特拉稱她為全歐洲最危險的女人,也說:「如果邱吉爾是在歐洲中我懼怕的男人,而她則是我最懼怕的女人。」然而,在一次大戰後、二次大戰前,她與她的丈夫就像大多數的國會議員乃至於聯合王國民眾一樣,都認為應該不惜一切成本避免戰爭爆發,且都強力贊同張伯倫與姑息政策。在張伯倫下台之後,國王任命邱吉爾重組政府。
王母太后(1952年-2002年)
寡居中的新角色
1952年佐治六世死於肺癌不久,伊利沙伯就冠上「伊利沙伯皇后,王母后」的稱號,採用此頭銜源於「伊利沙伯皇后」(Queen Elizabeth)的稱號跟她的大女兒伊利沙伯女皇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頭銜過於近似。另一個頭銜「皇太后」,則是與其在世的婆婆-佐治五世遺孀瑪麗皇后(Mary of Teck)相同。一般來說,她也被稱為「王母太后」(the Queen Mother)或簡稱為「母太后」(the Queen Mum)。
她進行位在蘇格蘭的開斯納斯海岸的Castle of Mey修復工作,使自己保持忙碌,而後該處成為她最喜歡的家。她也對訓練馬匹有濃厚的興趣,終生樂此不疲。然而在得知伊利沙伯曾經舉辦過與亡夫的通靈儀式後,邱吉爾為伊利沙伯的心理狀況感到憂心,並極力勸說她停止她的退休計劃。因此,皇太后重拾她的公眾事務,最後甚至變得跟她以前還是皇后時一樣忙碌。
在戴安娜王妃與查理斯王子結婚之前,皇太后一直都是英國皇室裏最受歡迎的成員,她迷人且戲劇性的本性也使她與眾不同,她穿着上翹的帽子搭配網紗及褶襉狀衣服等獨特打扮,成為皇家穿着中的特殊形式。
在這些和藹迷人的魅力背後,所展現的是一個精明幹練且堅毅的意志,她給予佐治六世的堅強支持、公爵伉儷時期的抱負以及在眾多壓力下的勘忍,在在顯示出她的幹練與堅毅,部分史學家認為,佐治六世性格內向羞澀且口吃嚴重,是皇太后在背後給予他強大支持而挽救了英國皇室。她和同時代的人一樣,皇太后具有「絕不抱怨,絕不推諉」的人生觀,這個信念也幫助她度過許多人生的困難。
皇太后喜愛包括克洛德·莫內(Claude Monet)、奧古斯都·約翰(Augustus John)、彼得·卡爾·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é)等人的藝術品。而這些瑰寶在皇太后身後都被送至皇家收藏院(Royal Collection)。
百歲年華
皇太后她以長壽而為人周知,她受到民眾的歡迎也使英國君主政治體系得以維持。皇太后的百歲慶典以多種方式進行,其中包括一個以她生命中重要大事為主題的遊行。即便已百歲高齡,皇太后仍堅持用站立的方式觀賞完歷時一小時的遊行,過程中她甚至拒絕工作人員要請她坐在椅子上以便欣賞遊行。
趣聞
經過氣氛嚴肅的相親後,皇太后不願意再重蹈覆轍(相親是在佐治五世的嚴厲要求下完成,皇太后算是被強迫與佐治六世結婚的,與其利用威權強迫,她還更喜歡用客氣而勸誡的口吻)。 報章媒體也常引用皇太后某些坦率、嘲諷甚至發人省思的妙語。有一次在經過一堆拿着石頭丟車子的年輕人群之中,皇太后搖下車窗制止時說:「不知道美國的遊客看到這樣的狀況會怎麼想?(Whatever would American tourists think)」。有一次在晚宴中,她對着一群退伍軍人問道:「不知道除了我以外,是不是有其他的人也覺得最近自己變年輕了?」有謠傳說,皇太后在一次的午餐中,在勸阻她大女兒(現任英女皇)不要再喝第二杯酒時說道:「這樣好嗎?親愛的,妳整個下午還要處理國事呢!」
在一次參加慶典聚會的過程中,皇太后由同性戀作家Noël Coward爵士陪同步上站有衛兵的階梯,皇太后在注意到爵士的視線在士兵間游移閃爍時,不疾不徐地說道;「我要是你,我就不會這樣(眼光游移),他們在把衛兵擺上去之前就已經先數過啦。」
她的個人僕役也主要由同性戀者所擔任,有一次她的酒因為僕人爭執而遲遲沒有送來時,她向僕人們說道:「等你們這些年輕皇后(queens,亦指行為女性化的男同性戀者)鬧完了,可以為這位老皇后帶一杯飲料過來嗎?」根據一份2002年10月在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文章上的記載,70年代保守黨領袖曾經建議皇太后不要僱用同性戀僕人時,她說道:「看來以後我們都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啦(self-service)」。
逝世
皇太后最後參加的公開儀式是她小女兒瑪嘉烈公主的葬禮。 皇太后於2002年的3月30日駕崩於溫莎堡的狩獵行宮Royal Lodge。高齡101歲的她,當時仍保有皇室最長壽成員的紀錄,在她停靈於西敏宮的西敏大廳的三天中,有超過20萬人前來悼念。在4月9日葬禮當天,有超過百萬人聚集在西敏寺之外,長達23哩的人群沿着倫敦中央道路兩旁綿延到她的安息地,她與丈夫及小女兒一同長眠在溫莎堡的聖佐治教堂。依照遺囑,葬禮之後,她棺木上的花圈將送到西敏寺的無名戰士墓。
