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岡恩 (天文學家)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貢獻)在2018年7月17日 (二) 13:43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格鲁伯宇宙学奖得奖者→CAT:格鲁伯宇宙学奖获得者))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詹姆斯·岡恩 James Gunn | |
---|---|
出生 | (1938-10-21) 1938年10月21日(86歲) Livingston, Texas |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萊斯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 |
知名於 | 岡恩–彼得森槽 |
獎項 | 丹尼·海涅曼天體物理學獎 (1988)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 (1994) Joseph Weber Award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2) 克拉福德獎 (2005) 格魯伯宇宙學獎 (2005)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2009) 布魯斯獎章 (2013)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天文學 天體物理學 |
機構 | 普林斯頓大學 |
詹姆斯·愛德華·岡恩(英語:James Edward Gunn,1938年10月21日—),美國天文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尤金·希金斯天文學教授。[1]岡恩的早期理論工作建立了對星系形成、星系際空間性質的當前認識。他還建議對星系中暗物質的存在性進行觀測驗證,並預測了遙遠類星體光譜中存在岡恩–彼得森槽。
獎項和榮譽
- 麥克阿瑟獎 (1983年)
- 萊斯大學傑出校友獎 (1987年)
- 丹尼·海涅曼天體物理學獎 (1988年)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 (1994年)
- 加拿大天文學會皮特獎 (2001年)
- 美國天文學會約瑟夫·韋伯獎 (2002年)
- 加利福尼亞州技術學院傑出校友獎 (2002年)
- 克拉福德獎 (2005年)
- 美國天文學會亨利·諾里斯·羅素講座 (2005年)
- 格魯伯宇宙學獎 (2005年)
- 朴次茅斯大學榮譽學位 (2006年)
-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2008年)[2]
- 太平洋天文學會布魯斯獎章 (2013年)
延伸閱讀
- Ann K. Finkbeiner. A Grand and Bold Thing: An Extraordinary New Map of the Universe Ushering In A New Era of Discovery (2010), on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參考資料
- ^ [1]
- ^ Kitta MacPherson. Gunn win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17 September 2009 [2009-09-17].
早期宇宙 | |
---|---|
膨脹宇宙 | |
結構形成 | |
成分 | ΛCDM模型 · 暗能量(候選:真空能、第五元素、恰普雷金氣體(英語:Chaplygin gas)) · 暗物質(候選: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惰性中微子、軸子、恰普雷金氣體(英語:Chaplygin gas)) |
時間表 | |
實驗 | 觀測宇宙學 · 2度視場星系紅移巡天 · 史隆數位巡天 · 宇宙背景探測者 ·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 ·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 普朗克衛星 · 2016年2月引力波探測 · 暗能量巡天 · 羅曼太空望遠鏡 · 平方千米陣 · 歐幾里得衛星 |
宇宙的終極命運 | |
科學家 | |
格魯伯宇宙學獎獲得者 |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丹尼·海涅曼天體物理學獎獲得者 |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1898–1900 | |
---|---|
1901–1925 |
|
1926–1950 |
|
1951–1975 |
|
1976–2000 |
|
2001–至今 |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獲得者 | |
---|---|
1820年代 |
|
1830年代 |
|
1840年代 |
|
1850年代 |
|
1860年代 |
|
1870年代 |
|
1880年代 |
|
1890年代 |
|
1900年代 |
|
1910年代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