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職業倦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118.163.238.160對話2018年7月13日 (五) 16:15 首段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職業倦怠(又稱「工作倦怠」,「職業疲潰」),包含衰竭(exhaustion,心理資源的損耗,缺乏激情和動力,精力耗竭)[1]沮喪(負面情緒)和怠慢(cynicism)[1][2],三者將降低職業效率。[3]

更為精確地定義,「倦怠是一種由長期的過度的壓力導致的情緒、精神和身體的疲勞狀態」。情緒方面的倦怠是指情感資源的耗竭,繼而怠慢由此發源;怠慢表現為對工作的冷漠和距離感,而降低的專業效能指對過去的/現在的期望的滿足感的缺乏。

職業倦怠在人類服務行業中比較典型和突出。自然要經歷大量職業倦怠的這樣一些職業包括社會工作者護士教師律師醫生警察。倦怠在人類服務行業中這麼普遍的原因部分是由於高壓的環境、情感投入以及與工作者個體的努力投入不相關的回饋。

最易受到職業倦怠影響的個體是那些在其工作中動力充足、非常專注並投入的工作者。對於這些工作者個體們而言,工作是他們獲取人生意義的重要源泉,因此,通過實現他們的目標和期望以尋找人生意義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時,職業倦怠是一種應激狀態,會導致注意力集中的問題和降低的問題解決能力。繼而實現高目標和期望的渴望可能會與身體、情緒和精神的疲勞及實現那些目標的能力不足相衝突,無力實現目標之後會產生一種甚至可能包含對尋找人生意義和成長的失敗的反思的倦怠。

職業倦怠通常與增加的工作經驗、增加的工作量正相關,但也與缺席和遠離工作的時間正相關。其結果表現為受損的同理心、對客戶和/或同事的怠慢態度以及放棄(工作)的想法。

由於承受職業倦怠的人會變得孤僻,或者為了避免進一步的內心衝突,職業倦怠會同時影響他們在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社會關係和參與互動的態度。孤僻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但是事實上由於社會互動對於個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孤僻產生負面的結果。當壓力變成長期的,頭痛感冒失眠等綜合症會伴隨着全面的疲勞出現,倦怠將會導致全面的健康問題。此時個人可能會嘗試飲酒吸煙、服用安眠藥或者咖啡情緒調節劑等刺激物作為自我醫療,並將其健康置於更大風險。然而倦怠本身並不是疾病,不被當成神經症。

原因

導致職業倦怠的原因包括:

  • 嚴厲的上司;
  • 完美主義;
  • 認可的缺乏;
  • 偏低的薪酬;
  • 就業不足(工作中不能充分發揮個人能力);
  • 無盡的任務;
  • 不可能的任務/幾乎不能解決的問題;
  • 困難的客戶(例如對於社會工作者);
  • 互不相容的需求(不能同時實現的許多需求);
  • 官僚風氣;

以及

  • 衝突的角色(家庭成員、家庭);
  • 價值衝突(個人的/工作場所的價值);
  • 已實現的目標的無意義(倦怠的「成功類型」);
  • 社會和情感技能不足。

預防

為了實現減少工作壓力和倦怠的目標,努力不僅被實施在壓力產生階段(通過壓力干預和員工健康提升),企業也致力於開辦應對壓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訓練講習班。一項研究表明包括工作承諾、自我效能、習得智謀和希望等社會認知過程會防止個體遭到職業倦怠。

過去的倦怠預防項目將注意力集中於認知-行為療法、認知重建、傳授式的壓力管理及放鬆。這些類型的預防項目依賴於減少導致職業倦怠的疲勞成分。然而,近來的研究表明,在個體層面,認知-行為策略具有最大的成功潛力。而在組織層面減少或者移除壓力源對減少倦怠的結果則複雜得多。倦怠專家相信,為了減少職業倦怠,同時包含組織和個體層面的行為的策略會是減輕三個主要症狀的最有效的途徑。通過將注意力集中於個人-工作環境的關係以提升工作-個人匹配看起來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解決倦怠的方式。

為了消除職業倦怠,減少或者移除構成職業倦怠的三個主要的負面成分非常重要。然而,很難處理全部的三個成分因為這三種倦怠的症狀對相同的預防或治療措施有不同的反應。衰竭更易處理而倦怠和專業效能則更傾向於對治療有抵抗力。研究顯示干預實際上可能會惡化原本專業效能較低的人的效能。

僱員康復被定義為第三代的預防干預,這意味着在康復過程中同時用到減輕和預防倦怠的症狀的策略。這樣的勞動人口康復包含一些跨學科的行為,並以維持和提升僱員工作能力並保證社會中有技能、有能力的勞動力的供給為目的。

參考資料

  1. ^ 1.0 1.1 Beverly A. Potter, Overcoming Job Burnout: How to Renew Enthusiasm for Work, Ronin Publishing, 2005
  2. ^ Roche, Maree and Haar, Jarrod (2011) and job burnout: A study of New Zealand managers[永久失效連結]. In: Community, Work and Family IV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9-21 May, 2011, Tampere, Finland
  3. ^ Maslach, C., Jackson, S., & Leiter, M. (1996).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anual (3rd ed.).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