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神父宿舍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5月27日) |
瑪利諾神父宿舍(Maryknoll House)位於香港赤柱赤柱村道44號,由香港首位瑪利諾神父詹威路士(Bishop James A. Walsh 港台譯作「華爾實」) 於1935年所建。大樓由一個美國家庭捐贈經費,以紀念其一位於交通意外喪生的家庭成員Gerald MacDonald。這所大樓既是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總部,亦是神父的避暑地點,此外還設有語言學校,供將往中國宣道的神父學習中文。日本攻打香港期間,這幢建築物曾被英軍佔用,還收容了不少中國難民,日佔時期則被徵用作日軍總部,神父則被關押在赤柱拘留營。1947年建築獲重修,用作傳道人員的退修和研習中心。
三層高的建築中西合壁,修院是由在紐約的建築師Henry J. McGill設計,以西式風格為主,並加入中國建築元素,如琉璃瓦屋頂、六邊形或八邊形的窗戶等。建築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創建歷史
自1918年瑪利諾神父來華傳道後均以香港為補給﹐休假﹐退修及聯絡中心。他們曾以不同地點作為香港總部﹐但建成赤柱瑪利諾神父宿舍前則較長時間以柯士甸160號道為總部[1]。1926年瑪利諾辦創人之一兼總會長華爾實神父訪華。留港期間他努力物色適合建中國總部之地點。他曾考察大埔、禮頓山 (今跑馬地外圍)、淺水灣、薄扶林及赤柱﹐最後選址於赤柱一幅面積225,000英呎﹐即5英畝土地。當時香港政府規定除英國人及中國人外﹐其餘人士一概不能購買超過一英畝土地。能購得此地﹐有賴總會長華爾實倫敦朋友幫忙[1]。
當發起建造此總部的消息公佈後﹐美國一位名叫杰拉爾德·麥當勞(Gerald McDonald)的先生慷慨解囊﹐表示願承擔所有費用以紀念其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軍之兒子﹐這位杰拉爾德·麥當勞先生於1929年8月13日因交通意外不幸消逝世。初時瑪利諾會聘請美國建築師設計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可惜麥當勞先生後來因經濟問題未能全數支持如斯龐大計劃﹐當時瑪利諾會曾尋求貸款不果﹐結果需要更改規模及好些細節。結果還是有賴瑪利諾會之建造專家亞爾拔修士 (Brother Albert Staubli)。除縮小規模﹐更改外形設計及內部裝修細節外﹐亞爾拔修士還親自督工。為了方便監工﹐他於工地附近蓋建簡陋棚屋﹐並以此為家[1]。1935年竣工後瑪利諾會香港總部由柯士甸道160號搬遷至赤柱﹐直到今天。
瑪利諾會來華後一直認為需要系統地教授來華傳教士中文。進駐赤柱後﹐瑪利諾會即在此籌辦語言學校。1935年Fr. O'Melia先開辦廣東話學校。1939年Fr William Downs開辦客家話學校。1940年Fr F. X. Keelan開辦國語(又稱華語,現今普通話)學校[1]。
1970年代初期﹐建築老化問題日趨嚴重﹐亟需維修﹐卻又缺乏經費。最後瑪利諾會決定將宿舍旁邊部份土地出售﹐收入用來進行翻新[2]。這次翻新瑪利諾會聘用了華人建築師,工程於1974年完成,這就是今天瑪利諾神父宿舍的模樣。瑪利諾神父宿舍現已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 Some picture of Stanley House
- Maryknoll House, Stanley, Hong Kong, China, 1939美國南加洲大學網上圖書館瑪利諾神父宿舍照片
- Maryknoll house in Stanley, Hong Kong, China, 1945美國南加洲大學網上圖書館瑪利諾神父宿舍照片
- Children at Maryknoll house in Stanley, Hong Kong, China, 1939美國南加洲大學網上圖書館瑪利諾神父宿舍照片
- A child of a "House Boy" at the Maryknoll house at Hong Kong, China, 1939美國南加洲大學網上圖書館瑪利諾神父宿舍照片
- 美國南加洲大學網上圖書館瑪利諾神父宿舍資料
- Maryknoll priests after retreat at Hong Kong, China, 1923 美國南加洲大學網上圖書館 瑪利諾神父 於 宿舍所拍照片