爭議
儘管是近代最受歡迎的皇室人物,皇太后仍多次受到非議。1939年北美皇室之旅中,羅斯福夫人批評皇太后帶有「皇室傲慢」。由凱莉所著備受爭議的書籍皇室成員宣稱皇太后在二戰期間被沒有遵守國民所須遵守的定量配給規定(rationing regulations)。該書又指出皇太后對黑人帶有種族歧視。然而凱莉的這本著作並沒有在英國發行,出版商也被迫將該書送交誹謗法庭審理,其中許多說明都被標記為來源不明(unsourced)。而皇太后唯一比較嚴重的失禮行為發生在1947年南非皇室旅途,當時她錯把一位仰慕者當作是攻擊人物,並自車廂內起身以雨傘敲擊那位仰慕者的頭。
皇太后的奢華生活也是受到爭議的主要之處,甚至指出皇太后在Coutts銀行有數個已經透支數百萬元的帳戶。皇太后如賭徒般熱衷於賽馬活動也眾所周知,據說在皇太后住所與賭馬商間有一條直接連接的線路,方便皇太后下注。皇太后的生活習慣也在80年代的改編詼諧劇Spitting Image中出現,劇中將皇太后描繪成一位帶有伯明翰口音且手上永遠帶着馬報的女人,而這些對於皇太后詼諧而諷刺的描述也很難被認為是對她指責。
爭議文件
部分有關皇太后在退位危機以及二戰中扮演角色的文件尚未解禁,這些文件推測可能包含有皇太后對於溫莎公爵夫人(愛德華八世的妻子)以及二戰後英國未來的爭議內容。目前自國家檔案館解禁的檔案已被阻止公開,一般認為在這文件中包含有皇太后與後綏靖政策期間外交大臣(Foreign Secretary)哈利法克斯子爵的來往資料,文件內容據信有皇太后打算在納粹佔領英國時仍主張維持君主體制的打算,目前這些文件還保留在皇家檔案館中,預計將在皇太后加冕一世紀之後(2037年)將會解禁。
紋章
頭銜與榮譽
頭銜
- 尊貴的伊利沙伯·鮑斯-萊昂(1900年8月4日-1904年2月16日)
- 伊利沙伯·鮑斯·萊昂 夫人(1904年2月16日-1923年4月26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1923年4月26日-1927年6月27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GBE(1927年6月27日-1931年4月4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CI, GBE (1931年4月4日-1936年12月10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CI, GBE, RRC(1936年12月10日-12月11日)
- 皇后 陛下(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 伊利沙伯皇后 皇太后 陛下(1952年2月6日-2002年3月30日)
榮譽
英國(英格蘭)嘉德大騎士勳位團成員; 英國(蘇格蘭)薊花大騎士勳位團成員; 印度皇冠大騎士勳位團成員; 英國皇家維多利亞勳銜; 英國不列顛帝國大騎士勳位團成員; 加拿大勳章; 耶路撒冷聖約翰榮譽騎士團成員。
參考
- ^ 网站特稿:英国最受欢迎的老祖母——伊丽莎白王太后.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2-04-01 [2015-08-05].
- ^ 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因內閣和各自治領政府不同意他同美國平民辛普森夫人(Wallis Warfield-Simpson)的婚姻,1936年12月11日發表了告別廣播講話,宣佈正式退位,成為溫莎公爵。
外部連結
- Official memorial site for HM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 Remember This - 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HM QUEEN ELIZABETH,THE QUEEN MOTHER by Andrew Motion, Poet Laureate, at the BBC News website.
- Yahoo -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directory category
- Order of Canada Citation
- Telegraph.co.uk- Timeline of the Queen Mother's Life[永久失效連結]
- Royal Family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